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网报道 衡量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要看它的技术中心建设。作为中国烟机工业国产烟机的研发中心,中烟机械技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围绕自主研发、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着力建设中国烟机工业的“大技术中心”,为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设备保障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中烟机械技术中心每位技术人员的心中,始终有这样一个目标——
向中国创造迈进
1月初的上海,梅花在寒风中含苞待放。
上午8点,中烟机械技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大楼内一片安静,早早到岗的干部职工已经紧张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作为国产烟机的研发中心,中烟机械技术中心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已经成功研发出以ZJ112型卷接机组和ZB47型硬盒硬条包装机组为代表的7个国产烟机产品,为“卷烟上水平”贡献了力量。当前,“超高速卷接包机组研制”重大专项第二阶段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如何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面对记者的提问,中烟机械技术中心总经理杜国锋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抬头看路,埋头拉车,与时间赛跑!”
(一)
抬头看路,才能明确前进的方向。
长期以来,烟草机械行业的核心技术一直被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世界一流企业垄断。为快速提升产品研发能力,中国烟草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引进国外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改进、创新。但国外公司不会将核心技术和先进技术轻易转让给我们。而且,当引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时,这项技术也快要被淘汰了。
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中烟机械技术中心,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将目标直指“中国创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一字之差,反映的却是国产烟机工业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这需要整合技术资源,聚指成拳,形成合力。
中烟机械技术中心副总经理韩芸告诉记者,当前,他们正按照中烟机械集团公司的部署,积极推进制丝、卷接、包装、成型物流“四个分中心”建设。分中心主任将由四家烟机制造企业分管技术创新的副总经理兼任。以前,因中烟机械技术中心和四家烟机制造企业各自对产品进行研发,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产品没有统一规划以及重复投入或出现技术空白点等问题。分中心成立后,项目统一申报和评价,人员统一使用,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向“中国创造”迈进,必须搭建开放式的研究平台。在中烟机械技术中心一楼实验室,记者见到了成型物流室副主任设计师刘定清,他正在与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进行“传送链直线电机驱动试验”。刘定清介绍说,中烟机械技术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的技术合作始于2009年,主要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研发。2012年,他们申报了一项发明专利,目前已经进入公示阶段。
上海交通大学只是参与联合研发的高校之一。韩芸告诉记者,多年来,中烟机械技术中心一直高度重视与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行技术合作,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外部技术力量。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将合作的触角延伸到了国际一流企业。
2012年5月,中烟机械技术中心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工作,形成定期沟通汇报机制,充分发挥西门子的技术优势,提高烟机产品的电控应用水平。他们还与德国虹霓公司联合进行了“低强度松散回潮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完成了4000Kg/h样机和6500Kg/h样机工程图设计及相关技术文件编写工作。目前,两个样机正在加工制造过程中。
(二)
一流的成果需要一流的手段作支撑。
推动自主创新,信息化建设是绕不过去、也不能回避的一道坎儿。鉴于此,中烟机械集团公司于2010年成立了PDM(产品数据管理)实施小组,着手构建异地协同设计统一平台。去年3月,中烟机械集团公司召开专项总结会议,将项目后期实施任务交给了技术中心。
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某个零件编码为例,这家企业叫A,那家企业可能叫B,编码名称不统一;又如,产品数据涉及烟机制造企业的技术研究成果,“拿出去”会有些舍不得。实际上,项目实施过程是对整个国产烟机行业产品研发业务流程的重塑,难度可想而知。
