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烟花三悦公众号报道
最近这半年,老品牌的复出继续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从最开始的高端化、细分化、个性化到现在的低值化、大众化、平庸化,甚至于某些老品牌的复出已经填充到了三、四类烟。三悦的朋友不由得留言感叹,“供销社时代的烟似乎都快回来完了”。
这话说得稍微夸张了一点,不过各家各户都在翻家底找存货倒是不假,大家都希望能把那些有意义、有价值、有分量的老品规给扒拉出来,试图用情怀去打动消费者,从而为销量增长、结构提升提供机会和可能性。所以到现在为止,曾经百牌号目录里面的品牌,依旧还留存在记忆中的真还不多了。
用“满腔热情”来形容老品牌的复出,也毫不为过。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品牌眼前的难处,在“All in one”的格局下,增加规格丰富供给是必然而必要的选择,一如当初为了“大品牌”的做大做强而不得不退。换一个角度,情怀看起来也是打动人心的好办法,旧瓶装新酒或者新瓶装旧酒似乎都要比另起炉找、遍地撒网强上不少,罗永浩不也用情怀为粉丝给画了个不一样的锤子手机吗!但是,这无法让我们相信老品牌复出是正确而合理的决定。
一方面,重新再进之前,不妨多想一想当初为什么退?在“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的产业导向下,这些品牌最终被挡在了121个百牌号目录之外,直至被以“双15”为主的重点品牌所整合做淘汰,不外乎规模小,市场覆盖低,受众面窄,成长性差。说直白点,当初这些品牌之所以退,不过是因为看不到过于光明的前景。这些当初的硬伤,难道会因为今天的摇身而变就自动治愈?
如果大家有兴趣再调出当年的数据指标,不亚于给今天的品牌复出迎头泼下一盆冷水,那时的不易只会提醒今天的更难,原来百牌号目录不过是用更行政化的手段提速了市场的优胜劣汰——本来就长不大,还不如把机会让给别人——这种缺乏必要基础的老品牌复出,你会相信它有机会有可能有条件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当初是谁在消费,今天又有谁会被情怀打动?在“两个十多个”的大旗下,但凡是有一定市场基础的品牌或者产品,多以贴牌式整合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固有的消费者也多以原有品牌的认同和情感续存下来,它们的市场、销售都很稳定。真正退出市场的品牌,消费者早已经移情别恋,转投其它品牌的怀抱。所谓的品牌情节不过是自我安慰,你可以拿情怀来当甜点,但一定很难填饱肚子。
这就意味着,老品牌的复出,要么围绕原有消费群体的记忆激活展开,不光要努力唤醒他们的美好记忆,也还要面对既有消费群体过窄的现实;要么激发新的消费释放,用复古风来吸引新的消费者,可他们就一定愿意为此买单?
再加上,因为“All in one”的设定,老品牌复出必然委身于现有的品牌架构之下,不同风格、不同调性、不同定位的品牌生硬地拼凑在一起,既有主品牌Logo化的尴尬,更有主副品牌之间严重不搭调的别扭,某种意义上,对主品牌的消费认知形成“二次破坏”——以前是贴牌式整合,现在是贴牌式复出——这种主品牌委身于后的老品牌复出,除了数据上的堆砌,对品牌的长远又有多大的意义?
当初退得可惜,现在进得勉强。
再加上如果只是少数品牌搞复出,或者复出走在前面的品牌,或许还会有更好的结果,比如大重九的高端崛起。可是,第一次新鲜,第二次平淡,第三次无感……当大家都一窝蜂地复出老品牌,消费者的眼花缭乱中又能留下多少真正的愿意一试?这种群体性的老品牌复出,和之前细支烟、爆珠烟、短支烟的一拥而上又有多大的区别?
事实上,除了看到老品牌复出这个具体的动作,我们看不到品牌更加清晰的下一步以及下下一步。一边是复出的老品牌如何打开局面,如果固守原有的风格,该如何对接好原有消费群体,如果大刀阔斧的改变,又如何吸引到新的消费群体?一边是品牌到底该如何往前走,既要解决好现实的增长问题,又要考虑到可持续的发展,而这显然不是老品牌复出这个动作所能回答的,也不是老品牌复出这个方法所能解决的。
这个问题放大一点看,类似于老品牌复出这样的动作都只是在围绕存量的重组,而弱化了增长的激活;都只是为了局部的点亮,而牺牲了整体的统筹;都只是为了阶段性的增长,而放松了长远的可持续——品牌发展原有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新的动力仍为形成——依循现有的老路,缝缝补补倒是勉强可以再过三年,可三年之后呢,三年的三年之后呢?
所以,不是不能打情怀牌,而是需要先想好有没有打好这张牌的能力和耐性。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