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关于山东莱芜烟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2年03月14日 来源:烟草在线莱芜消息 作者:张延国
A+ A

  烟草在线莱芜消息

  一、烟草部门扶持烟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烟草部门累计在山东莱芜烟区投入5000余万元建设农业生产用路、用水等项目1000多个,受益农田3.2万亩。烟农户均年收入达到3.5万元。“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投入5000万元用于烟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工作中,莱芜烟草以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和调控能力为重点,按照“抓规模、上单产、减工降本、提升水平”的工作思路,通过提高种植效益,在收购计划经历大起大落的形势面前,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年共种植烟叶1.6万亩,实现烟叶税665.6万元,工商交接执行合同率达到100%,做到了党委政府、烟农、客户“三满意”。稳步推进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全年投入835万元,进一步完善 25个生态村的烟水、烟路、烟房、烟机等综合配套建设。莱城区苗山镇、钢城区辛庄镇和莱城区的高上坡村,分别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烟叶生产生态村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推进烟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措施和效果

  莱芜市钢城区辛庄镇傅宅科村位于该市东部寄母山北麓。如今的傅宅科村屋舍俨然、道路宽阔,村民生活富足。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姑娘不愿嫁进来、小贩不愿踏进来”的小山村。这正是莱芜烟草公司的好政策使该村旧貌换新颜。

  傅宅科村是莱芜市大部分植烟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莱芜烟草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出发,将企业发展与烟区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努力改善烟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走出了一条以企帮村、企村携手、城乡一体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

  (一)基础设施改善烟区生产条件

  莱芜烟区主要集中在东部丘陵地带,烟田保水能力较差。之前,在烟区的烟农中间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水在山下流,烟农岭上愁;推车背水越山沟,太阳东头到西头。”这句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烟农灌溉的艰辛。

  “十一五”期间,莱芜烟草大力实施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重点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全市系统先后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了水利、道路、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00多个,解决了1万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惠及烟农1.5万户,使烟区的农业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针对当地烟田多位于山地、丘陵的实际,莱芜烟草还在烟水配套方面以修建水池、塘坝和管网为主。塘坝解决了水源问题,水池解决了蓄水问题,管网解决了连接问题。三个问题的解决,使烟区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烟农种烟用水不再肩挑手推,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如今,烟农中间流行着另外一句顺口溜:“自流水池依山建,万米管网紧相连;不用机器不用电,打开阀门就浇田。”

  另外,莱芜烟草还完善了《生态村建设管理办法》,把种植面积300亩以上的植烟村纳入生态村建设范围,按照总种植面积把植烟村分为800亩以上、500~800亩、300~500亩三个等级,按照种植规模和发展潜力,分级推进、分步投入,进一步打造烟叶生产、村级经济和烟农收入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利益格局。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带给烟农的不仅是生产方式的改变,还有生活方式的变化。

  以前,莱芜烟区许多烟农过的都是“打工+务农”的生活方式,农闲时节外出打工,农忙时节回家务农。如今,烟叶生产成为烟区农民持续增收的可靠保证,村民们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少。付怀颂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按一名成年男劳力每年外出打工200天、日工资50元计算,年收入为1万元左右,加上农业生产收入,一个家庭年收入约在1.7万元左右;而一个家庭如果每年种植15亩烟叶,总收入在3万元左右。因此,很多外出打工者开始返乡种植烟叶。

  (二)“软件”建设提高烟农收入水平

  莱芜烟草在完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还完善制度、细化服务,夯实“软件”基础。

  为推进全市烟叶生产稳步发展,鼓励烟农种好烟、产好烟,莱芜烟草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降低烟农烟叶种植成本,提高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和种烟收入。

  在烟叶育苗、移栽及大田管理过程中,莱芜烟草推行“培训到人、管理到岗、服务到户、指导到田”的举措,要求烟技员全部驻村开展个性化的技术指导,并对其严格考核,切实提高烟农的技术应用水平和烟叶质量。

  同时,莱芜烟草牢固树立“富民优先”的思想,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他们与烟农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并先后与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山东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原料供应和互惠合作关系,千方百计帮助烟农增收。
  在风险保障体系建设上,完善了《莱芜市烟叶生产基地人工增雨、防雹减灾实施意见及行动方案》,与保险公司签订了自然灾害保险合同,进一步完善了烟叶生产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在科技应用上,积极探索秸秆压块替代煤炭烘烤烟叶技术,并投资5万元购进秸秆压块设备,投资10万元新建加工厂一处,减少了烟农的运输成本,形成了秸秆压块——烘烤“一条龙”服务。
  有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贴心的服务,烟区农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据了解,现在烟叶生产生态村里95%以上的种烟户都配上了手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的普及率也大为提升。

  (三)文化建设丰富烟农精神生活

  如今,每到晚上,莱城区苗山镇高塘村的文化广场上便非常热闹,村民们在这里聊天、乘凉,有时还会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这就是烟草公司在烟区投资修建的广场之一,极大地改变了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烟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还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莱芜烟草在对烟区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文化帮扶。

  自2007年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启动以来,莱芜烟草除了加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烟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以企带村建设新农村的成效逐步显现。

  为提高傅宅科村的办学条件,莱芜烟草还投资为该村修建了新的幼儿园教室,把幼儿园从小黑屋搬进了空调房。同时,烟草部门还投资修建了微机室、文化大院,村民可以在里面查资料、看书,学习更多的种烟技术。

  三、推进烟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上水平对策

  (一)优化生产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种植

  按照“立足实、争取强、注重精、要特色”的工作思路,确定莱芜烟叶的发展目标是规模适度、提高效益、稳步发展。以烟叶生产生态村建设为载体,坚持“积极引导、依法自愿、有效流转”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方式,建立和探索有利于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使种植计划向生态村、专业户、家庭农场集中,逐步实现区域连片种植、规模集中度高、专业化水平高的生产布局。

  (二)完善基本烟田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叶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内容。按照“科学规划、系统设计、网络布局、整体推进”的原则,规划基本烟田,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紧紧围绕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把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烟水配套、烟房配套、烟路配套和烟机配套上,强化建设水平和项目质量,逐步改善烟叶生产的基础条件。通过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全面推进,提升莱芜烟叶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到2015年全市规划内的基本烟田全面做到旱能浇、涝能排,烟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三)完善风险保障体系,降低烟农植烟风险

  建立完善的烟叶生产风险保障机制,降低烟农的植烟风险。一是与保险公司合作,在继续对烟叶种植进行投保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赔偿金额及赔付范围。二是与气象部门合作,继续加强防雹增雨体系保障工作,努力将烟农植烟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四)积极发展烟叶生产生态村,推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以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烟叶生产生态村建设,进一步加大烟叶生态村上规模、上水平力度,形成以生态村为骨干,规模稳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与基地单元相适应的烟叶生产格局。

  以烟叶生产生态村为载体,全面开展烟田规划和保障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生态村烟水、烟房、烟路、烟机等设施基本配套,增强烟叶生产保障能力。

  以烟叶生产生态村为载体,加大烟叶种植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搞好资源综合利用,探索用养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以烟叶生产生态村为载体,建立烟叶种植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和扶持成立覆盖生产各环节的综合性服务合作社,完善合作社+服务队的组织模式,建设一批专业化的服务队伍,积极推进统一育苗、机耕、施肥、移栽、植保、烘烤等专业化分工,逐步实现覆盖烟叶生产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

  以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