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在云南昆明一个作坊里,工人们操作着简易机械生产出云南第一个民族卷烟品牌“重九”;2022年,中国首条机器人专线高端卷烟生产线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卷烟厂建成,智能制造实现了新的突破。今天,让我们走进昆明卷烟厂,看昆烟人是如何用争先创优的实干之功让梦想照进现实的。
奋斗百年,振兴民族工业
新中国成立前的云南纸烟厂。
走近昆明卷烟厂的百年历史,不难看出,在昆烟起步发展的几十年间,“制造”始终与“振兴民族工业”“打造民族品牌”息息相关。
一百年前,庾恩锡创办了云南第一家机制卷烟厂——亚细亚烟草公司,也就是昆明卷烟厂的前身。在简陋的场地里,工人们用简单的机械生产出云南第一个民族卷烟品牌“重九”,走实业救国的路子来振兴民族工业。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具备明显优势的国外机制卷烟,昆明卷烟厂主动提出要生产出“赶超英美”的中国制造产品。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昆明卷烟厂顶住巨大压力、冲破层层难关边干边学、边试验边生产、边制造边改进。
正是以“振兴民族工业”为精神支撑,昆明卷烟厂经过夜以继日的刻苦研发,开展数百次大小试验,先后研制出“红山茶”“云烟”等畅销全国的甲级烟。1964年,昆明卷烟厂依靠这两大支柱品牌,进入快速发展时代。
1975年昆明卷烟厂引进投产的中国第一台MARK8D卷烟机。
在时代的浪潮中,昆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凭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使企业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保障了企业运转的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
上世纪70年代,昆明卷烟厂职工在线检测产品质量。
上世纪80~90年代,昆明卷烟厂紧紧把握住云南发展烟草产业的契机,通过“六五”技改使生产制造能力飞速发展,直到“八五”技改完成,陆续推出“红山茶”(特制)、“云烟”(红)、“云烟”(醇香)等新品。
如今,在昆明卷烟厂,人性化的工厂设计、一流的技术设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处处展现着现代化工厂的气息。
聚力“智造”,在创新中升级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昆明卷烟厂开启“蜕变”之旅,迈上了智能制造之路。
从“制造”迈向“智造”,需要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更需要无畏的担当和勇气。昆烟人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与实践,瞄准打造“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现代化昆烟目标,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利用就地技改契机,努力推动生产各环节智能升级和跨越转型。
“在工业升级的道路上,我们努力推动大数据、云平台、智能设备等信息技术与产业实现深度融合。”昆明卷烟厂网络信息科负责人说。
在昆明卷烟厂看来,“智造”应该有序融入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为推进企业转型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
上承企业发展战略,以新一轮技改为依托,昆明卷烟厂积极破题“智慧工厂”建设。近两年时间里,昆明卷烟厂完成就地技改工作,实现了装备、工艺和技术的全面升级。
技改过程中,昆明卷烟厂基于智能制造对海量数据高质量采集、高频计算以及交互的需求,着手实施工控网络重构升级工作。
集3D可视化、数字孪生、信息物理、分布式计算、5G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昆明卷烟厂数控中心。
一年多的时间里,昆明卷烟厂先后完成制丝中控室、生产控制中心、5G企业专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信息中心机房进行升级改造,对核心IT设备进行国产化替换,让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得到跨越式提升,使得昆明卷烟厂成为云南第一家利用5G技术优势实现工业控制系统大规模应用的卷烟企业。
与此同时,昆明卷烟厂还通过安防监控、生产监视及安全现场管控平台建设,基本建立起集管理、防范、控制于一体的智能安全保障系统,在助力昆明卷烟厂实现提质增效的同时,更为昆烟未来建设可视化工厂创造了广阔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近一年来,昆明卷烟厂还完成了制丝车间的集控系统升级改造、“大重九”全自动化专线建设等技改活动,同步建立起新型系统。在不同系统间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实时了解车间内所有设备的运行状况,对生产指标进行实时观测,对工艺指标异常以及设备异常等问题做到实时监控、及时解决。
如今,昆明卷烟厂MES、制丝和卷包工业集控系统的国产化重构已基本完成,这是昆明卷烟厂实现产业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起点,也是全力推动现代化卷烟生产实现从“制造”到“智造”蜕变的新契机。
以人为本,夯实制造之基
昆明卷烟厂现代化的联合工房。
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人是一切工作的根本。
2020年以来,昆明卷烟厂对生产区域的关键设备进行自主国产化升级改造,全面提升设备自主维修能力,逐步掌握技术主动权。
