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云计算是生产力,互联网则是生产关系。
近年来,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驻马店卷烟厂依托数采、MES、EAM等信息化系统,持续深化信息化数据应用,通过用好“大数据”这个“生产资料”,深入推进卷烟生产制造向生产智造转变,走出了一条以数字化促生产制造升级的精益管理之路。
挖掘,让数据“现身”
看似神秘的数据,其实和生产制造如影随形。
动力部设备点检员高冠升在一次例行设备点检时,明显感觉到3号除尘设备运行声音异常偏高。
“开始以为是周边环境因素干扰,但通过使用点检仪进行反复测试和比对分析该设备各点检部位近一年的振动数据,发现电机轴承加速度振动曲线有升高趋势,这也就提示设备需要维保了。”高冠升说,在随后的检修中,机修工发现轴承出现了磨损,这与他之前监测数据后做出的判断相吻合。
“通过现象收集整理与之相关的所有要素,进而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就是一种大数据思维。”驻马店卷烟厂副厂长宋兴旺说,像高冠升一样对大数据感兴趣的青年职工,将大数据思维融入具体工作,注重对各类生产制造数据进行探索式研究、应用,找准了提升精益制造水平的切入点。
为“唤醒工厂运行中沉睡的数据”,让更多数据“现身”并发挥作用,驻马店卷烟厂于2015年专门出台了《数据采集和系统运维管理规定》《MES系统使用及维护考核细则》等,重点对涉及生产制造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开发与管理维护。
“在开展数据梳理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高质量完成工厂业务系统与金叶制造平台的接口开发和数据传递工作。”企业管理部副主任李少君表示,他们通过完整、准确采集好基础数据,挖掘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和逻辑,让大数据真正为我所用。
应用,让数据“发声”
在挖掘数据的基础上,驻马店卷烟厂着力通过课题攻关,让“现身”的数据“发声”,有效解决生产中的很多问题。
为实现对影响消耗可控节点的数字化管控,让消耗管理变得可视、可抓、可控,进而达到快速反应的目的,生产管理部牵头实施了《信息化在消耗管理中的应用》课题研究。
在4月19日的生产中,卷包部跟班统计员在MES系统发现7号卷烟机一次成品率产生预警,从预警倒查万支剔除量超标,进而排查出空头、缺滤棒、搓板挤塞等影响要素。在问题处理后,该机组烟支一次成品率迅速由97.3%恢复到99.5%。
在课题驱动下,全厂单箱退残烟量由1月的0.55千克持续下降到4月的0.46千克,并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现在,设备的运行状况在系统中一目了然,我们不用再挨机组查看设备班中保养时间是否执行到位了。”设备管理员王雪山高兴地说,对个别机组没有严格进行设备班中保养,车间应用MES系统记录的数据,在计算效率时仅仅扣除实际的保养时间,就能有效引导机组人员主动在做足做实班中保养上下功夫。
如今,坚持每天上班登录信息化系统查看数据,主动应用EAM、MES等系统分析改进问题,已成为驻马店卷烟厂广大职工的一种习惯。全厂上下营造出全员关注、持续优化、深化应用的良好氛围。
预测,让数据“增值”
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功能。
科学的预测,让已经“发声”的数据增值,能够有效预防、规避生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预测是整个企业系统的重要输入和依据。”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副调研员邝自仲表示,依托数据做好预测对企业的各项职能活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对生产管理部门而言,预测可以让生产计划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对财务部门而言,预测可以为预算和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对质量部门而言,预测可以让质量防控水平全面提升。
为增强过程质量的稳定、均匀、协调一致,达到精细化加工的目的,驻马店卷烟厂在2018年开展了《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制丝工艺参数单元最小化控制应用》课题研究,依托制丝MES和SPC数据采集系统对过程参数进行全方位监控,为快速分析异常原因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了预防性质量管控。
5月10日的白班生产中,SPC系统监控到气流干燥C类参数“出口温度”控制图运行趋势线超出控制标线,系统预测到出口温度仪异常并发出报警,制丝部当班工艺员立即对出口温度的温度仪进行点检,发现出口温度仪检测精度超标,在校对温度仪后,出口温度恢复正常。如此,原来仅凭参数调节温度的风险就可规避,真正实现了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由人工控制经验决策向自动控制科学预测转变。
“用数据赋能,让制造有魂。通过加强对生产经营数据的挖掘应用,我们逐步将数据资源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驻马店卷烟厂厂长董建兴表示,要牢牢抓住信息化迭代升级的重大机遇,把大数据作为提升生产制造水平的重要资源,在持续深化大数据应用中凝聚起精益制造的不竭动力,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