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坚持“打基础、强素质”战略不动摇,抢抓运河建设新机遇,系统谋划向海发展新格局,通过改革所(站)管理模式、实施标准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一核双翼”举措,全面激活基层所(站)管理潜能,打造出独具魅力的基层所(站)特色品牌,充分释放区位优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核”筑基:
构建高质量基层管理体系
为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钦州市局(公司)按照“后台专业化、前台职业化”理念,创新性地构建了“后台服务前台”基层管理体系,并以此为核心形成后台与前台“一体协同、两端分责、三维深化、四到推动、五清落地”的管服协同新格局,打出了为后台增能、为前台减负的“组合拳”。
所(站)作为县级局(营销部)的一个执行单元、业务单元、练兵单元和网格单元,高效执行是其重要特征。“自从运行了‘后台服务前台’管理体系,所有决策性、策划性工作都交由后台部门来完成;所(站)作为前台部门,从各种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脱离出来,一心一意抓好市场管理和营销服务两项核心业务。2024年两次抽样调查中,客户满意度分别达到96.24分和96.49分。”城区局(营销部)副经理玉杰介绍说。
在钦州市局(公司)基层所(站)办公场所,客户经理与专卖员以1∶1的比例配置。钦州港所(站)长吴月新说:“按照‘后台服务前台’管理体系要求,我们围绕‘管服协同’工作原则,从责任协同、目标协同、流程协同、信息协同、培训协同、评价协同6个方面进行突破,使专卖员与客户经理协同搭配,把以往的‘单兵作战’状态转变为‘协同作战’状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达到了‘1+1>2’的效果。”
“一翼”规范:
标准化支撑所(站)管服提质
作为“双翼”之一,标准化建设在钦州市局(公司)基层所(站)的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所(站)的功能布局、硬件设施,到职能分配、运行机制和业务流程等,标准化理念贯穿基层所(站)管理的全过程。
遵循“五统一”(统一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标识标牌、统一设备配置、统一现场管理)的标准化要求,各所(站)对空间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精心划分了办公区、会议区兼党建区、客户服务区、生活区和文化区,展现出高度的条理性和功能性。
“把所(站)改为标准化的五大区后,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所(站)变得更温暖了,内部凝聚力变得更强,团队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明显提升。”在谈及所(站)变化时,灵山县陆屋所(站)长李绍兴如是说。
高效运行的基层所(站)仅仅依靠优质的硬件条件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决定所(站)管理效能与服务质量的,是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流程。钦州市局(公司)通过全面梳理基层岗位的工作事项,理清前后台职责,运用精益理念优化和重构业务流程,建立“五清”工作法,形成前后台相互衔接、上下层业务相互对应的标准文件239份,实现了管服过程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化与精细化,进一步充实完善了企业标准体系,推动基层所(站)管理水平向着更高台阶迈进。
“一翼”创新:
数字化赋能基层协同发展
“双翼”的另外一翼是数字化转型,这是钦州市局(公司)基层所(站)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钦州市局(公司)引入“桂烟E通”数字化服务平台,并定制“基层所(站)管理”模块,拓展应用场景,在各个所(站)上线、推广和使用,为业务应用的高效协同与创新赋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每天早上8点,所(站)例会准时召开。不同的是,以往传统而单一的晨会形式,已悄然被更加高效、直观的数字晨会所取代,会议的焦点落在了一块管服可视化大屏上。大屏将复杂多变的市场动态、销售趋势、管服信息、辖区面貌、走访行为等数据内容以图表直观展示,助力每一位参与者全方位、多角度把握市场脉搏,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分析能力与协作效率。
“现在,假烟非烟私烟在我面前基本上一秒就能判定,因为我手上有一面‘照妖镜’”。专卖员谢伟光自豪地说。他所称的“照妖镜”,指的是基层所(站)管理平台里面的“二维码溯源”功能。此功能只需扫描烟包二维码,即可精准分析卷烟来源,为专卖员开展市场监管提供了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智能辅助。
客户经理也有一个“法宝”,即“智慧客服”平台。对此,客户经理黄业基感触颇深。曾经,他制定拜访计划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翻阅拜访历史记录、分析客户数据,并根据经验确定拜访对象和拜访频次,不免会遗漏拜访内容,造成客户不满意;而今,“智慧客服”提供了一个集信息整合、数据分析、智能推荐服务策略于一体的综合平台,通过深挖客户数据,赋予他前所未有的洞察力,使他能够轻松、快捷地处理各类客户需求与服务任务,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客户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还深化了客我关系。
随着“一核双翼”管理模式的持续深入应用,钦州市局(公司)基层所(站)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展望未来,钦州市局(公司)表示,将着眼于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