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常德日报》报道 又到一年烟叶收购时。湖南省桃源县盘塘镇烟农沈伯叔在收购站交完最后一担烟叶,兴冲冲地对在场的人说:“哪个讲种烟没搞头,我看就蛮搞得。”他今年种烟44亩,上交烟叶144担,收购均价(含补贴)13元,收入18.7万元,刨去成本,净赚8.5万元。
近年来,常德市烟草部门巧用政策杠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促进烟叶生产发展,深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使一大批像沈伯叔一样渴望通过烟叶种植改变生产生活现状的农民,梦想成真。
布局谋篇 凸显产业大手笔
细节聚焦:2012年春节前夕,常德汽车总站,从深圳打工回乡的文定友刚下车便看到一幅巨大的条幅,条幅的内容让他倍感亲切:“欢迎石门县游子返乡”。条幅下站着他们村村支书。
“老文,这里有烟草公司的专车接你们回家,明年你都不用再出远门啦,种烟有保障,又挣钱,很划算的。”看到文定友,老支书激动地向他介绍起种烟的政策。
让老文更高兴的是,往年从常德到家需要转几趟车,可是今年烟草公司的专车直接把他送到了家门口。
这一年,老文没有再外出打工,而是在家种起了烤烟。
常德市烟叶种植历史悠久,但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知耻而后勇,常德市烟草部门这些年调整烟叶发展思路,将小产区向大产区发展战略纳入“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并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加快烟叶产业发展步伐。
为使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市烟草部门经过科学分析、反复论证,确定常德市烟叶发展总体规划,即坚持在优势产区、重点产区、适宜产区集中发展规模种植,全力推进“三区一带”(以壶瓶山镇、南北镇为中心的高海拔产烟区,以太平镇、三圣乡、磨市乡为中心的中海拔产烟区,以牛河镇、太平桥乡、泥窝潭乡为中心的中海拔产烟区,以盘塘镇、陈二乡、文家乡、蒙泉镇为中心的太浮山脉产业带)烟叶生产基地建设。
在做大烟叶种植规模上,全市烟草部门会同产区地方政府,积极开展烟叶生产宣传发动,加强政策指引,层层分解种植面积,并大胆引进能人种烟,扶持大户生产,精心培育20亩至50亩种植的基本农户,努力打造一支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烟农队伍。
全市烟草部门在谋划烟叶产业发展时,就已经将维护烟农利益作为布局关键,不仅大力给予烟农政策倾斜,更注重对烟农的人文关怀,让烟农有一种种烟的自豪感与归属感。已经种了20年烟叶的石门县南北镇黑头岩村的于心章就很有感慨:“去年我家种植烤烟12亩,产烟40担,产烟总收入4.5万元;今年种了18亩,预计产烟55担,按今年的价格,少说也有6万多块钱的收入呢。说句心里话,家里能有现在的样子,全靠种烟换来的。”
数据表明,近年来常德市烟叶生产已实现突破性发展,烟叶年均收购量从“十五”期间的5万担左右一举上升至“十一五”期间的10万担以上,最近3年更是提升至年均收购有效烟叶15万担以上,烟农的整体收益也逐年上升。今年,在严重的自然灾害情况下,收购量仍与上年基本持平,且质量同比有所提升,烟农亩均收入也有望高于往年。
今年9月中旬,市烟草部门在石门县召开烟叶产业发展座谈会,对全市烟叶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明确2013年烟叶收购20万担、收购质量好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发展目标。市烟草部门希望通过加大宣传与政策扶持力度,锁定像于心章一样靠种烟发家致富的铁杆烟农,留住像沈伯叔一样靠种烟改变生活的基本烟农,吸引更多像文定友一样有心种烟的新兴烟农,将生产规模推上一个新台阶。
政策扶持 惠及烟区千百家
细节聚焦:白竹山村是石门县南北镇一个偏远的贫困村,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村民出行困难,生产生活异常艰难。如何解决村民出行困难一直牵动着市、县烟草部门的心。
石门县烟草部门经过多方调研,决定筹措100万元资金帮助白竹山村打通连接外界的路,并出台多项种烟优惠政策,引导与激励村民从事烟叶生产,打通村民的致富之路。据悉,这项工程已正式启动,可望今年年底竣工通车。
近年来,常德市烟草部门响应国家烟草局“工业反哺农业”的号召,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开展“烟水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截至目前,8年间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45亿元,涉及烟水工程、机耕路、烤房、育苗设施、农机补贴等多个项目,并于2010年至2012年顺利完成盘太基地单元、石门壶瓶山基地单元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整体建设任务,使项目区农户普遍受益,其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为激发烟农烟叶生产热情,市烟草部门采取多项惠农政策,让烟农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今年给予烟农的政策利好就包括对及时缴纳育苗定金的烟农,按照每亩60元的标准补贴购苗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翻耕种烟的给予每亩40元的翻耕补贴;按专用农药实际销售金额,给予烟农购药款50%的补贴;通过优化结构田间验收的,给予45元/亩补贴,收购等级比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给予30元/亩补贴;发酵饼肥等增香肥料全部按同类型烟草专用肥补齐差价;对交由合作社专业分级队专业分选、散叶收购的,每担补贴50元,对采取互助形式分选实施散叶收购的,每担补贴30元等等。同时,市烟草部门还将按照上等烟150元/担、中等烟130元/担对烟农进行收购直补。
