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济南日报》编辑整理 第三届济南艺博会“泰山”文化烟标展厅人流如织。
烟标展吸引了不少“标友”关注。
1928年,创牌版“泰山”牌烟标。
1940年,第二版“泰山”烟标版
巍峨的泰山、壮阔的日出……2015年8月6日,在第三届济南艺术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济南艺博会”)宽阔的展厅里,“泰山”文化系列烟标展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烟标展的主人,58岁的史培志,是一位民间烟标收藏爱好者。他自1970年开始收藏烟标,迄今为止已与花花绿绿的烟标相伴走过了40余年,还曾专门撰写了一本《山东烟标史》与亲朋好友分享喜悦。“这些烟标看起来很普通,却是我的一生所爱,就像精神支柱一样,装点着我的生活。其中,感情最深的,当属承载了浓厚齐鲁文化的‘泰山’系列烟标。”史培志说。
儿时玩具变身痴迷爱好
“1970年我收集了第一张烟标,那时才13岁。”史培志清晰地记得,“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玩具,小时候的我们都拿烟盒打纸板儿,为了在朋友间炫耀,就一直攒。”那时家里只要有空余的烟盒,史培志就赶紧收起来,三十种,五十种……在游戏的过程中烟盒越攒越多,渐渐地,他竟然积攒了厚厚一摞烟盒。那时,他只是因为好奇和感兴趣,而全然不知有“烟标收藏”这一说,并且其中还有那么多学问。后来,由于下乡三年,他中断了烟标收藏。
1978年回城后,史培志来到济南铁路局,成为一名列车员。火车上南来北往的乘客让他十分兴奋。“在火车上,全国各地的烟都能见到,太有利于我的烟标收藏了。”正如史培志所说,出于当时狂热的爱好,但凡在火车上看到抽烟的乘客,他的目光就会锁定其手中的烟盒,如果自己恰巧没有这款烟标,就直接开口向乘客索要。有的乘客看到他对烟标如此挚爱,就算剩下两三支烟,也会把烟标给他。后来,时间长了,同事们也帮他收集。1996年,滕州举办了山东省首届烟标交流会,史培志与济南的另外三位“标友”一同参加了这届交流会,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与“标友”交流,并花掉千余元买了几十种民国时期济南烟厂生产的烟标。那时月工资七八百元的他时常拿出二三百元购买烟标,这在当时是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好在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一直保留了收藏烟标的兴趣和爱好。
200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史培志阅读了《山东烟草志》一书,“这书就卖15块钱,我记得很清楚,可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我有了写本书记录咱山东烟标文化历史的冲动”。就这样,他对所收藏的烟标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类,专门挑出所收藏的“泰山”、“大鸡”等鲁烟烟标进行规整,随后又到全国各地去寻找,力求能够完整地展现齐鲁烟标文化。十年(一剑,历时12年,他的《山东烟标史(1923-2012年)》书稿完成,为山东烟草文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现在,史培志经常在“标友”交流会上淘些自己喜欢的烟标回家,偶尔还办一些自己的烟标展览。不少人看到他收集的烟标后,都感觉不可思议。时常有人问他:“你连最早的第一款烟标都有,从哪儿找到的?”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他收藏了很多珍稀的鲁烟烟标。“每逢看到喜爱的烟标,我总会想方设法把它收藏起来,以求新颖齐全。我认为,每一个小小的烟标,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方寸烟标见证历史
在史培志家里,形形色色的烟标被夹紧、压实,存放在12本相册中,册子上对烟标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标着“泰山”、“大鸡”、“改革发展”、“社会建设”等字样。他收藏的4000多种鲁烟烟标,每个都能讲出一段历史故事。
