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摘自红塔时报 从“烟田是第一车间”到有机烟叶种植基地,红塔集团始终坚持从原材料着手,严把原料质量关,为消费者种好烟,让消费者抽上好烟,这是几代红塔人的心愿。
常玉龙经常在田间地头和烟农交流有机烟种植经验
在玉溪庄园里,村民正在给有机蔬菜浇水
春,是四季轮回的开始,春天的力量在于拥有万物新生的希望,春天里,一切生机盎然都变得理所应当。凤窝的春天,是绿色的,站在有机水稻育苗田,一颗颗小秧苗翠绿欲滴,随着清风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凤窝的春天,是火红的,房前屋后的石榴树早已花朵成群,小蜜蜂在石榴花间片刻不停地穿梭着,我们似乎能闻到彝家自酿的有机蜂蜜的香甜;凤窝的春天,是五彩缤纷的,各种叫不上名的野花开得漫山遍野,装点着凤窝这个小山村……
又是一年春来到,凤窝的有机烟叶种植基地,一如既往地为红塔集团提供着最为优质,最为纯净,最为健康的生态烟叶。13万棵已经假植完毕的有机烟苗,呼吸着凤窝清新纯净的空气,吮吸着如母乳般甘甜的山泉水,它们茁壮地生长着,似乎要汲取一切大自然的精华,为将来成长为一颗壮实的烟株打下坚实的基础。
给力“80后”
高原的阳光既奔放又热情,热辣辣的洒在大地上,万里晴空偶尔飘过一朵洁白的云彩,却丝毫掩盖不了阳光的投射,只留下光与影的交错。万物生长喜爱阳光,于是凤窝村的人们就需要冒着炎炎烈日去精心呵护有机烟苗。放眼望去,硕大的烟草育苗基地,有一个身影与凤窝当地烟农格格不入。他没有黝黑略带高原红的皮肤,也没有刻满劳动痕迹的双手,这是一位80后,戴着一副眼镜,手里总是离不开笔记本,性格有些腼腆的年轻小伙。他叫常玉龙,来自红塔集团物资采购中心,目前驻扎在凤窝村,协调凤窝烟农生产有机烟叶。
和常玉龙一见面,他就滔滔不绝地向我们全面讲解着有机烟叶现阶段所进行的生产工作。路上碰见合作社理事长鲁加德师傅和普兰英大姐,他马上就和两位理事长聊了起来。烟苗的生长情况好不好,数量够不够,能不能按时移栽到大田,是否能多腾出一些烟苗移栽到隔壁的文山村,这些都是常玉龙每天要关注的问题,是他的日常工作。用常玉龙自己的话来说,他工作的精髓就是“沟通”这两个字,把集团种植有机烟的各种方针导向及时传达给合作社,同时把合作社种植有机烟的困难反馈到集团,在集团与合作社之间起到协调作用。
作为一名烟草新人,又带着大学生的标签,常玉龙“沟通员”的工作做的也不是一帆风顺。在种植经验丰富的烟农们面前,空有理论,没有实践,动手实践能力差是自己最大的缺点。为了迅速地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常玉龙还与村民们一起下地劳作,一起种植有机蔬菜,一起装营养袋,一起假植烟苗,常玉龙相信这些是得到实践经验的最佳途径。对于初出茅庐的自己,常玉龙怀着谦虚的态度,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跟着有机烟项目科研带头人戴勋老师好好学习,做好他的左右手。常玉龙说,要好好珍惜难得的基层工作经验,相信这是促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烟草人最宝贵的财富与经验。
“80后”的有机观
山村生活,下地劳作,这些是常玉龙现在的生活状态,也是前所未有的经历。周一至周五,常玉龙都住在凤窝村,他也高调地享受着这些生活对他成长之路带来的帮助。“说实话我很庆幸自己呆在有机烟种植基地,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下我是彻底体会到了。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学的是植物保护学,以前在书本上看到的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除虫菊这些生物防治手段,通过在基地的工作,我亲眼见证了它们的威力。”是的,传说中的有机,在常玉龙的见证下,变得真实、鲜活起来。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果冻、老酸奶的食品安全问题,甚至连治病胶囊也变成了“致病”胶囊,一波又一波的食品安全问题冲击着人类神经,常玉龙对这些现象不免扼腕叹息。我的愿望是,作为红塔的一员,我要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把好烟叶质量第一关,让消费者抽上放心烟。”
从“烟田是第一车间”到有机烟叫‘种植基地,红塔集团始终坚持从原材料着手,严把原料质量关,为消费者种好烟,让消费者抽上好烟,这是几代红塔人的心愿。红塔集团正走在为消费者造好烟,让消费者抽好烟,为消费者健康负责这条道路上。
诚然,和很多在红塔集团工作几十年的老前辈相比,常玉龙的履历更加简单,他没有骄人的工作成绩,甚至还不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他身上看见动人心魄的力量。现在的他正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积蓄着力量,一步一个脚印在烟草这条道路上前行着。常玉龙就像一张白纸,可是只有在白纸上才能画出最美的图案。当前辈们老去,红塔的烟草事业还需要年轻一代继续,消费者能抽上好烟还需要我们努力。红塔的80后员工,正在蓄势待发。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