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正文

贵州中烟:努力打造“第一车间” 提升原料保障水平(图)

2014年07月02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作者:吴清海、张在杰、高雕
A+ A

贵州中烟正安基地单元

贵州中烟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在样品实物库取样、巡检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科技为原料保障“增光添彩”

  从种出“一片叶”到卷成“一支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原料更好地为品牌服务,是卷烟工业企业重点思考的问题。

  “我们着力加强技术管理,推动科技创新,让原料品质更优,质量更加稳定,更加绿色安全,为‘贵烟’品牌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白云峰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让烟叶更“优”

  加强原料保障,要种好、用好每一片烟叶。

  贵州中烟技术中心将“质量至上”理念贯穿原料供应全过程,从烟叶生产环节开始,重点抓质量控制。

  技术中心专门成立了原料研究所负责原料方面的技术管理与研究工作。他们人员不多,只有10名,却肩负重任。

  “我们制定了有关原料的各项技术标准,以保证原料质量稳定,实现有效使用。”所长王玉平说。目前,原料研究所已经发布8个标准和2个规范文件,涵盖原料工作从烟叶生产到烟叶使用全过程。

  在烟叶生产方面,近年来,贵州中烟大力加强原料基地单元建设工作,目前在省内外已建设22个基地单元。贵州中烟以“贵烟”品牌发展为核心,以“六定”(定烟叶质量目标、定种植区域和规划、定主栽品种、定技术依托单位、定生产技术方案、定运行模式)工作为重点,主导基地单元面积落实、主栽品种选定、生产技术措施制定等工作。

  技术中心深度介入基地单元建设,通过研究各地生态环境差异及烟叶风格特色,制定出符合贵州中烟品牌需求的烟叶生产技术方案。

  “我们根据品牌配方的需求,结合基地单元实际情况制定技术方案,并派驻人员监督方案实施,确保基地单元烟叶符合性不断提高。”王玉平说。

  在打叶复烤、原料醇化、原料使用等环节,技术中心也相应发布技术标准与规范,不断提升原料应用水平。

  这些技术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烟叶生产技术方案为例,每年年初,原料研究所都要会同原料供应部、技术支持单位,根据上年度烟叶质量分析结果,与商业企业进行沟通,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案,对品种选择、种植布局、田间管理等各方面进行规范。

  “我们每年都要对基地单元的烟叶进行质量评价,有近300个样品需要进行评吸,从中发现烟叶种植方面的问题,改进生产技术方案。”工程师杨佳玫说。

  为了准确把握原料的质量,原料研究所研究人员每年都要进行大量的评吸工作。工程师吴有祥告诉记者,一个等级的烟叶从调拨之后到进入制丝生产之前,至少要经过5次以上评吸。

  “每次评吸都有不同的目的。比如在仓储环节,库存原料的品质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每年都要对库存烟叶进行评吸,及时掌握原料在醇化过程中的变化,判断哪些烟叶符合现在品牌的需求,然后加以利用。”吴有祥说。

  技术中心建立了烟叶质量数据库,每一批次烟叶的质量情况都可以从中查找,配方人员据此选择合适的原料加以应用。

  在抓好质量的同时,贵州中烟提升原料应用水平,争取做到“不浪费一片烟叶”。

  2013年7月,贵州中烟组织召开“烟叶特殊处理技术及设备研制”项目阶段评审会,这标志着从2010年启动的上部烟叶应用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当前,各卷烟工业公司基本确定了各自的原料基地单元。这就好比划好了地盘,烟叶产量是不能无限提升的,怎样用好产出的烟叶就显得格外重要。”王玉平说。

  过去,上部烟叶由于劲头、刺激性、杂气较大,在中高档卷烟叶组配方中可用度有限。这使不少上部烟叶被贴上“无效库存”的标签。

  为提升原料保障能力,释放蕴含在上部烟叶中的“红利”,贵州中烟技术中心展开科研攻关,从实验室层面入手,确立了“水洗处理+快速烘干”的处理技术。随后,技术中心进行了初步工业应用试验,通过研发新式设备,实现了上部烟叶应用在技术上行得通、车间里产得出。

  虽然离真正实现上部烟叶的大规模产品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用好每一片烟叶”的理念已在贵州中烟扎根。

  让烟叶更“绿”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阳光适宜,水分充裕,整个环境适合微生物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国酒茅台使用的红缨子高粱与“贵烟”(国酒香)品类卷烟使用的烟叶实现轮作。