这些年让烟农更为放心的是,遇到灾害,市烟草部门勇于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总是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工作,认真兑现补损承诺。今年7月,常德市局部产烟区遭受强降雨袭击,受灾严重,市烟草部门作出承诺,对绝收和半收的农户分别给予1000元/亩、500元/亩的救灾补助;对因灾形成的超比例低次烟,由政府委托合作社集中、烟草部门认定后予以销毁,并给予200元/担的补贴。
科技兴烟 推动品牌新发展
细节聚焦:今年春节刚过,为解决烟草育苗季节温度偏低导致苗龄过长、烟苗素质差等问题,全市烟草部门技术精英就聚集桃源盘塘镇朱家港育苗工场,利用烤房群加热系统作为热源,积极开展育苗大棚集中供热增温探索。
经过研究试验,技术人员发现,在低温条件下能增加大棚温度4℃左右,提早烟苗出苗7至10天,烟苗素质明显好于对照苗。同时,综合利用现有密集烤房加热设施作为热源,在降低设备建造成本以及运行成本方面也取得较好效果,其亩均运行成本控制在23.54元左右。
近年来,常德市烟草部门加大烟叶科技投入,通过有效提高烤烟关键技术水平,挖掘烟叶品质潜力,为烟叶生产方式转变、烟叶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据统计,仅今年就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开展23项科技示范、试验项目,其中“烤烟特色品种筛选利用”、“烤烟壮苗培育示范”、“密集烘烤配套技术推广”、“烟叶工场综合利用”及“高端卷烟品牌原料开发示范”等项目成为全省烟草系统关键科技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彰显烟叶风格特色,是加强生态特色烟叶开发、推进壶瓶山特色优质烟开发基地单元建设的美好愿景,市烟草部门为此配套“芙蓉王高端卷烟品牌原料研究与开发”项目经费184万元,建立以中岭至南北镇6000亩连片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并在南北镇建设科技示范园。其项目开发重点是抓好亩栽1150株密度控制、土壤改良综合技术配套,全面推广发酵饼肥增香,提高上部叶可用性等技术措施和示范,着力打造以石门山区特色烟叶为重点的特色优质烟叶品牌。
为进一步提升常德市烟叶品质,全市烟草部门狠抓烟叶生产各环节技术措施的落实,加强前期育苗、适时移栽、大田培管、不适用烟叶处理、烘烤及上户预检等生产收购过程管理,使病虫害防治基本到位,大田生长整齐一致,成熟采摘和烘烤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尤其是烟叶结构优化成效明显,今年,全市完成不适用烟叶处理面积5.6万亩,累计处理鲜烟12.15万担,折算干烟1.39万担,公示补贴资金252万元。同时,市烟草部门还严格实行烟叶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以确保全市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80%以上,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65%以上。
转变方式 提高烟农生产力
细节聚焦:2010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常德市烟草部门就收到一份厚重的贺礼:市烟草部门与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常德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开发的“烟叶育苗剪叶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了常德市烟草商业系统专利零的突破。
近年来,常德市烟草部门紧紧围绕“一基四化”总体要求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总体目标,大力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力度,稳步推进“基地单元+烟农合作社+土地整理+全程机械化”的“四位一体”减工降本新模式,坚持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以基地单元建设为单位,以合作社建设为平台,推动烟叶产区土地流转,全面开展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努力实现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水平,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稳步推进全程机械化试点工作中,市烟草部门为盘太项目区全程机械化试点注入补贴资金361万元,试点区域累计添置各类机械281台(套)。通过试点,基本实现了烟叶生产育苗、翻耕、起垄的机械化作业,烟农的减工效果显著,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走专业合作化道路是烟叶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烟农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目标的必须选择。截至目前,常德市已注册成立烟农合作社10家,共有成员近2000名,占全市烟农总数的68.65%。朱家港专业合作社,以盘太基地单元为依托组建的烟农专业合作组织,目前拥有社员321名,烟叶种植面积3812亩,拥有5支专业化服务队伍,在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作业过程基本实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