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山东诸城:十年发展家庭农场 繁荣烟草种植行业

2013年09月26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云南烟叶信息网报道 作者:李冰
A+ A

  烟草在线据云南烟叶信息网报道  

  十年很短。在山东百年烤烟种植历史的坐标系里,十年只是一个单元。

  十年很长。在解答“谁来种烟、在哪种烟、怎么种烟”课题的道路上,十年足以见证山东烟区一个又一个执著探索的足迹。

  2003-2013年,在山东烟叶生产发展史上,这个时间单元既是历史转折的十年,也是黄金发展的十年。

  十年前,山东烟区遭遇“稳不住”的难题,烟叶种植面积连年下滑。

  十年间,凝聚着改革者智慧和勇气的家庭农场从诸城的郭家庄村遍及全省烟区的千村万户,成为烟叶生产的“主力军”。

  十年间,盘活市场资源、追求规模效益的家庭农场推动了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助力全省烟叶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发展。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下保持烟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是每个烟区都面临并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认真落实国家局全面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工作部署,以转变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为抓手,是保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山东省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孙公准这样表示。

  农场十年,是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十年。

  农场十年,是谋于困境、成于远见的十年。

  近日,记者来到烟叶家庭农场的发源地山东潍坊诸城,追溯梳理烟叶农场十年来的发展脉络和关键节点,以期展现烟叶生产工作者和烟农们在探索中耕耘的精神和力量。

  郭家庄村的“试验田”

  郭家庄村,诸城市贾悦镇一个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小村庄。平旷的土地、整齐的屋舍,看上去这里和其他平原村落并无二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并不起眼的村庄,在山东烟叶生产发展史上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十年前,在这里,当地烟草部门连片租赁了170亩土地,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烟叶家庭农场----孟疃农场。

  十年前,在这里,烟叶生产工作者们拿起手中的犁铧,开始了破题之路。

  那么,他们面对的是一道怎样的题目?

  翻阅资料,记者看到:在进入新世纪的前几年,山东烟区的种烟面积连年下滑,以诸城烟区为例,植烟面积年均减少一万多亩,种烟户数年均减少近5000户。以这样的速度下滑,不用几年,山东的经济作物名录里将看不到烟叶一项。

  那么,原因何在?

  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后,他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全省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一大批烟农从土地中走出来,放弃了种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可供农民选择的农作物多了起来,种烟比较优势下降,对农民缺乏吸引力;烟农年龄结构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断层。

  面对这样的形势,山东省局(公司)通过深入调研、冷静分析,找出了问题的关键:一家一户的“小作坊”种植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已经不能满足烟农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必须探索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

  正在此时,美国大陆公司高级副总裁斯蒂芬到山东烟区洽谈业务,提供了一条思路:“在巴西、津巴布韦等国家,他们都是通过规模化的农场种植烟叶。”

  斯蒂芬的这句话引发了山东烟草人的思考:山东烟区能不能借鉴这种形式,也发展烟叶农场呢?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后,山东省局(公司)决定试办烟叶农场,以此解决烟叶生产“稳不住”的难题。

  于是,作为全省农村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典型,诸城烟区成为了山东省局(公司)探索现代烟草农业模式的“试验田”。

  创办农场,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据时任诸城市局(分公司)局长、经理的杨旭亮介绍,为了租到成片土地,他们与原孟疃镇党委领导干部经过协商,决定在生态条件适宜、村级组织能力强的郭家庄村进行“试耕”。不过,对于土地租赁,不少村民心存顾虑。

  “俺这辈子就靠种地吃饭,没有土地让俺以后怎么生活?”

  “我跟您算这样一笔账:您出租土地会有租金,同时您可以到农场打工,又会领到一定的工资。您看,这样您既不用承担风险,每亩地还能有不错的收入,比自己种地还划算。”

  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杨旭亮与时任郭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的郭立忠挨家挨户地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帮村民算出租土地的“经济账”。就这样,2003年春,在与六十多户村民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后,孟疃农场在诸城西部的小村庄诞生了。

  农场怎么办,经理说了算。诸城市局(分公司)精心挑选了管理能力强、技术过硬的烟站技术员具体负责农场运营。“因为是第一年试办,没有什么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作为第一位烟叶农场经理,康学武回忆起当年的经历时感触颇深,“办农场就像是办企业,雇工人、买农资,事无巨细都要操心。到了采收烘烤时节,基本上天天睡在农场里。”

