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视点 > 就事论事 > 正文

变与不变:从“国烟”到“标杆”

2015年07月10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九叶
A+ A

  烟草在线专稿  在中国,“中华”是一个很大众的词汇。遍布各地以“中华”命名的街道和建筑数不胜数。作为品牌名称,又有“中华”牙膏、“中华”铅笔以及“中华”汽车。但“中华”又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它直接可以指代中国。以“中华”作为品牌名称,似乎带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政治文化背景。而在这些以“中华”命名的品牌中,基本都是比较大众的品牌,并没有因为“中华”这一名称形成特殊的文化寓意。这其中似乎只有一个特例,那就是“中华”卷烟。

  在民间,“中华”卷烟常被老百姓称之为“国烟”,这个头衔虽未有官方认定,但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约定俗成的一个认知。既然是“国烟”,听上去就比较高大上,所以也并非普通人能够轻易抽到得。这是既往人们对于“中华”卷烟的认知,其实现在,关于“中华”卷烟的这种品牌定位依然停留在人们的认知中。看上去不曾改变,但其实在“中华”卷烟已经超过一个甲子的历程中,它一直在跟随时代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只不过这种变带有谨慎的考量和权衡。变与不变,这既是双面选择,更是事物发展的矛盾所在,也是动力所在。

  “变”——是选择也是突破

  “中华”卷烟之所以被称为“国烟”,具有特定的文化寓意,其实与它诞生的渊源是分不开得。稍微了解一点“中华”卷烟品牌故事的人就会知道,它的诞生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际”。解放前,上海卷烟市场大部份被英美烟草占领,高级卷烟就是“白锡包”。新中国成立后,生产自己最好的卷烟品牌提到了卷烟工业发展的议事日程上。这个任务交给了由上海市军管会接管的中华烟草公司。中华烟草公司人员只用了一年半时间就生产出了“中华”卷烟的样品,并把卷烟样品专程送到北京供中央领导品系。样品得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中华烟草公司为这个“最好的卷烟品牌”起了一个响亮而又自豪的名字——“中华”。1951年,“中华”卷烟第一次正式与消费者见面,一举击败了长期占主导市场地位的“白锡包”,可谓是壮我国威!自此,“中华”卷烟被赋予了特殊的品牌文化,某种意义上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形象,“国烟”的称呼不胫而走。

  作为“国烟”,“中华”当年的规格待遇自然不是一般“大路货”可比。由于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浓厚的政治背景和红色烙印,加之当时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下,“中华”卷烟是倾全国之力打造的品牌,原料、技术、工艺等一切资源都来源于政策倾斜。所以在“中华”卷烟诞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一直作为特供烟使用,主要供应对象是外国使领馆和来华外宾,产量一直很低,无法上市销售。甚至到1984年上海烟草公司成立时,消费者仍不能在市场上买到“中华”卷烟。作为一种商品,如果不能在市场上正常流动,是有问题的。但是“中华”卷烟依靠特殊的品牌文化以及受益于当时的经济体制,获得了巨大的认可和追捧,这也转化为日后“中华”卷烟重归市场后强大的购买力。

  80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变革的年代,一系列改革由此启航。大的经济环境的改变,也促使烟草行业迈出变革的步伐。1988年,全国13种名烟放开价格上市供应,“中华”卷烟终于与普通消费者见面。上市第一天,“中华”卷烟从40元/条涨到65元/条,上市不久就被抢购一空。这种有些狂热的购买热情,让人们看到了“中华”卷烟这个品牌的发展潜力,但是不能不说的是,这种狂热很大程度上来自多年未在市场流通的一种“饥渴”和人们对其特定品牌文化的追捧。不过,从“中华”卷烟重归市场的那一刻,它政治属性的一面其实是在慢慢淡化。

  由此,我们看到了“中华”卷烟之“变“,那就是政治色彩的逐渐褪去,转而走向市场,回归普通商品本色。

  特色的养成很难,而一旦形成某种特色,其在人们认知中的印象也是极难改变得。“中华“卷烟的”国烟“地位也是如此,尽管已经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但也并非所有的寻常百姓都能买得起抽得到。作为“国烟”中华的价格依然是高大上的,价格决定了消费人群。13种名烟价格放开后,“中华”的价格不仅超过了名牌洋烟万宝路、健牌,而且成为当时国产卷烟中价格最高的卷烟品牌。从政治语境中走出的“中华”卷烟,仍然坐稳了中国高档卷烟的“头把交椅”。“中华”卷烟又很快为自己找到了新的符号意义,那就是在中国卷烟消费者眼中,能抽到价格昂贵的“中华”烟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这背后是中国走向市场经济后,产品的政治文化属性日益淡化的大环境。

