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前言: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卷烟上水平”的关键一年。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上水平”战略部署和行业“1+5”工作目标任务,坚持以人为本、与烟农和零售客户共同发展的理念,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深入实施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卷烟零售客户致富工程和品牌培育工程,推动烟草产业转型升级,并扎实推进专卖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加快转变市场监管方式,努力推进“卷烟上水平”和持续协调共同发展。
山东潍坊、青岛、济南、泰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卷烟零售客户致富工程、品牌培育工程、专卖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方面的报道,展现山东省局(公司)系统以“卷烟上水平”为总抓手,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进行的新探索和取得的新成果。
这是一份正在书写的答卷,一份如何以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为载体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答卷。
烟叶是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烟区增收、烟农致富的重要来源。山东作为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如何走出一条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路子,提高优质原料保障能力,是摆在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面前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山东省局(公司)把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与山东烟叶生产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立足实、争取强、注重精、要特色”的工作思路,于2007年启动实施了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在全省规划建设了1000个烟叶生产生态村,以此为平台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努力减工降本增效,打造“中式浓香”特色品牌,促进了烟叶生产转型升级。潍坊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认真贯彻国家局和省局(公司)的部署要求,着力从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服务专业化、创新常态化、队伍职业化和质量特色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深入挖掘“第一车间”的内生潜力。
从“小作坊”到“大农场”
种植的规模化、质量的特色化,使规模效应得以充分发挥,为突出烟叶特色、促进烟农增收搭建了“大舞台”。
一片片成方连片的烟田,一条条宽阔整洁的田间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红瓦房……盛夏7月,记者来到潍坊烟区,田间地头,烟农家里一坐,一张张满是笑意的脸庞充分说明了他们对如今生活的满足。
“富民工程搭建了一个‘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平台,我们要从支持‘三农’的高度出发,把烟叶生产生态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山东省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孙公准关于富民工程的构想,在这里得到了生动体现。
“以前俺们种烟是‘小作坊’式的,烟田不集中,经常村东村西来回跑;有了烟叶农场后,烟田不再村东一块岭西一块,还有专业队提供服务,省心省力,收入还高哩!”聊起如今的变化,一个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开了腔。他叫王汝礼,诸城市贾悦镇闫家庄烟叶农场经理,今年种了830亩烟。
从他的话中,规模化的优势可见一斑。
如何实现规模化种植?潍坊烟区的规模化种植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富民工程的实施,引导烟叶种植向生态条件优越、配套设施齐备的大县、大镇、大村集中;二是以土地流转为基础的烟叶农场的发展,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潍坊是传统烟区,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加之烟叶种植用工多、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等原因,农民种烟积极性降低,烟叶面积逐年下滑。如何解决烟叶生产的瓶颈问题,有效提高烟农种烟收益,显得尤为迫切。潍坊市局(公司)按照山东省局(公司)的部署,以富民工程为载体,以发展烟叶农场和种烟专业户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发展烟叶生产的新路子。
土地是发展烟叶农场的关键。记者了解到,在潍坊烟区,实现土地集中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按照“政府牵头、部门协调、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当地政府出面协调。二是农民通过土地互换、租赁等方式自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三是以坡改梯和土地平整为主进行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和植烟地块的相对集中度。通过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和有效的保障机制,今年全市发展烟叶农场939个,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74%;种植专业户2783个,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20%。
同时,潍坊市局(公司)以已建成的370个烟叶生产生态村辐射周边,进一步优化区域、优化地块、优化农户,将资源向基础设施齐备、烟农积极性高、管理水平高的区域集中,向烟叶生产生态村、规模植烟乡镇集中。 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对田间道路、烟基设施等进行综合配套,进一步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形成了规模种植优势。
解决了“能种烟”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种出好烟叶?
