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素琴本来是棉纺厂的职工,后来因为要照顾孩子,最终离职出来单干, “我当时就想着自己做生意自由,没那么多麻烦”。就这样,1999年,焦素琴盘下了当时在建东小学旁边的一个四五平方米的烟酒店门面,“头两年是最难熬的时候,主要是因为附近别的文具店都做了好几年,有了稳定的客源。其间也曾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就这样一边做生意一边摸索着经验,一年多之后,生意渐渐好了起来,而焦素琴靠的就是微笑、质量积攒的口碑。那时候,焦素琴便开始给自己定目标:每天必须完成多少营业额,每月必须完成多少,一年必须完成多少。“压力的确大了,但信心也越来越足了;钱赚得多了,幸福感也就随之而来了。”
现在,几个棉纺厂的退休职工也来给焦素琴做店员,每当赶着学校上学、放学的点儿,她们五六个人在店里忙得不亦乐乎。“她们来这儿都是想找个事儿做,我还给大家排个班,一星期让她们每人都能轮着歇一天。”
“交钱交钱!”记者正在跟焦素琴聊的时候,其中一个老姐妹笑着走过来让焦素琴交钱,原来她们是要凑钱在周日的时候集体去吃火锅。“我们都老了,一起在这个店里也就做个伴,然后吃吃、喝喝、玩玩,图的就是个开心。”
说到此处,焦素琴笑得合不拢嘴,“你问我啥是幸福,我会说,钱多了不一定是幸福,类似我们这样,有事做,姐妹们能时常说说知心话就是幸福。”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