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连续4年干旱,使人畜饮水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但云南保山烟农没有为水的问题犯过愁,在保山烟草人的支援下,烟区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找水运水,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得到及时足量保障。图为日前烟草部门安排的用水车辆在向专用水池蓄水。
玉龙雪山下:同心汇清流
近日,笔者到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九河白族乡拉石落水库探访旱情,发现这个库容3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已然成了小池塘,蓄水量不足3000立方米。看着孤立于水位线之上的出水口,当地干部群众徒叹奈何。越过一座山,来到白汉场水库旁,笔者看到的依然是浅浅的水面……
泉眼枯竭、溪河断流,连续4年的干旱让丽江“口渴难耐”。面对旱情,丽江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紧急行动,玉壁金川处处是抗旱保生产的生动景象。本着“既要严控规模,又要稳定生产”的原则,丽江烟草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广建水窖,大修沟渠,利用有水可蓄的有利时机,用车拉、马驼、人背等方式千方百计保障烟叶生产用水。
这几天,古城区七河镇共和村刚刚完成土地整理项目,一片片平整的烟田从村头一直向南延伸,阡陌交通、沟渠纵横。“马上就要栽烟了,没水,心里急呀!”田地一角,烟农和贵月正跟其他村民一道修水渠,“不过水渠快修好了,我们也不担心烟栽不下去。”项目区三面光灌溉沟渠自去年10月开工以来,各工程队每天加班加点,目前已竣工投入使用,从附近的西关村流出的泉水正涌进共和项目区水库,蓄水量达到三分之二。
九河,源于玉龙县九河白族乡关上村,从九河坝子蜿蜒而过。在九河坝子这18公里的河段,5座机械闸门紧紧锁住河水,确保河水不流失。九河坝子尾部的龙应村跃进小型水库、九河村回龙小型水库、甸尾坪水塘正在抓紧修补中。“等到修补完毕,配上几套抽水设备就可以把九河里的水抽到这些水库、坝塘里,吃水用水都不用愁了!”正在现场忙碌的九河乡一位乡镇干部告诉笔者,除了兴建水库、坝塘,南高村、九河村还在积极找水打井,目前已有新老水井106口。
九河乡中古村扶仲项目区土地整理工作前几天刚结束,数百亩烟田平平整整,周围村庄环抱,绿树成荫。盎然生机源于水量充足的水库、坝塘,得益于土地整理中的配套设施建设。中古村烟农从3月底就开始忙着预整地,一行行黑色薄膜下,小小烟苗舒展着嫩绿的叶子。今年,丽江烟草大力推广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有效提高了干旱环境下的烟苗成活率。旁边不远处,一些黑色薄膜下还搭着特殊的支架,这是玉龙烟草自行设计的膜下小工棚,保温保湿效果良好,一棵棵烟苗正茁壮生长。
在玉龙县大具乡,一股清流从玉龙雪山的半山腰蜿蜒而下,几名正在修建小水窖的村民说,沿着这条水流,烟草部门规划建设了很多小水窖,而且一些小水窖已经开始蓄水。大具烟站负责人告诉笔者,在烟站下辖的大具乡、鸣音乡、宝山乡等乡镇,今年共新建20立方米小水窖280口,加上原有的小水窖、小水塘,基本可以保障缺水地区烟叶生产用水需求。在龙蟠乡,乡党委、政府组成7个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与烟站职工、烟农一起抗旱,共建成抽水站13座,修筑三面光水渠92公里,修建和改造的水池、水库、小坝塘储水总量逾4万立方米,铺设管网758.3公里,有效保障了片区8000亩耕地的用水。
目前,丽江烟叶抗旱生产工作进展有序,他们因地制宜采取蓄、引、抽、提、截流等多种措施,有效增加坝塘、水池、小水窖等设施蓄水量30余万立方米;制定抗旱育苗“一点一案”686个、抗旱移栽“一村一案”250个;针对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推广,全市共举办250多场次培训,1.1万余人次参加。为保证各项抗旱工作稳步推进,丽江市局(公司)还预安排115万元的抗旱专项资金,各基层单位组建的24支抗旱服务先锋队也已奔赴抗旱一线。
阿佤山里人:抗旱图画美
