很难想象,一开年居然都在讨论「稍紧平衡」。
虽然有点意外,但其实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是市场形势确实不够理想,眼下的目标压力很大,整个产业链处于全马力、满负荷的状态,市场担心会不会打破「稍紧平衡」。另一方面,整个产业对于坚持「稍紧平衡」有着强烈的意愿和期待,不希望为了人造的开门红而牺牲状态、透支潜力,期待能够顶住外部压力,坚持在「十六字」方针下继续保持良好状态、保持平稳运行。
刚刚结束的2024年,既有过程的极不轻松,更有结果的来之不易。
过程就不多说了,从新年高开但元春过后迅速走低,再到一直交织着量的困难和结构的压力,一直挣扎在稳运行与保状态之间,品牌状态的普遍低迷和客户盈利的普遍减少构成了问题的一体两面,极大地削弱了品牌活力、市场生态,并且不断影响削弱了市场的信心和预期。
从结果的角度,去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在高增长平台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再创新高,为巩固和增加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要贡献,压舱石、定盘星作用进一步彰显,以全局的进引领一域的进,以一域的稳助力全局的稳,这是很不容易的,确实需要倍加珍惜。
以开年的情况来看,整体上还是延续了需求收缩、消费分化的状态,不能说不好,但确实没有多好。前几天,互联网上热议的电影票房惨淡,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一边是消费下行所带来的需求转弱,再加上烂片充斥,大家舍不得花大几十块钱看场电影;另一边则是新的消费习惯正在养成,短视频、直播挤占了很大一部分空间和场景,看电影不再是必须和必要。
当然,行业指标要好看很多。这个好看,离不开去年年末强有力的跨周期调节,特别是12月——在2023年本就大力度调节基础上——作了非常必要而关键的调整优化,较之2023年年末较大幅度的压缩收紧,以近年来最低的单月销量和同比2023年更低的单箱结构将主要指标「控制」在了更加合理的水平,也将市场状态朝向更可持续作了进一步的推动。
更离不开开年以来的全面发动、开足马力。对于抓紧抓实年初开局起步,行业上下有强烈的自觉性、主动性,整个产业链也有充分的协调性、执行力,大家都在努力抓住难得的销售时机,把节奏安排要更合理更积极一些,最大限度来营造节日氛围、调动节礼,为后续争取主动、赢得空间。
不过,市场的实际情况显然没有数据呈现的好,除了行业指标只是销量只是投放量,距离需求和实际消费量之间有着不小的时差、温差,再加上原来可能因为市场变化的传导过程而有相对充裕的时间、空间来缓冲、烫平,但现在几近实时的还原和投射,所以节日消费远没有预想的热烈,如果仍然按照之前、顺着自己的节奏来走,很有可能打破平衡进而引发更多次生灾害。
这个时候讨论「稍紧平衡」,在更大意义上就是在压力面前阵脚不乱、节奏不乱。
从「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到「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增速合理、贵在持续」,对于坚持「稍紧平衡」有着更进一步的自觉主动,「增速合理、贵在持续」将调控的节奏和重心调整到了更多关注到运行状态、发展质量上来,运行调控的着力点在于涵养好的市场生态、持续提升品牌活力。
行业明确提出贡献度、匹配度——稳定行业对国家财政和宏观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高行业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匹配度——又进一步明确方向、量化标准,大处着眼于「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整体感,小处落脚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以此为基础,瞄准合理区间、良好状态的发展坐标,再加上数字支撑的能力提升,运行调控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得到了持续增强,并反映为投放建设、客户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从凭经验、看指标到用数据、盯状态,既有整体面上的令行禁止,也有具体点上的顺滑流畅。
这样的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有力地塑造了行业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然而,正如前面所讨论到开年以来的市场形势——有些是延续了疫情过后的困难风险,有些是已经发生并仍在演化的新情况新变化,有些是新的消费习惯逐渐养成——面对这些新的压力和挑战,保持运行调控的连续性、严肃性、系统性,坚定不移贯彻「十六」方针,就不单单是思想认识的强化,更有必要推动技术能力的更新。
因为环境变了。需求疲软、消费分化的影响持续而深刻,超高端在2024年几乎月月「跌跌不休」,最终停留在了全年的不增反降,这是近5年的首次。今年元旦春节也没有明显转好的迹象,在更长一段时间都是所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所以,前几年的调控更多是防止过快过热,而现在则需要兜住底限,兜住底限的同时还要守住底线,在坚持尊重市场、遵守规则、遵循规律的前提下,优化提升「稍紧平衡」的技术和能力,落脚到「更合理」、「可持续」上来。
要求变了。如果说从「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到「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增速合理、贵在持续」,重在方向明确、标准提高,是新的思想统一、技术提升,眼下的重心是在在合理、持续基础上更好实现节奏的把握和度的平衡,包括但不限于全力以赴与量力而行、当前可承受与长远可持续、全国性大品牌与区域性优势品牌、销量与结构、进度与状态、行业责任与客户诉求的关系。
重心变了。对于「稍紧平衡」,我们经历了——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再到上下同欲——的过程,从内部来看早已没有问题,反复强调重在避免简单粗暴、因循守旧、刻舟求剑,目前更需要解决内外联动,也就是建立市场的稳定预期和调控信心,将行业的运行思路、调控意志传递传化,防止和避免破窗效应、踩踏效应。此外,在节日期间继续保持打私打假的高压态势,不仅仅是加强专卖执法执法的应尽之责,更是实现高质量开局乃至全年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
节奏变了。原来需求有弹性,只要坚持龙头拧紧,稍微一有动作市场状态就有把握、就会应声而起,而现在没有过去的需求弹性,保持原来的节奏就是刻舟求剑,就会偏离到平衡偏松的状态,考虑到目标任务的要求,这就需要——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更多的细节和细腻的节奏变化,就是用技术和数据支撑的提前量、针对性,耐心和韧劲缺一不可。
所以,不能变的是「稍紧平衡」的原则和要求,需要变的是以变应变的技术和能力,也就是动态的平衡,以及可持续的状态。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