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德宏消息
傣族烟农在进行田间管理
序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如同这首《最初的梦想》中描述的,梦想是理想的延伸,是前进的动力。无论在圆梦的道路上经历过多少坎坷与挫折,追逐梦想的人都将无怨无悔。
在美丽富饶、鲜花盛开、充满热带民族风情的德宏,就有那么一群拥抱着梦想,对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人,在广袤西南边陲的山林间、村寨里、田埂旁,都有着他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带着发展德宏烤烟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光荣与梦想来到了这块热土;他们频繁奔走在保山德宏两地之间将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承新烟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芒市几人合租房艰苦创业发展德宏烤烟事业。
他们就是保山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的“南下干部”。
他们的梦想是让烟花盛开在德宏广阔的土地上,让烟草产业成为强州富民的支柱,让政府、烟农、企业三方共益,让“翡翠之星”成为传遍四海的优质品牌。
因为有了梦想,方向日益明确,追求更加执著。
艰辛历程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了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指示,这是中国对外开放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国家对云南发展的一个战略定位,不仅关系到云南省的对外开放,而且对于提升云南整体实力具有重大的意义。“桥头堡”战略不但是云南的机遇,更是云南烟草健康发展的一次机遇,省局领导高屋建瓴,提出将德宏打造成为云南重要的优质烟叶后备战略基地的举措,同样在2009年,德宏这个曾经的纯销售区种下了第一亩烤烟。
通过连续3年扩大试种,德宏全州累计种植烤烟2.1万亩,收购烟叶5.5万担,实现产值4420万元;尤其到了2012年,种植烤烟3.8万亩,计划收购烟叶10万担,烤烟产业已成为有力推动德宏“桥头堡”建设的潜在骨干产业。
据了解,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德宏便有了烟草的初步发展,但由于没有烟草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后来的发展便脱节了。直到2005年保山香料烟公司来到德宏开发香料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很多的农民几乎连烟都没见过,更别说种植技术了,技术员们手把手的教;新烟农简单的问题搞不清楚,基层工作人员一个一个的向他们解释;农户不愿意种烟,大家经常去做思想工作,时不时还带上啤酒和猪肉去农户家中谈心。
在办公室工作的阳昊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2010年搞芒市香料烟研究试验基地建设,但是整个资金投入包括人员配置等都很缺乏,时间又很紧,要赶在节令前建设好包含育苗工场、调制工场和烟农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生产研究中心等多个项目,有一次新建好的育苗棚被大水冲垮了,烟农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白天所有公司的干部职工都去帮烟农挑土育苗,晚上又挨家挨户的去做思想工作,最终抢在节令前把苗育好,才打开了工作局面。
芒市凤平烟站站长和旺伟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记得2008年刚来的时候,在一个寨子免费发种子推广种烟,在农户家里讲了半天老人才同意种2亩看看,而他儿子一回家把种子丢出来了。还有一次我去到一户农民家里,人家对我说站长你喝一杯酒我就种一亩,你喝两杯我就种两亩,我就一口气喝了5杯,等我喝醉了以后他又说我还是种2亩吧,真的很让人难过。”
这是一群每天都要在办公室或田间地头工作14个小时以上的创业者的艰辛。
面对困境,公司的干部职工们没有退缩,他们因地制宜的分析情况、群策群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一步一步地朝着建设特色优质烟叶后备战略基地的目标迈进。
据了解,在2011年仅烟叶税烟草产业就为德宏州贡献了8700万左右,预计2013年的利税可以达到2个亿。
德宏州政府板岩过副州长与公司领导在烟田研究工作
破茧而出
德宏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比较优越,适宜发展多种农作物。正因为有着优越的种植条件,长期以来农户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上也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在冬农种植中,总是喜欢选择一些工序简单、见效快、收入高的产业,有的选择种西瓜、包谷、马铃薯,有的选择种双季稻、甘蔗,形成了“多而杂”的农业生产状况。而烤烟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较,工序较为复杂,技术含量高,所以在宣传发动的初始阶段,阻力较大,农户反对意见较多,在落实烤烟面积的阶段举步维艰。