潍坊市局(公司)以打造“中式浓香”优质特色烟叶为方向,全面落实关键技术,在优化烟叶结构、提高质量特色上下功夫,使烟叶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为烟农增收搭建了新的平台。
为打造优质特色烟叶,潍坊市局(公司)去年确立了2000亩有机烟叶开发示范田,加强烟叶生产标准化建设。同时,强化基地单元建设,与上烟集团、湖北中烟、河北中烟、山东中烟等重点工业企业密切协作,建成5个品牌导向型基地单元,做到了品牌、基地、人员“三落实”和技术、管理、质量、考核“四到位”,促进了特色优质烟叶的规模化开发与工业利用。
从“老黄牛”到“大铁牛”
生产的机械化、创新的常态化,使烟叶生产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促进了减工降本增效。
多功能起垄机、移栽施肥浇水一体机、中耕培土机、烟叶采收机……在烟叶生产关键环节,这些“铁家伙”在烟田里来回穿梭,场面壮观;
小型移栽器、车圈定位器、简易施药器、编烟夹……从起垄施肥到采收烘烤,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发明”轮番登场,简便实用。
各种烟用机械,在潍坊烟叶生产关键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械化就是省心、省力、省钱。就拿起垄来说吧,合作社的‘大铁牛’可比俺自家的老黄牛强多了,不仅起垄快,而且起垄深、质量好、标准高!”说这话时,高密市西刘村烟叶农场经理赵玉军眉眼里全是笑意。他说他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按照每个工价格上涨15元、每亩平均用工15个计算,面积为100亩的烟叶农场仅雇工费用就会增加2.25万元。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用工价格明显上涨。对于生产环节多、用工较为密集的烟叶生产来说,“雇工难、用工贵、成本高”的问题尤为突出。
为此,潍坊市局(公司)通过“引进、研发、吸收、创新”,推广应用了一批烟用机械,并在全市确定了6个千亩全程机械化示范点,以点促面提升机械化水平。“我们在引进吸收的同时注重自主研发,坚持‘实用、管用、好用’的原则,根据山区、平原、丘陵地块的不同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发推广。”潍坊市局(公司)烟叶生产技术部经理孟庆洪介绍说。目前,全市起垄施肥、盖膜、中耕等环节机械化作业率达到100%,机械化植保率达到90%。去年,全市烟叶农场亩均用工13个,种烟专业户亩均用工14个。
在推广机械化作业的过程中,创新的常态化成为一大亮点,尤其是群众性创新作用明显。小到用废旧车圈做成的定位器、用漏斗改制的烟种点播机,大到生物质粉末直燃炉、稻草板烤房、组装式移动烤房,无不凝聚着基层群众的智慧。以退休职工杨竹元研发的生物质粉末直燃炉为例,每公斤干烟可节省煤炭费用0.56元,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这主要得益于潍坊市局(公司)以承担山东省局(公司)创新型企业试点为契机,建立了完整的创新体系。
潍坊市局(公司)充分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建立了立项、申报、评审、奖励等配套机制,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创新集体和人才,调动了全员创新积极性,营造了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全系统涌现出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实用价值较高的科技成果。尤其是在机械化方面,成功研发出烟田微喷灌设备、定点定量施肥器、高效雾化喷药机等一系列多功能中小型机械,有效促进了减工降本增效。
从“单兵作战”到“团队作业”
服务的专业化、队伍的职业化,使“种植在户、服务在社”得到了较好体现,提升了合作社和烟农的自我发展能力。
6月20日下午两点半左右,诸城市枳沟镇洛庄村烟农王启相正开着喷药中耕一体机在烟田里忙活,忽然设备发动不起来了。他查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问题所在,只好拨通了普庆烟草农机4S店的售后服务电话。售后服务人员很快赶到烟田,经检查发现是设备压力不足导致的,立即帮忙排除了故障。
“及时,方便!”对于烟草农机4S店的作用,王启相用4个字作了概括。
烟叶生产季节性较强,如设备出现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就会延误生产,而且由于设备厂家分散在各地,导致服务成本高、效率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潍坊市局(公司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