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在国际上首次绘制第一张栽培烟草单倍体型图,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实现了从单一省份到全国的跨越,成功研制达到国际水平的3条高速、高效、清洁、低耗标志性再造烟叶生产线……
2014年,中国烟草创新不断加速,一些领域实现了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的转变。
2014年,行业科技战线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技术创新体系稳健成长,创新、变革的力量不断集结,有力地支撑、引领了行业经济运行提质升级。
关键技术有新突破
“在关键技术引领方面,烟草基因组研究持续占据国际前沿。”国家局科技司司长张虹介绍,2014年烟草基因组计划重大专项研发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绘制了第一张栽培烟草单倍体型图,在烟草上首次突破Cas9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创制覆盖43万余个烟草SNP位点的高密度基因分型芯片,这些都是从基因测序向分子育种应用迈进的标志性成果。
“国际首次绘制”、“烟草首次突破”、“首次创制”,这些表述,是中国烟草在基因研究领域奋力抢占技术“制高点”的生动写照。
经过多年潜心研发,行业2014年在广东汕头、云南昆明、浙江杭州接连成功研制3条高速、高效、清洁、低耗的国产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线,使再造烟叶产品在“云烟”、“利群”、“黄金叶”、“双喜”等重点品牌一类卷烟中使用比例达到10%以上,突破了再造烟叶进入高档卷烟中的使用瓶颈。
以广东汕头再造烟叶生产线为例,其运行车速达到180米/分钟以上,产品得率达到87.83%,生产水耗降至24.23吨/吨产品,生产综合能耗降至0.844吨标煤/吨产品,具备了3万吨/年的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能力,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或超过摩迪、菲莫、雷诺等公司生产线水平。
2014年以来,卷烟降焦减害加速了技术集成,进一步完善降低7种成分技术体系,推进创新型特色品牌的开发和培育,实现了国产卷烟焦油和7种成分释放量的持续降低。
数据显示,2014年卷烟焦油量和危害性指数为10.5毫克/支和8.6,同比分别降低0.1毫克/支和0.1,湖南中烟、浙江中烟总体卷烟危害性指数降至8.0以下;行业低焦油卷烟销量达到729.1万箱,同比增长5.4%;6毫克以下卷烟销量达到86.9万箱,低有害成分释放量卷烟销量达到948.6万箱。
有了科技作支撑,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现新突破。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实现了从单一省份到全国的跨越,全国16个烟叶主产省(区、市)推广面积达到764.8万亩,该技术成功由烟叶生产辐射到大农业作物,在云南、福建、山东等省蔬菜、果树等作物上推广30余万亩。
此外,湖北省局(公司)着力推进烟田土壤保育工程,成功实现烟秆生物有机肥产业化开发和应用,山东、贵州、湖南、四川、重庆等省级局围绕烟田土壤保育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加强了绿肥种植、秸秆还田、有机肥和矿物质肥施用、地膜回收利用等技术集成应用,提升了烟叶绿色生产水平。
创新体系有新发展
2014年,云南中烟抓住“两统一、两整合”契机,全面整合科研资源,先后在郑州、秦皇岛、上海、沈阳等地设立了8家联合研发中心(分中心),同时在德国、韩国、老挝、香港等地成立了4家研发机构,建成国内最大的烟草企业技术中心,全球研发布局初步成型。
上烟集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实现为抓手、以降本增效为目标,构建精益研发体系,向上承接精准营销、向下连接精益生产。湖南中烟以“品销一体化”为目标,建立研发、营销一体的精益研发工作机制。安徽中烟深入推进消费者行为研究与产品研发的有效协同,为“黄山”焦甜香品类的成功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
张虹认为,卷烟工业企业深入推进精益研发工作,品牌发展和目标定位更加明确,新品研发、质量效益水平显著提升。
2014年,全行业新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19个,行业内科研单位和重点骨干企业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国际烟草科技界在分子育种、烟草化学、检测分析、新型烟草制品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持续推进,开放式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在国家局大力推动下,烟草行业捐资支持贵州大学按照“立足贵州、面向全国、自主办学、争创特色”的发展定位建设烟草学院,致力于建成全国烟草产学研特色教育基地。
湖北中烟持续推进黄鹤楼科技园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借脑引智”工程,有效搭建由40家单位、3200名科研人员组成的开放式研发平台,将科技园打造成知识产权创造基地、技术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品牌创新基地。湖南中烟积极整合外部资源,基于知识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以“烟草科技创新精英年会”为载体,系统构建“4+1”大科研合作模式,成为企业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功典范。