  进入90年代,“中华”卷烟抓住了国家经济升级、居民消费升级的机会,连续两次提价,最终提价至后来的硬包42元/包。在卷烟价格放开后的十几年中,“中华”卷烟准确把握了市场脉搏,抓住了几次卷烟市场消费升级的机会,通过提价实现了品牌的不断提升,一次次以领导品牌的身份先发制人地制订了行业规则,并最终奠定其“中国高档香烟价格、销量双料第一”的地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华”卷烟之“变”。如果在1989年价格放开之初,人们对“中华”卷烟的狂热还带有特定政治属性的余温。在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历练后,“中华”卷烟已经由特殊地位赋予的价值转变为靠自身实力成就的本身价值。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高档卷烟领导品牌。

  就像前文提到的,曾几何时一般老百姓是抽不起“中华”烟的。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华”卷烟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人群中已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消费品。如人口720万的温州市,每年消费“中华”烟125万条。

  如果你还固执地认为“中华”烟只是非富即贵人群的标配,那就OUT了!在北京回龙观社区某个超市内的烟酒柜台前,故作“小白”状的笔者,“吃惊”地反问工作人员:“难道买中华烟的很多都是自己抽?”工作人员淡淡地说:“多了去了!”。根据笔者在零售店的了解,近年来,面对礼品烟市场的需求,各大卷烟品牌相继推出了高档卷烟产品,但“中华”卷烟仍然是许多人礼品烟的首选。其实最近几年,也不乏“中华”卷烟市场空间被后起品牌蚕食的说法。不管怎样,在卷烟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即使根基深厚的“中华”卷烟也已经感受到了强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态势下,“中华”卷烟依然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我们可以称之为“真爱”了!

  那对“中华”卷烟的这份“真爱”究竟来自哪儿呢?浙江的一位消费者说:“软中华口感真的没话说的,烟气也是相当饱满。”江苏的一位消费者说:“这烟口味香纯,入喉醇厚,在这个名气和价位来说,是很多人的首选。”河北的一位消费者说:“烟味醇厚,杂气少,口感饱满。”四川的一位消费者说:“烟抽过不少,综合比起来,还是软中给力啊!”。山东的一位消费者说:“将近20年的烟龄,从一开始基本就是抽中华,不过硬中居多。最近这些年,各种高价烟让人眼花缭乱,朋友们送来的也很是不少,至少20来种有了,最低档次的500/条,最高的将近2000/条,试了这么多,转了一圈,还是软中华最经典,性价比还算是很合理的。”广东的一位消费者说:“本草烟味很纯,没有一点杂气,持灰度一流,乱中不愧是顶级香烟!”……

  从这些消费者的现身说法中,不难看出,大家对“中华”卷烟如此厚爱,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其过硬的品质和高性价比。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中华”卷烟的消费群体不仅仅局限于送礼、接待的圈子,而是向更多的普通消费者靠拢。这对于“中华”卷烟来说不是掉价,相反增加了其消费的张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华”卷烟之“变”。不错,某种意义上消费人群反映了一个品牌的档次。作为普遍接受的礼品烟,这种属性坐实了“中华”卷烟的高档烟地位,但与普通消费者的隔绝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其发展。“中华”卷烟走出了普通消费者并非不能消费高档烟这一误区,给了品牌发展新的机会与可能。

  “变”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突破,同时是需要勇气得。曾经盛极一时的智能手机老大——诺基亚,因为不愿意改变而退出了智能手机舞台。而经常与国烟相提并论的国酒“茅台”也曾因为固守成规,面临后起品牌的残酷竞争。而“中华”卷烟却在时代的跌宕起伏中,不迷恋过往,不惧怕未来,在变中寻求发展,可谓是品牌大幸。

  “不变”——是坚守也是创新

  “变”需要勇气,不变同样需要“勇气”。要知道,稍有不慎,“不变”就成了墨守成规的代名词。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60年的跌宕起伏,你很难说有什么东西是从一而终得,毕竟除去内因,外在的推力还有太多。回顾“中华”卷烟的发展历程,说到它的“变”,就像上文所列,洋洋洒洒一大篇。可是要说到“不变”,的确需要好好的思考一番。

  在过往的岁月中,荡涤掉其它,究竟是什么保留在“中华”卷烟的血液中不曾动摇过?

  笔者觉得是品质,卷烟的品质。无论是在特供年代还是后来价格放开后,直到新世纪卷烟品牌大发展时期,“中华”的品质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得。在某些历史时期,尽管“中华”卷烟曾经因为客观条件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但很快就又回到了高品质发展的路上。人们提到“中华”卷烟大多首先想到这款烟很贵,在高价格的心理暗示下,是对其品质的高期待。人们没有过多的纠结于“中华”烟品质好不好,是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认为,“中华”卷烟的品质应该是一流得。

  而几十年的发展,也让消费者确实感受到了“中华”卷烟高价格背后的高品质。对于消费者来说,性价比是否符合预期十分重要。性价比高自然会培养他对产品的信心。如果性价比低,自然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