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民应该到哪里去?
商场的吸烟区拆了,火车站的吸烟室没有了,机场的吸烟室拆了,如果说原来老吸烟室设备陈旧,通风不好,达不到烟气不干扰别人的目的,拆除也在情理之中,但文明吸烟环境建设也因争议而停滞,着实令烟民群体更加郁闷,真的无处可去了。
三亿多烟民群体,总要有一个可以抽烟的地方。这个社会,可以种烟,可以产烟,可以卖烟,可以买烟,却没有地方可以抽烟。烟民一点不生气大概是假的。
不是三亿多烟民集体沉默,而是大的生存环境使得烟民没有发声的渠道。
我们在所有媒体所公开的视频和冲突中,都看到了冲突事件中烟民的“可恶”与不可理逾的“低素质”,但却没有想到这些“可恶”的烟民长期积压在心底的不满与抱怨,那种到处被嫌弃和被驱赶的尴尬和无处宣泄的压抑总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机爆发出来,引爆事件的其实并非冲突本身,充其量事件原因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张稻草,积怨才是真正的“元凶”。
我们可以用微博上个几个知名的意见领袖或是网络“大V”的观点来结束这篇长文:
——别再玩儿这种一刀切的事儿了,学一下日本,整趟高铁上会有两三个吸烟室。日本烟民之多,大概在发达国家里能排前列,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管理限制的同时提供方便。既然社会有这个需求,并且也没打算全社会禁止这种产品,那就尽量两者分开、互不影响。
所以您到日本就能看到大部分人吸烟都在专用场所,比如说便利店门口的吸烟区。不是说没有随便吸的,相对数量少了很多。
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方式,不是让大家全都跟做贼似的吸烟,而是有地方正大光明的吸烟。这还有个好处,就是培养大家的规则意识。
没地方吸烟就只能选择性违法,比如说高铁站台上去吸,有地方吸烟了,自然也就规矩了。
——在法律没有作出规定禁止所有人吸烟之前,烟民自己在合适的场合吸烟,是他们的自由,乃至是他们自己的权利。而非烟民不应按照自己的喜好剥夺那些吸烟者的权利。
最后,在那些被嫌弃的素质低的可恶的烟民里,有可能下一个就是他们:
明知吸烟有害却还坚持不戒的烟民并不在少数,一封烟民来信说:
人人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但如若没有烟草排解,有多少人根本熬不下去那么多个困顿煎熬的时刻。所以它伤人,也救命。
另外,我们讨论的是一直是“控”烟而不是“禁”烟,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编后:
从这些涉烟冲突中,我们不难看出,提高烟民群体的整体素质,让烟民有地儿可去是解决这类矛盾冲突的关键,文明吸烟环境建设恰恰满足了这两点。
不得不说,“控烟”在中国,近几年一直是往“全面禁烟”的方向勇往直前的,顾不得中国国情,顾不得过犹不及,反对一切与“烟”有关的事物,甚至对文明吸烟环境建设的打击和压制,都逐渐演变为对烟民人身的嫌恶与歧视,社会大环境的渲染是造成近几年烟民与非烟民矛盾冲突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控烟不能罔顾客观事实,不能看不到控烟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也看不到三亿烟民群体的客观存在与社会需求,更看不到烟草行业的合法存在与有序发展,看不到烟草行业为控烟所做出的努力和投入,看不到文明吸烟环境建设所发挥的对建设美丽城市的作用与进步意义,看不到因吸烟问题激发的社会矛盾与不良影响,只是为了控烟而控烟,为了禁烟而禁烟,看似激进和“为你好”的背后,是涉烟矛盾冲突的不断升级和三亿多烟民敢怒不敢言的沉默。
莫待酿成大事才反思。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