以更加突出科技成果的实用性、更加突出对行业发展的贡献为导向,中国烟草总公司修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在科学技术进步奖“烟草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类成果”中增设“烟草农业新技术”、“烟草工业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两类成果,增加技术发明奖推广应用的量化要求,使得激励内容、倡导导向更加贴近行业发展实际需求。
质量监督有新提升
产品质量关乎安全,关乎生存。
2014年以来,国家局在修订印发《烟草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烟草专卖品鉴别检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陆续组织开展了烟叶、卷烟以及香精香料等9类关键烟用材料质量安全指标的监督抽检,烟气7种成分、转基因等专项监测以及再造烟叶、复烤片烟化学成分和包装标识的普查工作。全年共对14类产品进行了24次抽检,抽检各类样品8500余个,工商交接烟叶样品1075批次,鉴别检验卷烟样品139万多条、烟机71台(套)。
检测结果表明,卷烟产品质量保持较高水平,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监控;烟叶工商交接总体合格率保持基本稳定,其中福建、广东、江西、广西、安徽、湖南、山东、湖北等8个省(区、市)的合格率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张虹表示,每年开展定向检测,不仅有力保障了生产经营高效运转,持续增强质量安全检测能力,风险预见、评估和处置能力也得以不断提升。
在实践中,质检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上海、云南、湖北、广东、吉林、山东、河南、贵州、四川、河北、福建、浙江、西北(甘肃)等13个省级烟草质检站通过复评审,8家质检机构实验室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行业质检机构积极参与检测能力验证、烟气分析合作研究以及检测技术国际研讨,与国际烟草同行同台竞技。
标准工作有新成效
2014年,国家局成立行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全面完成了烟草添加剂安全性集中评估工作,发布了《烟草制品许可使用的添加剂名单》、《烟草制品临时许可使用的添加剂名单》、《再造烟叶许可使用物质名单》和《烟用材料新物质安全性评估技术规程》等重要标准,建立起由84项总公司企业标准构成的、基本覆盖主要领域的产品安全类标准体系,为行业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为了完善行业标准和标准工作体系,行业全年共批准发布61项烟草行业标准和14项总公司企业标准,使现行烟草类国家、行业标准达671项,基本建立起包括烟叶生产、打叶复烤、卷烟加工、再造烟叶、烟用材料等各环节和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
针对行业发展需要,国家局制订完成细支卷烟产品标准,启动新型烟草制品有关标准项目研究,进一步理顺和规范了烟草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实施标准化,重在宣贯。2014年,国家局继续开展部分烟叶产区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实效考评和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复验,对《卷烟品牌合作生产质量保障规范》、《卷烟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准则》标准执行情况进行考评。
为稳步推进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国家局制订印发《烟草行业商业标准化示范企业认定办法(试行)》,发布《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建设指南》,组织开展了行业首批商业标准化示范企业的认定工作,确定武汉、银川、绍兴等7家地市级局(公司)为示范企业。
国际标准化工作稳步开展,由我国和土耳其承担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烟叶分委会秘书处获国家标准委正式授牌。
2014行业科技工作亮点点击
1.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湖南、河南省局(公司)组建烟草农业科研所,烟叶年产100万担以上的省级公司全部建立了烟草农业科研机构,全行业新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19个,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得到加强。
2.云南中烟科研资源整合工作全面展开,建成国内最大的烟草企业技术中心,并先后在郑州、秦皇岛、上海、沈阳等地设立了8家联合研发中心(分中心),同时在德国、韩国、老挝、香港等地成立了4家研发机构,全球研发布局初步成型。
3.卷烟工业企业深入推进精益研发工作。上烟集团系统构建精益研发体系,湖南中烟建立研发、营销一体的精益研发工作机制,安徽中烟深入推进消费者行为研究与产品研发的有效协同,浙江中烟创新应用批次管理技术,助推管理精益化。
4.中式卷烟品牌持续创新发展。“黄金叶”烤甜香、“黄山”焦甜香品类构建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分别获得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细支卷烟快速增长,以“南京”品牌为代表的细支高端卷烟实现新突破。
5.新型烟草制品研究取得明显进步,产品研发和专利布局取得新进展,申请专利364件,同比增长4.5倍。其中发明专利199件,增长2.8倍;获授权专利175件,增长7.8倍。
6.烟草基因组研究继续占据国际前沿,在国际上首次绘制了第一张栽培烟草单倍体型图,在烟草上首次突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