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控烟频道 > 观点碰撞 > 正文

“无烟”关键在法律落地(图)

2012年11月09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人民网编辑整理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人民网编辑整理  有位“老烟枪”,每次去国外城市出差时,总能严以律己,绝不吸烟,可一回上海,却照抽不误。他的理由很简单:国外有无烟环境。

  随着两年前《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贯彻实施,上海的公共场所控烟状况不断改善,法定禁烟区域内吸烟率明显下降。受无烟环境影响,那些见机行事的“老烟枪”们也变得谨慎了。在最近一次的控烟执法暗访中,代表们发现,像火车站、长途客运站这样的吸烟重灾区,如今却闻不到烟味。身处无烟环境,即使个别烟民想吸烟,也不敢冒然当众点烟。

  公共场所禁烟成效初显,但仍有部分场所控烟效果并不理想,比如网吧、轮渡等处。有人认为,原因在于“取证难”。例如对在轮渡上吸烟的乘客,执法人员难以随船进行监督检查,即使有人举报,也很难现场取证和处罚。有人提出,条例对行业内不同规模的场所确定了不同的控烟标志,或在同一场所的不同区域设立多重控烟标准,不利于监管执法。有执法者反映,条例对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或餐位在75座以上的餐饮场所,以及星级旅馆的室内公共活动区域都做了相应控烟规定。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旅馆内都设有餐饮场所,不少餐饮室并未达到75座,控烟执法时,是按餐厅标准还是按旅馆标准?

  吸烟者的侥幸心理也好,执法者的困惑也好,这表明上海公共场所的控烟效果虽有一定基础,而要继续拓展推行,就需进一步提升控烟法规的制约力,尽快构建全方面的无烟环境。在控烟执法检查的汇报会上,有人建议,适时修订现行条例,实施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

  要构建无烟城市,修订法规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靠法律的落地。事实上,这两年来的执法监管力度一直在加强,自条例实施以来,因控烟不力,共有257家单位、87名个人受到处罚,罚款金额达49.6万元。而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条款一旦实施,明晰责任后,原有的执法困境便自动消解,执法者就没有理由“不作为”、“少作为”。严格执法还必须防止一阵风似的“偶尔执法必严”,如果采取运动式执法,禁烟就会陷入治理怪圈。只有持之以恒执法,禁烟才会取得成效。

  想让公共场所真正“无烟”,还有赖于市民的自觉自律。既然“老烟枪”能在异国严格遵守戒律,说明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据市健促委调研显示,近九成网民支持在所有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实行室内全面无烟政策,这表明上海的控烟社会支持环境已经形成。什么时候,能将强制性法律,潜移默化转变成“烟民”的自律行为,那才真正构建了无烟环境。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