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烟草行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厚的感情和科学的方法,助力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用情用心用力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兴边富民,攻坚克难、久久为功!
彝乡唱响富民谣
▲在马头山村,不少村民靠烟草帮扶的黑山羊养殖项目增收致富。范庆辉摄
马头山村距离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城约30公里,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彝族村落。村里共有560多户村民,其中365户以种植烟叶为主要致富手段。除去种植烟叶,养黑山羊、养牛也是村里的传统农业。
近年来,为了让土地产生最大效益,会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不断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广光叶紫花苕实施烟苕轮作,马头山村烟农种植烟叶后再种光叶紫花苕,用光叶紫花苕来开展畜牧业,将两个传统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烟地里套种光叶紫花苕,除了固土保水、改良土壤,还能用作牲畜冬春饲料,效益翻番。马头山村正是依托烟苕轮作模式,种植烟叶、饲养牛羊,带动了全村集体致富奔小康。
今年,马头山村共种植烟叶5359亩,现在365户烟农中有160户烟农实施种养结合,养殖黑山羊8000余只、肉牛180余头,今年预计出栏黑山羊2000余只、肉牛40余头,受益于“烟—草—畜”循环农业,马头山村村民收入又将增长500余万元。
金灿灿的烟叶为马头山村村民带来了喜悦和幸福,“烟—草—畜”循环农业也为马头山村产业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马头山村的发展后劲十足,一曲曲惠农富民的歌谣,正在这个彝族乡村唱响。
(本报记者 冯俊霞 通讯员 郑佳莉/文)
瑶寨飞出幸福歌
▲黄传波(左)正在和两位村民畅谈丰收的喜悦。黄传波供图
“瑶山处处飞彩霞,长鼓声声过山崖。彩霞怎比瑶寨美,瑶家日子过仙家……”如今,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村,时常能听到阵阵婉转悠扬的山歌。
现在,村里越来越美了,村民手头越来越富了,空闲的时候就会聚在一起唱唱山歌,跳跳长鼓舞。今年4月,连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又帮三排村修建了乡村振兴大舞台,三排村的村民别提多高兴了。
2016年,连南县局(分公司)开始对三排村实施对口帮扶,并派驻了第一书记黄传波。在他的带领下,三排村慢慢变了样——水清了,路好了,新房变多了;黑山羊养殖发展起来了,油茶规模化种起来了,桑蚕基地建起来了;村民们腰包更鼓了,脸上笑容更多了。
如今的三排村,充满了“甜”和“喜”。甜的是,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2532元;喜的是,产业兴、就业稳,村民的日子红红火火。基于三排村的环境和资源优势,黄传波正琢磨着将来把村庄打造成乡村旅游样板,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 李倩 通讯员 吴莉芳 特约通讯员 聂蔚/文)
青山村走上致富路
▲烤烟大棚里茁壮生长的“水培蔬菜”。
走进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十字回族苗族乡青山村,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养殖大棚,一栋栋精美别致的民居,处处生机勃勃。而就在不远的过去,青山村还是国家级三类贫困村,穷困、落后。村民们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要收入,勉强养家糊口。
烤烟是青山村的重点产业之一,随着烟田生产设施的逐渐完善,加上烟草部门的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的助力,已经助力一批又一批烟农发家致富。
▲深加工后的虫草酒。
2020年1月20日,青山村烟区产业综合体正式成立。青山综合体主要建设区域1850亩,重在依托青山村本地烤烟产业优势,打造以烟为主、产业配套、多业融合的现代化农业坝区。青山村结合本村实际,组织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保底”等方式,统一流转土地,实现了稳收土地流转金、劳务收入金、产业分红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综合体建成后,青山村一方面根据土壤性质不同划分出6个片区,分别实行“烟蔬”“烟药”“烟稻”等轮作茬作模式;另一方面依托烟叶基础设施构建“烤房+食用菌种植(农产品烘干、储藏)”“大棚+社会化育苗”“农机+社会化服务”等综合利用模式。
产业兴起,为青山村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2020年,青山综合体共实现产值789.22万元,实现劳务收入350余万元,其中,63名产业工人人均收入近4万元。
(本报记者 吴清海 通讯员 宦剑屏/文 安顺市局供图)
脱贫攻坚出艰辛,
历尽天华成此景。
美好生活图景背后,
处处充满了汗水、映射着奋斗,
凝结了烟草人和乡亲们
心手相牵、并肩战斗的情谊。
烟草行业正全力以赴,
为民族村寨
铺就一条更加宽广的致富路、幸福路!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