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连续4年干旱让阿佤山失去了往日风采:降雨稀少,溪水断流,水库干涸。阿佤人生活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旱灾面前,勤劳的阿佤人不等不靠、全力抗争,干部群众和沧源烟草职工凝聚智慧和力量,找水取水运水,抗旱保苗保移栽。
进入3月以来,沧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团结烟站站长赵毕生每天一大早就领着干部职工察看旱情,带领技术员挖蓄水池,指挥烟农拉水蓄水。
这不,3月25日早上6点,天刚亮,赵毕生便开着皮卡车,沿着曲折、颠簸的盘山公路出发了,“起得早一点,就能多转几个村子”。
第一站是团结乡安海村。大山深处的安海村旱情比较严重。面对灾情,面对烟农的疑虑,赵毕生一边和乡镇干部联系,为烟农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一边宽慰村里的烟农,教他们正确应用膜下小苗节水移栽技术。
“这个技术比起常规移栽有什么好处?到底能省多少水?”“提前半个月就移栽,能不能成活?会不会影响后面的生长?”烟农存在疑虑,不敢尝试。
打塘、浇水、栽烟、施肥、盖膜,赵毕生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膜下小苗移栽是一项先进实用的抗旱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移栽后的烟苗成活率高、生长快,烟株长势强劲,抗逆性强,烟叶数量多、质量高,特别适用于我们干旱缺水的山区。”
“塘一定要挖得大一点,水一定要浇得多一点!”怕烟农做不好,赵毕生不厌其烦地向烟农强调着技术要领,生怕漏掉一个细节。临近中午,看烟农基本掌握了这项技术,赵毕生又急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建设村育苗点。前面,还有52公里的山路要走呢。
赵毕生的同事邓自友是团结烟站技术员,几年下来,团结片区遍布他的足迹,如果你问他——哪家种了几亩烟、哪家烟苗长得好、哪家的蓄水池该蓄水了,他不用翻记录本就能一一答上来。抗旱开始后,邓自友身兼数职,忙起来没个头。除了给烟农提供技术指导,还负责协调车辆为几个用水困难的村子送水,有时候还要到下边烟点去检修机械设备。因为技术好,服务细心,邓自友成为烟农心目中的“偶像”,他的手机成了烟农们的热线电话。年过半百的邓自友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忙碌,只要接到烟农的电话,尽量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佤族女人杨依搞是团结烟站的新星,也是一名抗旱骨干。“水要再多浇一点,土太干了,水足了烟苗才能活。”4月8日中午,冒着40℃的高温,杨依搞接过烟农手里的水瓢指导他们如何给烟苗浇水。这些日子,一顶遮阳帽、一壶白开水成了她的随身物品。
2011年,沧源县局(分公司)招聘烤烟技术员,勤奋好学、种烟技术好的杨依搞在考试中过关斩将,当上了团结烟站的技术员。工作中的杨依搞是个爱较真的人,她总把一句话挂在嘴边:“烟农把信任交到我手里,就等于把一年的收成交到我手里,我要对他们负责。”
面对严峻的旱情,杨依搞表现出了佤族女人泼辣干练、敢说敢干的闯劲,带着烟农一块儿应用新技术,尽一切努力抗旱保移栽。“再旱也不怕,要帮乡亲们种好烟、赚到钱。”擦擦脸上的汗珠,她笑着说。
大旱之年,阿佤山里清静不再。在烟草公司协助建成的岩帅镇东米村临时取水点,天天机器轰鸣,山里人赶集都没这么热闹过。他们都是东米村村民,前来装水拉水,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东米村六组组长扎努早上5点就来了,这样可以多拉几趟。“去年12月开始,村里的自来水就断了,我就带着村民到这里拉水,除了一部分用于生活外,大部分水都要用于移栽烤烟。”扎努说,为了让家里栽的1万多株烤烟有水“喝”,他每隔两天就要开着拖拉机来拉水,“光用车装水肯定不够用,幸亏烟草公司给我们提供了塑料水袋、水桶。”说话间,扎努爬上了拖拉机车厢,将引水管放进水袋的“进水口”。
“等雨不如流汗,天越旱越大干”——这种豪情在阿佤山随处可见。干旱面前不低头,大灾之年保生产,沧源烟草人和当地干部群众绘就了一幅美丽的抗旱画卷。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