  为保持该原料基地单元烟叶特有的风格和高品质,技术中心制定了严格的生产规范,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规程组织生产,全程杜绝化学添加物的污染,最大限度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使烟叶的品质和安全性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种烟叶有机生产方式是贵州中烟原料生产追求的目标。“2013年贵州中烟在全省采购了以有机生产方式生产的1万担烟叶,这在我们的原料中所占比例还很小。但我们致力于拓展有机生产方式,并将有机的理念应用到当前的烟叶生产中。”王玉平说。

  围绕实现烟叶品质更加绿色安全,技术中心目前已经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应用。

  在基地单元里,为指导烟农使用更加安全的农药,原料研究所要求各基地单元提供过去三年里的农药使用明细,根据对烟叶的各项测试数据,推算出最合适的农药品类和药量,进而在技术方案中予以规定。

  为降低烟叶中一些无机元素的含量,他们联合行业内外的科研机构,开展了抑制无机元素转移等研究。

  烟叶存储时间较长,为防止发生霉变、生虫等问题,过去常常采取药物控制的方式来处理。如今,原料研究所大力引用新技术,如采用“微生物杀虫”技术抑制烟虫滋生、采用“密封非降氧法”防止霉变等,有效提高了原料的安全性,使原料供应更加绿色环保。

  为不断提高原料保障科技水平,近年来技术中心与郑州烟草研究院、浙江大学、贵州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进行深度合作,借助外力开展科技研究。

  “所里经常只有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其他同志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的烟区进行试验工作。大家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来之不易。”王玉平感慨地说。

  研究员们孜孜不倦,正是贵州中烟追寻优质原料的一个缩影。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如今‘贵烟’品牌发展的‘本源’——原料基础更加坚实。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科技上下功夫,努力夯实卷烟工业‘第一车间’建设基础,持续提升烟叶原料保障水平。”白云峰说。  

  明思路 强基础 提质量

  全年采购烟叶国家局质量抽检合格率为66.6%,高于全国平均合格率2.1个百分点;

  打叶加工指标检验批次合格率达到94.51%,模块加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持续提升;

  完成国家局18个基地单元的协议签订,在“贵烟”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基地单元中期评估和“贵烟”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验收中获国家局较高评价;

  ……

  摆在眼前的数据,是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在加强烟叶原料保障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自2005年以来,贵州中烟围绕生产经营目标和‘贵烟’品牌发展需求,在改革中不断深挖潜力,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明确思路,强化基础,提高质量,让每片烟叶‘物尽其用,用尽其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稳定、管理精益’的烟叶原料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贵州中烟副总经理方静说。

  明确思路:从满足数量需求到追求质量安全

  “卷烟上水平”,原料要先行。烟叶是“卷烟上水平”的基础,烟叶质量水平和保障能力直接关系到“卷烟上水平”的成效。9年的探索前行,贵州中烟原料保障工作经历了一条颇不平坦的道路。

  “2005年,库存烟叶仅够17个月使用,可以说是‘等米下锅’,那时候主要工作就是解决库存问题。”对于当初的情形,贵州中烟原料供应部部长刘孜记忆犹新。

  为此,贵州中烟迅速行动,增量扩张,主动提高原料获取能力,根据公司生产实际建立合理的储备量,到2007年,原料供应能力可达25个月。

  仓廪实而心安。“温饱问题”解决后,贵州中烟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如何提高烟叶质量以适应未来生产方式转变的问题。2008年,国家局启动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重大专项,贵州中烟迎来了一次机遇。

  作为首批基地单元建设试点四家单位之一,2009年,贵州中烟在省内外共建立了5个基地单元。

  “2008年以前,公司75%以上的烟叶来自省内烟区,烟叶风格比较单一,优质烟区的优质原料未被纳入‘贵烟’原料供应中,这对卷烟的风格、品质产生了一定影响,制约了‘贵烟’市场的开拓和发展。”刘孜说。

  经过三年基地单元建设的探索发展,到2011年,贵州中烟原料来源涵盖了6个省的优质烟区,省内外原料供应各占50%。通过基地单元建设,优化了原料布局,提升了烟叶质量,确保了烟叶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贵烟’上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满足数量需求到追求质量安全,贵州中烟原料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风格特色是烟叶的核心竞争力,烟叶的风格特色必须以品牌需求为前提。围绕“聚焦‘贵烟’、做实‘黄果树’”的品牌发展战略,贵州中烟以基地单元为依托,2012年以来,进一步锁定“贵烟”所需原料特点,优化产区布局,调整烟叶结构,加强质量管控,在特色优质烟叶研究和生产上狠下功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