面对这样的情况,德宏的烟草开拓者们采取发资料、贴告示、放电影、举办专项培训、大田示范、样品展示等方式,广泛宣传发动,促进烟农转变观念,并以一系列激励和约束措施,确保各方面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要求,从而将技术措施和方案目标一一落到实处,使一批符合条件和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烟农队伍得到了迅速成长。
在芒市凤平镇纳彰村委会芒留村民小组有个村民叫线岩旺所,以前在外打工,回到家乡与技术员多次接触之后,对种烟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动员,他第一年就种了20亩,卖了7万多元,他自己算账后发现种烟比在外打工要赚得多,第二年就种了50亩,到现在他不仅盖了房子,还给媳妇买了一辆小车。
香料烟公司德宏分公司生产技术科科长唐旭兵深有感触的说道:“我们的到来不仅能为地方农村带来经济效益,还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因为我们把整个行业的先进理念带到了德宏,用我们这个小范围的生产关系逐渐影响到德宏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烟草产业的奋力崛起,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但为地方财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直接带动了烟区农村的环保、水利建设,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科技兴农意识,带动了科技手段在其他农业生产中的推广。比如搞揭膜培土和清理塑料膜,有利于保护土壤和环境;统一采购和使用低害农药,也纠正了农民种植其他农作物时对农药不当的使用方法。对于整个农业生产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落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德宏州2013年烤烟移栽现场培训会
烟草专家在烟田查看烟叶长势
无悔的奉献
每一项产业的发展历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像烤烟这样技术含量高,工序繁杂的产业,要在一个地方扎住根,稳住脚,必须通过大力宣传和示范带动,让群众从实实在在中得到实惠,让群众将烤烟与其他作物进行比对后,觉得种烤烟还是划算的,变“要我种”为“我要种”。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却充满着开拓者们不懈的努力,更饱含着他们丰富的情感故事——
男儿有泪不轻弹。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香料烟公司刚来德宏发展烟草的时候,梁河县芒东烟站在当地租了一片坝子作为育苗场地,在刚刚建设好苗也长齐的时候,突然一场大雨,冲走了所有的育苗棚和烟苗,技术员王洪才一夜没睡,连夜拦河堵坝挽救烟苗,可一切努力均为徒劳,眼睁睁看到一株株稚嫩的烟苗飘在洪水中,转眼就不见了踪影,他对着夜空,呆了似的,僵直着身体茫然无语。直到第二天一早见到公司的领导和同事前来视察灾情时,他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边哭边说:“我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天黑了才离开,好不容易带着一帮人做好了育苗场,不想一下子就白干了啊!”
蚂蚁爬满全身。在芒市勐戛,烟站技术员盛仕团到一个偏远的村子指导种烟,那天,他忙完了工作急着返回,在途中感到有些劳累,便躺在田埂上休息,没想到一躺下去就睡着了,直到半夜才醒,突然发现自己身上爬满了蚂蚁,还发起了高烧,在手机没有信号的情况下,他拨打了紧急电话110,经过重重波折找到了那个村的村支书,村支书找了人用骡子才把他驮到乡里。
妻子辞职来种烟。芒市凤平烟站站长和旺伟的妻子以前在保山移动公司工作。和旺伟刚到芒市,就动员各家各户种植烤烟,当时局面很难打开,多数农户不愿种烟。为了打开僵持的局面,他动员妻子辞职来种烟,妻子经过反复思考,最后愉快地接受了丈夫的恳求,来到边疆农村,下地干起了农活。和旺伟对记者说:“我妻子平时都在地里忙,现在已经很习惯了,还有我的父母也都来帮忙。”记者问道:“你全家的举动,真让人感动,可意义又是什么呢?”何旺伟思索一会说:“德宏要发展烤烟,成为烟叶后备战略基地,就必须形成规模化种植,初级阶段的起步,需要有人来带头,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以身作则来示范。我们凤平站一共有30多个技术员,为了完成任务,也都是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来种。”
山路难走,但至少也还有路,德宏很多地方连路都没有,有一个阿昌族的村子甚至只有牛车才能进去,每当烤烟收购的时候,村民们都是用马把烟叶驮到收购站。山上也盖不了砖烤房,只能盖板房,而且大一点的板都拉不上去,公司特意向厂家定制了小型的层板,再用马驮上去。
追逐梦想的脚步沉重而又辛酸,但朝着梦想前行的人们心中一定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相信终有一天梦想会变成现实,无论是泪水还是汗水都将浇灌出丰硕的果实。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