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就业这一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清北生进杭州街道办,是人才浪费吗?》、《博士超四成!深圳中学入职名单引热议》、《“985”名校毕业生进卷烟厂当操作工》……前段时间,以“公务员考试”、“‘985’名校”、“体制内”为热词的文章充斥网络,让人们不禁思考:现在毕业生就业“卷”成这样了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较1月相比上涨0.1个百分点,但全国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维持在为15.3%的水平。
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较2021年增长167万人,规模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另受疫情影响,近两年的海归留学生越来越多,导致高校毕业生的竞争更加激烈。
与此同时,在国内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和外部环境复杂的压力下,国内一些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开始“收紧”业务线,裁员增效。而从去年开始,随着国家对一些行业加强监管,在规范的同时造成了岗位的收缩和流失,尤为突出的是“双减”背景下的教培行业,而该行业也是年轻人较为集中的行业。
摆在高校毕业生面前的难题,一方面是成千上万名大学生即将入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是部分行业的相继裁员。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压力,不仅仅是外部环境导致的,有多位专家表示,其更与就业观有较大关系。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对就业的态度趋向于多元。求稳、慢就业、缓就业等现象已不是个案,相关话题时常成为社会的热点。从几大招聘机构的数据看,近几年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求稳心态更明显,扎堆去体制内、国企等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年轻人趋向于“求稳”的就业观,不少人会认为“高材生跑去干这个,大材小用”、“和普通人抢饭碗”。其实放眼去看,现在投身于体制内、国企等单位的年轻人并不想外界想象中的那样,过着“一张报一杯茶”的“清闲日子”,扎根基层、苦练本领的比比皆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正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他们中,有人选择扎根一线,在乡村田间、社区街道奉献青春;有人深潜车间基层,苦练技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展现工匠精神;有人立足岗位,积极创新,成为展现青春力量的“斜杠青年”……
对于时下毕业生的就业态度,不妨报以宽容之态。我们身处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其必然会映射到就业选择上。尊重差异、遵从内心选择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就业对毕业生来说,是自食其力、安身立命的依托,也是实现价值、服务社会的所在。社会应当尊重他们的职业选择,肯定他们追寻梦想的坚定和执着,鼓励年轻人把个人理想和职业选择融入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实践中,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每个时代都有其所面对的就业问题,这是外部环境和个人选择的双向作用。正确引导,宽容看待,让毕业生认识到找工作是一阵子的事,而职业选择是一辈子的事,要用务实的态度和长远的眼光看待,既尊重个人原则,又把职业生涯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把人生之路走稳走实。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