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烟花三悦公众号报道 对于“稍紧平衡”的极端重要性——尤其在经历前几年高目标压力下的“宽松饱和”之后,整个行业的认识与态度从过去自上而下的总体要求深刻演变为自下而上的自觉主动——日子好过的时候,显不出“稍紧平衡”的好来,过了苦日子,方才知道“稍紧平衡”有多重要,把“稍紧平衡”写入“七个坚持”,既是产业层面的再次强调,亦是来自市场的民意还原。
更大的背景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建设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加快推动中国烟草的高质量发展——确保做到“稍紧平衡”,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紧紧抓住行业总体运行向好的窗口期”的基本前提。历史的经验更告诉我们,凡是“稍紧平衡”得到认真坚持的时期,就是行业发展比较好的时期,“稍紧平衡”出了问题,行业也会非常被动。
我们这个行业有一千条理由把“稍紧平衡”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稍紧平衡”搞坏。
也正为有这样的过程和经历,行业上下对于“稍紧平衡”有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共识,并首先表现为“三去一降一补”足够的清醒认识和战略定力,坚决拧紧生产的龙头,继2018年销大于产133.9万箱之后,今年开年后的目标安排、生产组织,包括“坚决完成压缩卷烟工商库存80—100万箱、压缩卷烟社会库存20万箱左右”的运行调控,都在延续“紧”的思路。
另一方面,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情况看,在“紧”这个大的前提下,“稍紧平衡”在技术上又有了新的提高:一个从阶段性过渡向常态化,以前是直到目标有底才会动起来,现在“紧”的均衡性有了明显的改进;二是“紧”的技术更加精细化,从市场、品牌、客户、时间等多维度精细操作;三是从行业计划“紧”传导至到市场资源“紧”,市场基础、品牌状态有了更好保证。
然而,“稍紧平衡”只有进行时,“紧”的现在并不能确保“紧”的质量,更不代表着“紧”的将来。
一个是“稍紧平衡”的基础还很脆弱,切不可好了伤疤忘了痛,看着今天日子稍微好过就觉得市场基础稳了、品牌状态好了,又指望着能大干快干,只要稍微加大放水就会冲破现有的“平衡”状态;另一个是不同区域、不同市场之间发展的不协调、不均衡、不可持续导致了“稍紧平衡”从标准到执行的尺度不一、标准不一、节奏不一,形成了局部的不“紧”或者过“紧”。
更重要的是,面上的“稳”与点上的“进”、商业的“稳”与品牌的“进”、总量的“稳”与结构的“进”之间呈现出新的突出的矛盾。增量分享时代,即便有“稍紧平衡”的总量调控,但不过是多一点少一点、快一点慢一点的区别,但现在进入“存量维护”,“稍紧平衡”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竞争的升级和压力的放大,既要维护自己的存量,又要争夺别人的存量。
首先表现出来是商业渠道话语权的巩固和放大,这倒非是怀疑各地商业“拥兵自重”,而是目标有底之后的诉求有所变化,以前极为看重紧俏货源、高端品牌,甚至哪怕只能上柜一轮游都“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如今货源紧俏、销路不愁,大部分的品牌自然也就没那么金贵,商业渠道更重视平衡兼顾目标任务、顾需求满足、工业诉求与品牌发展。
于是,整体面上的“稍紧平衡”之下,市场状态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到了具体市场却又呈现出各家品牌都满意又都不满意的局面。“大品牌”很无奈,看似从上到下都很重视很关心,但计划资源非常紧张,要争取协议似乎比之间还难;“小品牌”很受伤,卯足劲儿想要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可连协议都拿不到还如何“突起”?又何以“居上”?
站在商业渠道的角度,也很为难也需要理解,毕竟蛋糕就那么大一点,大家都想切更大的一块。需要强调的是,工业环节因为规模缩减而带来的指标压力,极大地减少了低端产品的货源供应,不仅在客观上透支了市场的结构潜力,直接导致市场上低价位卷烟的供应不足,导致很多农村市场无烟可卖,给假私非带来了大量的空间,这种过“紧”的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生态。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现在的“稍紧平衡”更像是大江大河上的大坝,坝筑好了当然能够防洪发电,但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显然不是把坝筑好筑牢就一劳永逸,大坝源头的流量控制是一方面,下游的流量安排,支流的疏浚打通,周期的适度调整,需求的合理满足,无一有修建大坝般重要,却又无一不安排妥帖都会影响到大坝的功能发挥。
行业能够重回“稍紧平衡”的调控路径和市场状态,本身就不容易,前些年因为税利指标的压力走了一些弯路,整个行业才会更加珍惜这失而复得的大好局面,也正因为此,就不能止步于现有“稍紧平衡”的程度,市场化取向改革是一个大的方向,对于“稍紧平衡”的精准、精细有很好的牵引和铺垫,但要实现共同发展、激发主体活力,显然还需要与时俱进的补充完善。
归根到底,“紧”只是方法、手段,“平衡”才是关键和根本,包括整体与个体、工业与商业、品牌与品类都需要“平衡”,这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的精细执行。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