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报道 全国烟草有害生物调查项目于2010年正式启动,被中国烟草总公司列入重点科技项目计划并作为烟草农业科研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具体承担,全国23个植烟省份共同参与实施。
项目实施3年来,项目组重点加强了对有害生物种类鉴定、种群遗传分化、有害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全国17个烟叶主产区设立普查点200多个,基本查明了23省烟草主要病害、害虫、天敌、杂草种类、危害以及分布情况,编制了全国烟草有害生物名录。鉴定新发生病害12种,新发生昆虫11种,其中3种昆虫为新种,3种线虫为中国新记录种。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查明了烟田杂草发生情况,鉴定烟田杂草共计426种。开展了有害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对主要病原物的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系统鉴定。建立了病毒病多重PCR检测、青枯病分子检测等10多种主要病害的检测技术体系,开发了主要病毒病害快速检测试纸条、“烟青虫、棉铃虫成虫诱捕器”,并在部分产区推广应用;开发了烟草青枯病菌高纯培养物的制备和长期保存、诱导烟草疫霉孢子释放等多种调查、研究新方法;建立了黑胫病、青枯病、赤星病、烟蚜等有害生物的损失估计模型;建立全国统一的烟草有害生物管理信息平台,开发出全国统一的烟草有害生物普查信息数据库以及病虫害鉴定信息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及时上传与共享。同时,加快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烟草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构建,重点开展了生防资源筛选、生物农药研发和多项技术协调应用等研究,分离鉴定了多株具有生防潜力的真菌、细菌菌株,并在山东、四川和贵州等烟区进行了生物防治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提高项目研究水平和打造一支高水平行业植保队伍,项目组采取“调查研究与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先后以有害生物识别、标本制作、摄影技术、调查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组织召开了全国性技术培训会4次,各省项目组也开展了多种形式培训工作。3年来全国共培训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发表论文98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5篇,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篇;出版专著5部;申报专利28项,其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培养研究生30余人。
在今后的工作中,项目组将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全国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络为实施平台,进一步摸清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完善有害生物检测体系和有害生物信息系统,为烟草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