以前,产品研发步骤大体如下:技术中心进行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形成图纸,交给烟机制造企业;烟机制造企业对图纸进行二次转化,形成工艺标准,据此进行加工制造。烟机制造企业无论在哪个环节遇到问题,都会向技术中心反馈、提出修改建议。这个修改、反馈动作可能十分频繁。
统一平台搭建后,产品开发流程由“串行”改为“并行”,生产制造企业在概念设计时就能提前介入,不但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提升产品研发效率,还能从源头上避免出现重大错误的风险。
“到现在终于见到曙光了!”中烟机械技术中心信息工程研究室主任覃章权告诉记者。从去年7月开始,KDF4滤棒成型机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转化设计项目在统一平台内进行试点应用,项目组团队管理、任务分派、设计审核、工艺审查、标准化审查、设计发布、BOM数据导出等流程运转顺畅,异地协同并行研发设计雏形渐显。
“随着统一平台的应用,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更大了。我们下一步将按照行业相关要求完善制度,制定措施,不断推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覃章权说。
(三)
走进技术人员办公室,记者发现,每台电脑上都连接着一台24英寸、一台22英寸的显示器。技术人员可以一边对照物料清单,一边运用三维软件改进零部件的设计,避免了程序界面频繁地最小化、最大化的重复劳动。设计师瞿华滢介绍说,一次领导外出学习,看到国外同行如此装备,深受启发。回到公司后,他将这个想法与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虽然只是为每人增配了一台显示器,带来的便利却有很多。产品设计工作远比绣花要复杂的多,零部件运动的每条轨迹、受力情况都不能有丝毫差错。三维立体图局部与整体的比对、零部件原材料的查找和确定,鼠标只要从一台显示器移动到另一台显示器,就可以迅速搞定,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人员的办公桌上,很多设计图纸随意地摊在上面。瞿华滢告诉记者,公司领导十分体谅技术人员的辛苦,并没有给他们制定很多条条框框,还专门设立了一间休息室。谁的设计思路堵塞了,谁的压力过大了,都可以去那里泡杯茶、冲杯咖啡,调整一下。二楼还有专门的活动室,内有乒乓球台、跑步机等健身设施。每天中午休息时,经常有技术人员去锻炼。
下午3点,记者在电气实验室里看到,设计师刘云正埋头于一个柜式装置中,里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电线和电缆。刘云称其为“超高速卷接机组试验平台”。这个设备是委托加工制造的,他要对照图纸检测每一条线路,确保设备性能与设计思路相符。陪同采访的同志告诉记者,刘云是“超高速卷接包机组研制”重大专项电气卷接机组的负责人,工作十分出色。去年在岗位竞聘、职称评聘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副主任设计师。
2011年和2012年,中烟机械技术中心分别组织开展了主管及以下岗位、主任级职务的竞聘、评聘工作,一批优秀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十分注重对新进员工实践能力的培训,以课题研究、项目负责等实践形式让年轻同志尽快成才。瞿华滢在竞聘、评聘中成为一名副主管设计师。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锤炼,中烟机械技术中心将“马可波罗”项目(针对硬盒包装方式进行创新的项目)交给他负责。
打造自主创新的智力引擎,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杜国锋告诉记者,中烟机械技术中心正按照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假以时日,相信这支队伍必将成为国产烟机行业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
技术人员正在就产品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
设计师刘云正在安装传送链直线电机驱动试验装置
活动室内有乒乓球台、跑步机等健身设施
“我们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瞿华滢是中烟机械技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一名副主管设计师,也是国产烟机工业包装设备研究方面的后起之秀。采访中,聊起设计师工作,他向记者敞开了心扉。
工作中的瞿华滢
瞿华滢向记者介绍,他是2000年正式进入中烟机械技术中心的。在他的记忆中,10多年来,加班一直是件稀松平常的事。尤其是“超高速卷接包机组研制”重大专项启动后,他和同事们就像一根根上紧了弦的发条。
拿图纸转化来说,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翻译家能把“Waterloo Bridge”翻译成“魂断蓝桥”,不仅需要懂英语,更要对历史背景、电影主题等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图纸转化亦是如此,既要遵从原设计的设计思想,又要符合国内基础工业水平和行业标准。加上时间紧、任务重,瞿华滢和同事们还要做到“快工出细活”。市场对产品翘首以待,烟机制造企业对图纸翘首以待,瞿华滢和同事们铆足了劲儿和时间赛跑,恨不得分身有术。
现在,技术中心正在进行“超高速卷接包机组研制”重大专项第二阶段工作,力争在2016年前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样机。
“这一阶段主要是自主创新,挑战性很大,但不像第一阶段那么枯燥。”瞿华滢说,他的工作其实很“简单”:每天坐在电脑前,设计、修改、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