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视点 > 就事论事 > 正文

集约化均质化的新探索

河南中烟“异地供丝”减少产品质量差异
2016年01月15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殷仁允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一个优秀卷烟品牌的创立,决定因素在于对卷烟品质的把控,而影响卷烟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烟丝品质。除却原料因素外,决定烟丝品质的,最重要的便是制丝水平。

  因此,制丝水平的高低可能会如“蝴蝶效应”般掀起整个卷烟品牌建设的大浪。

  现实情况是,地分南北、技有高低。即便是同一品牌、同一规格,原料、配方、工艺完全相同,由于生产地自然环境的不同和技术装备、工艺设置、加工水平的差别,仍会造成制丝水平的细微差异。“哪怕是1%的差异,到消费者手中都有可能是100%的差异,就有可能转化为质量风险。因此,在多点生产的现实情况下,制丝均质化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制造部负责人介绍说。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河南中烟提出了“异地供丝”这一构想。

  近年来,河南中烟着力打造“金叶制造”这一质量名片,凸显“黄金叶”品牌“黄金品牌、黄金品质”的定位。原料、材料、工艺、标准等实行品牌专用,正是“金叶制造”的重要特点。

  由于“黄金叶”品牌实施多点生产,要打造品牌专用的原料、材料,实现烟丝质量的均质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河南烟草工业系统,“异地供丝”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依靠河南省发达的交通运输和物流条件,河南中烟将制丝生产集中安排在黄金叶制造中心、许昌卷烟厂和安阳卷烟厂,有效管控“黄金叶”品牌的制丝质量,大幅提升质量稳定性,有效减少产品质量差异,保持风格一致性。

  2014年,河南中烟黄金叶制造中心和许昌卷烟厂易地技改顺利投产,由于规模、产能和技术的优势,两厂成为河南中烟“中原突破”战略的新引擎和“金叶制造”的大平台。

  以黄金叶制造中心为例,该中心现有的制丝设备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150万箱,而且叶丝加料、分段式干燥、低速梗丝气流干燥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将在“黄金叶”品牌制丝加工中得以全面应用,会显著提高“黄金叶”品牌的加工品质。

  在技改后的卷烟工厂拥有规模、产能和技术优势,“技改红利”亟须释放的同时,河南中烟其他5家卷烟工厂则面临生产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问题。“异地供丝”,则可以让产能较小的生产厂也享受到“技改红利”。

  让产能较小的生产厂也享受到“技改红利”,切合了河南中烟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即按照“一本部+四中心+生产厂”的整体布局,突破资源配置改革瓶颈,推进产能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最大化提高资源利用率。而逐步实现“异地供丝”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步骤,它将有利于充分发挥“黄金叶”品牌专线的规模、技术优势,打造“优质、高能、低耗”的“金叶制造”,落实品牌升级工程。

  在显著提升产品均质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异地供丝”在节省投资、提高投资回报率方面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条制丝线的技改年限大约是8~10年,而制丝线改造投入较大,裁撤则会节约大量资金。以洛阳卷烟厂技改项目为例,不建制丝线,将减少投资1.378亿元。同时,如果河南中烟下属的每个卷烟厂都进行制丝线技改,生产布局也不尽合理。

  “精益管理的重点就是改革资源配置方式,不断提高资源集约化管理水平,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河南中烟党组书记、总经理杨自业表示。于是,以2013年河南中烟许昌卷烟厂向南阳、洛阳等卷烟厂供应“黄金叶”品牌烟丝为先导,河南中烟按照“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的原则,逐步推进“异地供丝”这一项目的实施。

  目前,河南中烟黄金叶制造中心和许昌卷烟厂“异地供丝”产能扩大项目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并即将投产,“异地供丝”生产运输环节的自动化装卸和专用箱体等技术难点也已解决。现在,河南中烟的异地膨胀烟丝供应量已达到每月20万吨左右,成品烟丝的供应量在每年10万吨左右,这为将来开展烟丝的大规模配送生产积累了经验。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