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新京报》报道 新探健康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宜群:跟烟草较劲8年多,控烟理念推广要通过形象方法。吴宜群表示,推广控烟理念需要责任感、信心、技巧,否则很难在力量悬殊的局面下做出成绩。
【人物档案】
吴宜群 69岁,退休前,她是中国预防科学院副院长,干的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事儿。退休后,她还是不离老本行,出任民间公益组织新探健康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新探”)副主任,跟烟草较起了劲儿。朋友送她一个称谓——“控烟愚婆”,她笑称,控烟的路这么难,自己还要坚持走下去,确实很“愚”。但眼看着一年上百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不闻不问她做不到。“愚”也是愚公的“愚”,控烟就好比要移走一座大山,挖一点总会少一点,参与的人愈多,移山之力愈大。吴宜群相信,总有一天,无烟的中国一定会在眼前。
谈环境
跟烟草较劲8年多 控烟环境在变好
新京报:退休后,你跟烟草较劲有多少年了?
吴宜群:真正花绝大部分精力来做控烟大概有8年多,但是我在当副院长的时候就参加了很多关于烟草控制的国际会议。那时候的公共卫生预防领域,控烟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只不过没有现在认识那么深。
新京报:是什么事触动了你,让你坚定地做控烟?
吴宜群:新探成立14年了,真正开始做控烟,是世界卫生组织给了我们5000美元,调查中国控烟现状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差距,了解到了很多东西。还有件事触动我,我3岁的小外孙看电视剧《新上海滩》,结果他学许文强拿着蜡笔当烟抽,这么小就受影响。后来我们就开了个会,解析《新上海滩》里的一些镜头,得到了媒体的支持。当时我们就写了封信给广电总局,建议无烟影视,并得到了回应。所以我觉得控烟还是蛮有做头的。
新京报:这些年来,新探在控烟上做了哪些努力?
吴宜群:这些年主要是做了两方面工作:推动政策和控烟倡导。我们向两会代表和委员提出的两会建议已经上百次,有的甚至已经提了七八年。很多两会代表从不了解我们到了解我们并支持我们的行动,我们在几个重大的法律推动上都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这点我很骄傲。
作为民间组织,新探能够监测烟草业的动向,通过倡导等方式,纠正老百姓甚至是一些决策者的认识误区。新探有两套巡展的展板,明年我们准备开展第三期,主要是劝阻违法吸烟的技巧。
新京报:这8年多时间,你觉得中国在控烟上有多大进步?
吴宜群:以前去哪儿都是一开门一片烟雾,最难受的是火车上,汗味加烟味特别难闻。现在想起来,那时候二手烟真是不得了。
现在新广告法全面禁止公共场所烟草广告,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还有很多人成为了控烟宣传的志愿者。我家对面公园里跳舞的大妈,他们对宣传控烟特别有热情,自愿成为了宣传控烟的流动广告,穿着新探为她们购买的印有控烟标志和“无烟北京”的绿马甲到处流动宣传控烟,还改编出了控烟神曲,这在以前你绝对看不到的。我去理发店理发,小姑娘听说控烟马甲是我们搞的,给我洗头都特别认真。后来我在想,她应该觉得这是件好事,才会对我尊重,这些都是进步。
谈艰难
屡败屡战 也有收获和喜悦
新京报:有人说你是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的典型,你怎么看控烟中的艰难?
吴宜群:控烟是没有利益的,艰难也在这儿,我们的控烟之路很崎岖,现在也有沮丧的时候,很多不愉快的事其实来自政府决策部门,我觉得他们对《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太不了解了,态度甚至有些不太礼貌,有时候我们也很委屈。比如警示图形上烟包,已经有80多个国家都这么做了,我郁闷的是,这件事一个政策就能解决了,而且不花政府一分钱,为什么这么难?提了很多年,我现在连曙光都没有看到。
新京报:现在《慈善法(草稿)》正在征集意见,你们有什么行动?
吴宜群:我们召集了公共卫生和法律领域的部分专家、学者及控烟工作者,对草案中有关烟草捐赠的内容作了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草案已经考虑到烟草捐赠的特殊性,并充分认识到烟草捐赠的实质是烟草业利用慈善捐赠行烟草营销之实,但认为条款文本表述本身对烟草捐赠行为的约束极为有限。所以,新探已经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拟好了一封建议信,建议在《慈善法(草案)》中明确规定“禁止所有烟草慈善捐赠”,对一些条款提出了修改意见。
新京报:除了让人沮丧的事,在控烟上你们还有哪些收获?
吴宜群:其实我们也有成功。比如,在我们的推动下,15所四川希望学校陆续拿掉了烟草的冠名。新广告法中对烟草广告的修改,我们连续呼吁了七年。还有一些令人振奋的结果,如果你没有责任感、信心、技巧,很难在这个力量悬殊的局面下做出成绩。
谈未来
中国控烟步伐还应加快
新京报:很多老烟民意识不到烟草对于健康的慢性侵蚀,这是否也增加了控烟宣传的难度?
吴宜群:他们不是意识不到,尼古丁的成瘾性让你戒起来很难。我听说有个人在戒烟时难受了,居然跑到人家抽烟的地方去吸二手烟。现在有了新版的临床戒烟指南、12320戒烟咨询热线,控烟环境也改变了很多,好多人跟我说,很多90后的年轻人不抽烟,这就是改变。我们要把吸烟变成一个非社会正常化的东西,这需要一个慢慢的过程,但我看到了曙光。
新京报:你提到,推动政策和科普宣传是两个主要工作方向,两者相比,哪个难度更大?
吴宜群:科普宣传的难度更大。我们和控烟圈里的人科普很容易,但跟老百姓说半天,他们未必听懂。我们现在一直在找方法能浅显地推控烟理念。比如你告诉他二手烟的颗粒很小,小到什么程度?只有头发丝的1/200,形象地告诉他们,这么小的东西会直接通过肺泡进入全身。我们还在钻研其他方法,比如如何去劝导吸烟者在无烟环境中掐掉香烟,这中间有技巧,我们琢磨出了36计,打算推行开来。实在劝阻不了,不要紧,还可以打12320。
新京报:你此前提过,年龄大了,要退居幕后,让年轻人接班,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控烟的积极性和热情如何?
吴宜群:搞控烟应该是年轻人来后续,我这老太婆天天说没有意思,我会慢慢退居幕后。也有很多年轻人抱着理想,要放弃工作来到新探,但他们的想法太理想化了,我有些不敢接受。我们的工作要求高,但福利待遇与国家单位不能比,希望你外语水平高,沟通能力强,具备公共卫生等专业背景,所以后备力量还需要慢慢培养。
新京报:对于中国的控烟进展,你如何评价?
吴宜群:我们现在迎来了控烟的大好时光,今年有几件事还是有进展的,但还是不够,我们要跟上国际的控烟步伐,就应该加快速度。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