升级改造过程中,卷包车间成立青年突击队,针对国际领先的进口卷包设备控制系统开展自主设计和升级改造。制丝车间组织青年技术骨干对制丝物流库20台堆垛机电控系统进行自主改造,实现了器件自主升级、程序自主可控,解决了国外厂家“卡脖子”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这种方式打破国外设备厂商的技术封锁,大大降低了以后的维修保养费用;对于员工而言,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与提升机会。”郑建锋是制丝车间一名青年技术工人,也是设备改造的骨干。在他看来,通过这种边学边干边提升的方式,青年员工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2020年以来,围绕“人”的改变与提升,昆明卷烟厂全方位实施筑基、铸魂和逐梦三大基础性人才培养工程。
筑基工程专注于员工业务技能培训。据人力资源科负责人介绍,2021年,昆明卷烟厂各层级共计21771人次接受了专业技能培训。“我们对所有的修理工和近五年进厂的新员工开展多机型、多工种系统培训,有效解决本领恐慌等现实问题。”人力资源科负责人说,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通过项目式管理,技术人员有机会深度介入整个项目并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既收获了大量可复用的经验,为昆明卷烟厂其他核心建设项目打下了良好的经验基础,又为工厂系统性规划技术人才培养打破了困局。
铸魂工程专注于思想认识领域。去年,一项名为“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专项学习为昆明卷烟厂干部骨干们津津乐道。学习中,大量昆烟人攻坚克难、实干奋进的典型事例被挖掘出来,干部职工精神为之一振。通过学习,昆明卷烟厂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整顿了作风,为塑造企业共同价值观、铸造企业精神、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逐梦工程专注于目标引领和价值追求。2020年,昆明卷烟厂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化昆烟、美丽昆烟、幸福昆烟,全面打造一流卷烟工厂的目标,并举全厂之力为之拼搏奋斗。为实现这一目标,昆明卷烟厂推行以过程管理为主要方式的人员管理模式,提倡解决问题于事前而非事后,力求帮助员工成长进步,同步促进企业发展。与此同时,昆明卷烟厂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生活模式,改造员工休息室,创建有声读书空间、员工学习室、党员“加油站”,加强职工食堂管理,推进复合型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今,“人”的改变还在继续。昆烟人坚信,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必然能汇聚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守护匠心,向精益要效益
100年来,一代代昆烟人将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根植于灵魂深处,凭借着精湛的工艺和执着的信念,守护着传承民族品牌的百年匠心,也赋予品牌全新的内涵。
在卷烟制造过程中,设备的机况差异对产品均质化水平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昆明卷烟厂卷包车间实施“一品牌一机一参数”工艺管控措施,在接受设备机况差异的前提下,制定了卷烟机10大类23项、包装机8大类26项工艺参数项及标准,通过控制变量试验,逐一确定各机组在生产“软大重九”时的最佳参数范围,并与MES系统同步,对设备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实现同品牌不同机组、不同班组之间的均质化生产。
“一品牌一机一参数”标准实施后,“软大重九”生产机组烟支剖切位置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小包密封度合格率达到100%,烟包外观质量得到了改善,包内烟支挤压形变情况得到缓解。在国家烟草专卖局上半年市场抽检、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2021年市场抽检中,“软大重九”包装与卷制得分均为满分100分。
这是昆明卷烟厂在生产上追求极致、在制造上秉承匠心的一个缩影。
昆明卷烟厂生产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精益生产理念为指导,昆明卷烟厂以生产组织、质量管控、设备保障等为切入点,全链条全方位系统梳理优化流程、标准和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把焦点前移,全面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力求效益最大化。
精益管理的持续推进,使得昆明卷烟厂的质量保证能力、市场响应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1年以来,制丝卷包实现智能柔性排产,卷包部门实施“一机一参数”“在线检测专人专检”等工艺质量管控措施,成立设备专项维修小组,不断精细化产品全过程监督与生产保障,提高生产稳定性;
建成“大重九”生产专线,构建制丝新集控系统,完成5G专网建设并实现深度运用,实施安防监控和生产监视系统升级改造等项目,依托数字网络的应用,进一步增强生产过程控制的精准化、及时化、全局化;
从新起点出发,昆明卷烟厂昂首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为卷烟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转型与升级持续注入昆烟力量!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