  从狭窄的空间中寻找空间,从有限的土地中寻找土地,从众多能人中选拔能人,由于生产得法、管理精细,孟疃农场的烟叶单产和质量都高于预期,当年获利5万多元。初试成功,让山东烟草人坚定了发展烟叶农场的信心。

  “烟叶生产必须把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因地制宜,结合创新,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改革方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就必然被时代所抛弃。”潍坊市局(公司)局长、总经理曹红祥如是说。

  家庭农场有了“指挥部”

  孟疃农场的示范,让大家看到了烟叶农场的效益。有了第一家,就有了第二家、第三家……以诸城烟区为例,2004年,他们发展烟叶农场11个,面积达2600亩;2005年,烟叶农场发展到21个,面积达4300亩。

  同时,山东省局(公司)坚持多措并举,鼓励烟站集资办农场,鼓励职工个人创办农场,引导农民扩大面积自办农场,并允许社会上有能力的人士投资兴办农场,呈现出了全面开花的喜人局面。

  当然,随着农场数量的不断增多,山东烟草人清醒地认识到:受制于管理理念、人员素质、技术落实等因素,各个农场的经营情况不尽相同。如何提升烟叶农场整体赢利水平呢?一个大大的问号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兴办烟叶农场并不是我们的‘专利’,但不少烟区的农场在发展初期就遭遇‘夭折’,究其原因是管理出现了问题。”潍坊市局(公司)烟叶生产经营部经理信培林曾多年在诸城烟区负责农场管理工作。他认为,办好农场,关键是管好农场。

  正基于此,2004年,山东省局(公司)决定在诸城成立烟叶农场办公室,专门负责农场组织协调、土地租赁、合同签订、物资后勤供应、承包人选拔、技术方案制订和检查考核等工作。有了农场办,可以对烟叶农场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也为烟叶农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

  “农场办就是家庭农场的‘指挥部’,指导着大家干什么、怎么干。”第一批“吃螃蟹”的农场经理曲著福告诉记者,在农场办的指导下,他所承包的290亩烟叶农场生产的烟叶质量不错,第一年的纯收入就达6万多元。

  把目光放在诸城烟区,像曲著福这样经营获利的烟叶农场并非个例。翻阅历史资料,记者了解到,2004年,诸城烟区的11个烟叶农场只有一家因自然灾害亏损。2005年,21个烟叶农场中经营实现赢利的有19家。

  为了确保烟叶农场良性发展,农场办专门制定了《家庭农场烟叶生产技术规程》、《家庭农场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并引入成本测算分析系统,指导烟叶农场严格落实关键生产技术,加强人财物管理,提升企业化经营水平。

  “东马泉农场,合同面积267.5亩,烟用物资费用538元/亩,用工支出471元/亩,总成本38.76万元,纯收入15.83万元,亩均收入592元;东辛兴农场,合同面积206亩,烟用物资费用565元/亩,用工支出453元/亩,总成本30.46万元,纯收入5.09万元,亩均收入247元……”

  作为第一任农场办主任,信培林给记者出示了一张2007年烟叶农场经营考核排名表。在这张表格上,从烟用物资费用到亩均用工支出,从总成本到纯收益,农场办对每一个农场的经营情况都进行了详细记录。

  正是得益于这样的精准分析,农场经理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相互对照、总结得失,既看到了经营上的长处,也找到了管理上的“短板”。

  此外,农场办还致力于提高专业化和机械化程度,让农场经理轻松种烟:统一实行工厂化育苗,减少了生产环节;统一配备起垄施肥机、移栽机,减轻了劳动强度;完善烟水配套设施,解决了灌溉问题;修建密集型烤房,降低了烘烤成本……

  通过这些保障措施,全省烟叶农场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到2011年,烟叶农场种植烟叶面积已经占据全省烟叶总种植面积的“半壁江山”。

  潍河河畔兴起“土地银行”

  崭新的小楼、整洁的地面、宽敞的院子,在潍河河畔,辛兴镇东辛兴村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深刻印象还不止于此。作为山东省局(公司)规划建设的首批烟叶生产生态村,这里还诞生了全省烟区第一家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在东辛兴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窗口,记者了解到,他们负责提供土地流转的信息发布、项目推介、政策咨询、规范流程、合同管理等服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其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