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山东省博山区突破山区烟叶发展的瓶颈

2014年04月21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烟叶主要分布在当地南部山区,水、地、热、气条件良好。但多年来,山区艰苦的生产条件制约了烟叶生产规模化发展。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自2013年开始,博山区局(分公司)紧密结合山区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推进职业化烟农队伍建设,以烟农服务专业合作社为抓手,探索适合山区烟叶规模化发展的新模式。

  职业化烟农强基础

  “要想调动烟农的积极性,首先要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失,解决其后顾之忧。”博山区局(分公司)分管烟叶工作的副经理周德海说。近年来,博山区局(分公司)大力加强职业化烟农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长期稳定的新型烟农队伍。截至去年年底,他们已培养职业化烟农40名,其种烟面积占总面积的47%。

  谭秀焕是池上镇杏树峪村烟农,20多年来一直把种烟作为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4月6日,笔者在池上烟站见到了谭秀焕,他正忙着向站长王在军请教有关烟叶精益生产的问题。见笔者来了,谭秀焕主动打开了话匣子:“刚开始种烟那会儿,我种得少,也就三四亩,一年收入一千多块。2008年,听说烟草公司要建设职业化烟农队伍,我主动报了名,成为第一批职业化烟农。”谭秀焕原以为“职业化烟农”只是个称谓,跟普通烟农没太大区别,可后来,博山区局(分公司)为烟田缴纳了农业保险金,让谭秀焕真正看到了“不同”。“有了这份保险,我种烟更有底了,没想到职业化烟农政策这么实惠!”谭秀焕高兴地说。

  同样得益于职业化烟农政策的还有博山镇下瓦泉村烟农李明。“前些年我一直在外打工,辛苦一年还不如媳妇在家种烟挣得多。我索性辞掉了外地的工作回家跟媳妇一起种烟。去年我们一共种了50亩,毛收入23多万元,除去人工、肥料、土地租金等成本,纯收入12万多。除了收益好,我还顺利成了职业化烟农队伍中的一员。”李明笑盈盈地说,“听说今年烟草公司要推进烟叶精益生产,我准备筹钱建个烟叶家庭农场,实实在在地把种烟当成一份事业。”

  “发展职业化烟农,就是为了稳定烟农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规模化效益。”王在军说,“职业化烟农队伍建设为山区烟叶生产规模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家庭农场建设奠定了基础。”

  专业合作社促发展

  种烟大户刘德清去年种烟80亩,还承担着散叶烘烤试验项目。要说种烟、烤烟,刘德清很在行,可烟叶专业化分级却让他挠了头。散叶分级不仅用工多,对分级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很高,刘德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季节工。这时,泽坤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吉新主动找到刘德清。在了解情况后,王吉新决定专门成立散叶分级服务队,并联系博山区局(分公司)对分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在合作社的帮助下,人手短缺的难题解决了,刘德清也顺利完成了散叶烘烤项目试验。“合作社真是帮了我的大忙!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队队员素质高、效率高,管理起来省心、省力、省时,节约了不少成本。”刘德清高兴地说。

  2013年,博山区局(分公司)帮助池上镇赵庄村注册了全市系统第一个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淄博博山泽坤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为全区99户入社烟农提供机耕、育苗、植保、运输等专业化服务。谈起合作社建设的初衷,王吉新说:“成立合作社,就是要为烟区发展服务,为烟农提供便利。”

  “种烟最大的成本是人工成本,能占到总成本的五成,农忙时节还雇不到人。自打合作社成立了机耕、植保、运输专业服务队,为我们种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烟农李常洪说,“就拿运输服务队来说吧,不但帮我们运输烟叶,还帮着统一购买块煤。去年买的煤提温快、耐烧,一吨比市场价便宜70多块钱,大大节约了成本。”

  种烟条件越来越好,扶持政策越来越多,在博山区局(分公司)的帮助下,去年7月,李常洪建立了当地第一家烟叶家庭农场。目前,博山区局(分公司)还有8个烟叶家庭农场正在积极筹建中。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