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已进入小暑节气,云南保山很热。热的不是天气,是气氛。
这一天,天气预报显示最高温度只有23℃的保山,2024年云南省烟叶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议在这里举行。参会人员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探讨,每到一个现场点,记者总能听见他们热烈的讨论声。
讨论交流的方向均指向这几个关键词——集体、村民双增收,农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讲解员介绍大庄村产业发展情况。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在保山市隆阳区西邑乡大庄村的大庄产业园,育苗基质工场正加紧生产客户订单的育苗基质,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停放着数十台大型农机,上百座节能环保的电能烤房正迎接即将到来的烤季,房顶的光伏电板让闲置屋顶变身为“绿电生产线”,农产品分拣线、青储饲料加工线正加紧施工……
“无论是育苗基质工场还是大型农机、电能烤房、光伏电板,产生的效益都和村集体有关,都和村民有关。”讲解员饶有兴致地介绍。
“怎么关联起来呢?”与会者不禁问。
“在村党总支引领下,村里自筹资金,加上政府整合资金、农机补贴、烟草投入,合力建成产业园,再以入股、订单、劳务、租赁等利益联结方式,保障村集体、村民利益。”讲解员说,今年村里预计可实现壮大集体经济256.7万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同时,大庄村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户。“村集体收入的40%用于生产经营,30%用于惠民专项基金,包括教育、困难帮扶、医保、人居环境提升等,20%用于分红,10%用于设施管护。”讲解员解释说。
他特别提到“20%用于分红”的部分:“我们按照6:3:1的比例对土地流转农户、村办企业股东、村民小组进行二次分配,预计今年农户总分配可得30.8万元。”
与会者听着,不禁点头。
大庄产业园内的育苗基质工场。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确实,乡村要振兴,村集体和村民共富是必然。“大庄村的做法,让村民分享到更多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发展实惠,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回去后我们要好好讨论讨论。”一名参会人员和同事说。
离开大庄村,参会人员马不停蹄赶到保山市腾冲市界头镇永乐村。绵绵细雨中,这里的水稻秧苗已返青,从近处一直铺到巍峨的高黎贡山山脚,连片种植的烤烟即将进入采烤期,村民们抢抓农时在田里劳作。
“这些年,我们开展村集体主导的土地中长期集中流转,有效解决了农户租地难、租地散的问题,促进了适度规模种植,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讲解员说。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有了,永乐村在推行稻烟水旱轮作的基础上,将“烤烟+油菜”的种植制度进行创新,针对两季间茬口空档,探索出烟后抢茬玉米种植和烟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形成了一地三产的“周年三季三熟”种植模式。
“这种模式收益怎么样?”与会者问。
“我们将烟后抢茬玉米种植和烟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两种模式首尾相连,一方面通过作物共生,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方面通过冬季休耕的晒垡,开展土壤保育,做到用地养地结合、增产增收促进。”讲解员介绍,在“周年三季三熟”种植模式下,玉米增加亩产值1260元至1750元,大豆、玉米增加亩产值最高可达2200多元,既守牢了“米袋子”,还充盈了“钱袋子”。
会议现场,农机手进行农机展示。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适度规模种植后,村里闲置劳动力增多,永乐村级合作社建立“产业工人之家”,让自家村里和附近村寨的闲置劳动力有事可做、有事能做。
“闲置劳动力的技能怎么提升?”与会者又问。
“村里联合多个单位,协同开展岗前培训、定期培训、专项培训,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和服务能力。”讲解员说,今年以来,“产业工人之家”累计开展培训52场次,带动了产业工人向工匠的转变。
暮色时分,一整天的现场参观结束,参会人员乘车返回。车上,大伙依然讨论着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怎么能让土地、资金、人才、技术、劳动力等要素更紧密地联动起来?”“你说要让企业、农民、合作社、村集体都有合理收益,还应该干点啥?”……大家互相找差距、学经验,在交流中理思路、促提升。
此时,一阵风吹来,把烟田里的大片烟叶吹得频频“弯腰”,像是在和参会人员点头致意,依依惜别。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