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营销 > 企业管理 > 正文

30年,我们的“衣食住行”(二)

2012年07月10日 来源:烟草在线转自《中国烟草》 作者:
A+ A

  烟草在线转自《中国烟草》  编者按: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30年来,烟草行业取得了斐然成就,整个行业上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对于行业所发生的变化,广大干部职工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与他们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了。本期“征文”栏目特组织选取了4篇分别反映行业职工30年来“衣食住行”的稿件,以此展示行业改革与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食:“舌尖上”的变化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对于郑州市劳模——河南中烟食堂负责人耿良春来说,吃饭却经历了不折不扣的“革命”。

  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耿良春,曾经把“吃饱肚子”作为奋斗的终极目标。他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的经历:“粮票的票面额一般是1市斤、3市斤、5市斤、10市斤、1市两和2市两。在餐馆里吃一碗米粉是一角二分钱,二两粮票;一根油条是七分钱,一两粮票,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1984年,耿良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部队里面按6:4粗、细粮配比供应,解决了他的吃饱饭问题,但是,每月10元的补贴,根本无法满足营养需求。“见面一句‘吃了吗’,饱含着对吃的无尽渴望和饿的尴尬。”他笑着回忆了一名战友吃米饭的情景:“战友刚入伍,部队食堂做了锅米饭庆贺,他拿到米饭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吃,因为吃得很快,所以有米粒掉在衣服上,战友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吃完饭,他还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满脸幸福的模样。”战友吃米饭的情景,让耿良春既觉得好笑,又感到难受,他决定要努力奋斗,争取天天能吃上大米饭。

  改革开放以来,耿良春在“奔小康”的目标指引下,一点点实现着自己的瑰丽梦想,“如何吃好”成为他思考的问题。“工资涨高了,我们冬天就不再单一地吃咸菜过冬了,秋天每家每户开始储存过冬的大白菜。后来,为了能在冬天不天天吃大白菜,我当年还教母亲买西红柿储存,给家里人改善伙食呢。”他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耿良春一家人下馆子次数慢慢多了,自己也能每天变着花样地满足舌尖需求。

  2004年,耿良春从部队转业到河南中烟,负责公司食堂管理工作。他以“吃出健康”为目标,不断翻新、优化职工餐膳食搭配,创新菜式,创造条件,满足职工需求,为公司干部职工激情创业打好饮食基础。

  为建设好河南中烟“餐桌工程”,耿良春全方位、多角度满足职工舌尖需求,菜品和面食供应保证“一多一少”(品类多、分量少),汤类和水果保证“一精一鲜”(精美、新鲜),炒新鲜蔬菜前,要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以消除农药残留,早餐每种菜品要分三次炒,每10分钟往餐厅增添一次,保证职工吃到新鲜热乎的饭菜。他说:“做好职工饮食工作,重在提高原辅材料质量和保证食品安全。我们对原辅材料实行‘从市场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检查,确保职工用餐放心、舒心、开心。”他专门在食堂餐厅设置了“把关员”和“卫生员”,全面保证餐饮卫生、营养。

  调查显示职工喜欢吃手工面条,耿良春就号召师傅们学习了拉面、烩面等面食制作方法,每天中午,现场为职工制作新鲜面条。夏日中午,排队吃面的人越来越多,耿良春正琢磨着如何增加人手,提高面条制作效率。

  “绿色、健康、放心,是我做职工餐的理念,我还要继续努力,进一步做好职工‘饭碗工程’,全面提高员工饮食科学营养。”耿良春信心十足。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