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云南曲靖东山镇阿扎村烟农幸福渠边话幸福

2012年04月24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4月15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阿扎村烟农赵家寿正蹲在幸福渠边取水,看着缓解旱情的“救命水”流过自家田头,她高兴得合不拢嘴。

    幸福渠通水了!

    4月15日,记者来到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但见一条长长的水渠如白色的飘带,匍匐在广袤的红土地上,延伸到远方。清凌凌的水在沟渠间欢畅流淌,奏出轻快的曲调,让一颗颗为旱情而焦虑的心舒展开来。

    幸福渠边,一个个身影紧张地忙碌着,一台台机械往来穿梭,一株株承载希望的烟苗正被栽下。

    沿渠行走,不远处,阿扎村烟农赵家寿担着两个水桶,蹲在沟渠边取水,身旁就是她家的烟田。

    说起干旱,赵家寿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水浇在田里,就像浇在滚热的铁锅上,‘哧’一声就没了。”她回忆着当年的情形,还特意抄起一舀子水倒在地上,给记者做演示。

    那是怎样的干旱啊!这样的描述让记者有些吃惊。

    “都是因为拉水太难了,不舍得多浇才这样。”赵家寿说,往年她和丈夫要赶着牛车到五六里外的坝塘拉水,一辆牛车、两个水桶,装不了多少水不说,来回一趟还要花上两个小时。

    来之不易的水,让赵家寿用起来格外珍惜。一株烟苗浇上多半舀子水,往往前脚刚走,后脚就干了,回过头来再补小半舀子。3亩地,3000多株烟苗,夫妻俩要忙活半个多月才能栽完。

    “现在方便多喽!水通到了地头上,挑个水桶就能浇地。这点儿地,几天就干完了。”她说,幸福渠带来的不只是水,在这样的大旱之年,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跟记者聊天时,赵家寿一直笑着。对她而言,曾经的劳苦、艰辛,现在都已成过去。

    如果把幸福渠比作一条贯穿曲靖三个区县的“主动脉”,那与之相配套的水池管网就像一条条毛细血管,为广袤的土地输送营养。

    此刻,与赵家寿同处一个镇的牙易里村烟农刘书文,也在享受着这些“毛细血管”送来的“养分”。

    记者站在刘书文家的烟田里,向下俯视,牙易里村尽收眼底。

    “这儿是一个山包,地势高,水上不来,以前移栽,都要从村里拉水。”刘书文介绍着烟田的情况。沾幸福渠的光,配套的水池修到了田头,灌桩安在了田里,拧开阀门,烟苗就喝上了“自来水”。

    刘书文爱“算计”,他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成本账——一亩地至少需要5车水,一天能拉三趟,一趟光油钱就得10多元,他家6亩烟,仅这一项就能省五六百元。

    刘书文越说越高兴,拿出一个水烟筒,盘腿坐在地上,边抽边咂摸嘴。

    “怎么不见你栽烟啊?”记者看他悠闲的样子,不像是移栽时节该有的状态。

    “等那家栽完,就到我家的了。”顺着他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临近的一块坡地上,一台类似拖拉机的机械装着两盘烟苗缓缓前行。机械过处,留下的是一株株绿油油的烟苗。

    说起这机械,刘书文来了精神:“这家伙叫烤烟移栽机,栽烟特别快,一个钟头能栽两亩地呢!”

    记者发现,在那台移栽机后面,有个人一直背着手跟着。刘书文说,那是同村的刘老柱。他不放心,怕这机械栽不好,所以一直跟着看。

    “这几天我一直在观察,没什么问题!”刘书文笑着说,现在种烟的确轻松多了,栽烟有移栽机,覆膜有覆膜机,又省事又快。

    “不仅轻松,还没有后顾之忧。”不知什么时候,刘老柱凑了过来,“今年,烟草公司给上了保险,也不用担心天灾了。”

    “幸福的日子在后头哩!”两个人爽朗地笑起来。这笑声与机器的轰鸣声混在一起,回荡在湛蓝湛蓝的天空下。

    顺着脚下的渠道远望,连绵起伏的田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这片红色的土地,正被一层淡淡的绿色浸染。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