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业渠道 > 正文

在中朝俄三国交界边境烟区既当“保姆”又当“老师”,他们是…

2024年01月17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吉蕾
A+ A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边境,因气候、土壤等自然禀赋,是吉林省烟叶种植最适宜区之一。烟叶作为当地特色产业,已有百年左右的种植历史。

日前,记者抵达延边州时,这里刚下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

凛冬的田野,白茫茫一片,已进入“猫冬”状态的农人们,数算着一年的收成、规划着新春的农事。

延边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各烟区的工作人员却不闲着。眼下,他们一方面紧锣密鼓地组织烟农利用冬闲参加技术培训,一方面按照计划一户不落走村访户落实种烟面积、倾听烟农心声。

在汪清烟区、在敦化烟区,记者与烟农聊家常、随烟技员们走村访户,感受着烟叶产业发展带给这个边境城市的点滴变化。

在汪清县和信村荣民种养殖专业农场,记者见到了烟农叶世民。

“农场是在烟草公司的帮助下注册的,他们帮我跑手续,比我自己都上心。”叶世民说,他种植桑黄、沙参、玉米多年,去年申请种烟,开始了以烟叶种植为主的多元化生产。

叶世民说,种烟没有技术、缺乏经验,烟草人手把手教、耐下心讲,三天两头来指导,当“保姆”又当“老师”,硬是把他这个“门外汉”领进了门。一年下来,他基本掌握了种烟技术,也有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去年,叶世民实现纯收入近80万元,还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帮他们增加了70多万元的务工收入。

叶世民的成长,是延边州局(公司)为解决“谁来种烟”问题着力培育新型种植主体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他们通过各类培训、技术支持,建立起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稳定的烟农队伍。

“一年下来,真没觉得多累,技术上有烟草人指导,生产上有先进设施帮忙。”叶世民指着两排生物质烤房说,从村里合作社租用的这些烤房,智能控制,省心、省力、省工,闲下来的时候,还能烘干桑黄、沙参和贝母。

在汪清县东沟村一座新装修的房子里,记者见到了53岁的烟农周喜。

图片

烟农周喜在新房中。

周喜从35岁开始种烟,如果从小时候帮父亲种烟算起,种烟的年岁就更长了。

“早些年种烟累啊,栽烟、采烟啥都得人工,用土烤房烤烟,整宿整宿没法合眼,得一直盯着,还不一定能烤好。”周喜说,现在烟叶生产各环节都有先进适宜的机械可用,“老省劲了”。

“以后还会更省劲!”一旁的汪清县局(分公司)汪清烟站站长王国徽笑着说,这些年,他们一直在持续研发适合当地实际的烟用机械,努力让烟农轻松种烟。

在汪清县北丰里村,记者见到了年轻的朝鲜族烟农朴贵勇。

朴贵勇刚当了爸爸。虽然年龄不大,但他已经跟着父亲种了多年烟了。

“靠着种烟,盖了房、买了车,成了家。” 朴贵勇说。

“这是厨房,那是卧室……”他热情地邀请记者参观他的新房。新修的房子,窗明几净、温馨舒适。

“特别知足。”朴贵勇开心地说。

在敦化市局(分公司)组织的烟农技术培训课堂上,记者见到了刘辉和拱忠慧。

36岁的刘辉是敦化市荣兴村烟农,他之前种烟多年,曾短暂外出务工,前年又回到村里种烟。

“烟草公司服务好,现在种烟轻松省劲,在家门口干活还能照顾家人。”刘辉告诉记者,烟技员张大志到他家烟田比他还勤,去年7月中旬,正是张大志第一时间发现他家的烟叶得了赤星病,并及时帮忙解决,让他避免了损失。

拱忠慧是荣兴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村党支部领办的兴烨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近两年,延边州局(公司)持续优化烟叶生产种植组织方式,构建“烟叶+N”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探索稳固烟叶基础、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积极推动成立由村党支部领办的烟叶种植合作社,实现土地统一流转、统一规划,资源统一调配,便是措施之一。

“现在我们合作社有成员80多户,烟农大约占30%。”拱忠慧说,政府和烟草公司提供了大量农机、设施等,烟农使用成本低,租金交给合作社,村里还能有收益、村民得分红;合作社组建了烟叶专业采收等服务队,既让村民赚了钱,又帮烟农解决了雇工难题。

拱忠慧带记者在村里转了转。

“这片地前茬是大豆,今年种烟;那片前茬是烟叶,今年种大豆。”在村口,拱忠慧指着几个地块介绍说,烟草公司引导推行烟田轮作,以烟稳粮、以烟促粮,解决了产业融合发展难题,土地通过合作社统一流转,农户省心省力。去年,合作社协助农户流转土地900亩。

在地头,记者还见到了“吉林烟草工业‘长白山’优质原料试验项目”的标牌。

拱忠慧告诉记者,这是延边州局(公司)和工业公司合作推进的项目,旨在提高烟叶质量,这样的项目在其他地方还有不少。

图片

拱忠慧向记者介绍待变废为宝的黑木耳菌糠袋。

路过村里的一处垃圾堆放处,几座由密密麻麻的长条状物体堆积而成的“小山”映入眼帘。

“这些是黑木耳菌糠袋,等下次来,可能就看不到了。”拱忠慧笑笑说,黑木耳产业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但采收完后菌糠袋被丢弃,成为令人头疼的环境“杀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延边州局(公司)正在与高校合作,推进“黑木耳菌糠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开发与示范推广”研究。

“光我们村每年就有180万袋!黑木耳菌糠用在育苗上,不光能降低烟叶生产成本,还能解决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真是件大好事儿!”拱忠慧激动地说。

冬访延边州,入眼的,是烟草人携手烟农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微观图景。

微观之外,记者还了解到一组宏观数字——2023年,延边州烟叶质量稳中有升,烟农种烟户均收入同比增长17.5%;受益于烟叶产业发展,当地群众实现烟叶生产用工收入2000余万元。

前不久,延边州局(公司)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副经理王大伟带领调研组深入烟站和烟农家开展细致调研,形成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延边烟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思路举措。

“我们下一步将聚焦土地、劳动力、技术三个要素,不断创新办法,持续提升延边烟叶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稳边固边中的贡献度。”王大伟表示。

(本报记者 吉蕾 特约通讯员 降天凤 通讯员 宁哲锋 吴勇/文 吉蕾/图 吴勇 吉蕾/视频)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