“那个年代不讲究商标知识产权,所有的厂家出什么牌子都行,所以通过烟标也能看出那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一个烟标都是一部历史。”史培志谈到“泰山”烟标的沿革,也打开了话匣子。
“这个是‘泰山’的第一个烟标,山东烟公司生产的‘泰山’牌。”
“这是1940年8月因为朝鲜人林熏仰仗日军势力更名的华北烟草公司生产的。”
“这是2005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山东中烟工业公司生产的一个带双警句的‘泰山’。”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史培志多年来专注于鲁烟烟标收藏,对“泰山”更是情有独钟。在谈及心爱、珍贵的烟标藏品时,他激动地说:“这是1928年战警堂在青岛大港二路1号创办的山东烟公司所生产的‘泰山’牌香烟烟标,全国只有两张,很珍贵啊!”史培志说,这张烟标的来历十分曲折。2008年,史培志通过网络了解到山东中烟要将“泰山”品牌做大做强,便下决心要集齐“泰山”的全部烟标。寻找“泰山”卷烟源头——收藏第一枚“泰山”烟标成了他最大的心愿。多年来,他始终不放弃对“泰山”源头烟标的关注。2011年的北京烟标交流会上,北京的一个“标友”得知史培志专门收藏鲁烟烟标,特意从日本带回来这张珍贵的烟标。“这个‘标友’曾经在日本留过四五年学,业余时间喜爱收集烟标,这张烟标是他从一个收集中国烟标的日本老兵手里买到的。“当时一见到这枚烟标,我就开心的合不拢嘴。这枚烟标也算实现我对‘泰山’烟标收藏的一个心愿。”史培志激动地对记者说。2009年,历尽千辛万苦,史培志终于把“泰山”“大鸡”两款系列烟标收集齐全。
收藏讲究“物以稀为贵”。在收藏烟标的过程中,史培志也经历了一些坎坷,对于一些心爱又稀有的烟标,有时也是无功而返。1997年,史培志经常去文化市场买旧书的人手中掏些烟标。“有的人收集烟标,后来放弃了,不要的烟标就夹到旧书里卖了,卖旧书的人看到后就再把烟标转卖给我们。”中秋节那天,史培志提着月饼去卖书人家中探望,希望能够求得几个烟标,但最后还是无果而返。“比较珍贵的烟标,‘标友’不愿意给我,我就会亲自登门去要,北京、安徽、烟台、淄博我都去过,人家看我真心喜欢,也就给我了,还有的‘标友’不肯卖给我,只给我复印件。”史培志说到这里一阵惋惜。
史培志收藏着不少珍贵的烟标。如,1970年4月24日北京时间21时35分,东方红1号卫星由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中国人民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时刻,呼和浩特卷烟厂、安徽合肥卷烟厂、国营漯河卷烟厂、山东栖霞雪茄烟厂分别生产了“70牌”、“424牌”、“卫星牌”、“成功牌”香烟。这些烟标都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见证物。年钻研山东烟标史
2000年,史培志买了一本《山东烟草志》,他发现,里面有一些“不确定”的东西,比如,书里写着,山东烟草公司1928年生产的香烟牌号有9个,可是据他了解,当时的公司名称应该叫山东烟公司,没有“草”字,而且仅他见过的1928年山东烟公司生产的卷烟牌号就有21个,远远不止9个。他有一张1928该公司出品的“金龟”牌烟标,和那张“泰山”烟标同样珍贵,书里也没有收录在册。他收藏的泰山’第一标”是由山东烟公司产的,但是在书中讲述的“泰山”品牌历史中却没有提到第一张泰山烟标的有关信息。于是他开始对烟标做进一步的研究,并决心写一本有关山东烟标发展史的书,记录山东各家烟厂的演变史。历时10多年,他将山东省内290家烟厂的发展历史全部记录在书中,其中卷烟牌号1030个,图片322幅。2012年,史培志的《山东烟标史》终于编写完成。
“干一行,要爱一行!”史培志说,他家中的4000余枚烟标,正是他40多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烟标收藏”被很多人视作“冷门藏品”,史培志却天天沉浸在他的烟标天地里。
通过向专家、学者讨教、查考、研究,史培志还学会了上网查询烟标资料。他还尝试着用烟标组诗,对烟标进行分类,并用笔头记录下来。至今,他已写下10多万字的手稿,用了五六叠草稿纸。他按照同物类聚方式,把烟标分为“泰山”、“大鸡”、“改革发展”、“社会变迁”等;又按照“历史事件”、“产地”等标准,再次归纳分类。
除此之外,史培志还根据多年的收藏经验,总结了六条辨别真假烟标的方法,即通过看封签有没有凹凸、空白处的老化程度、烟标的清晰度、烟标用纸的质量、烟标轻甩的声音、烟标的条码来辨别。“通过这些方法,对于真假烟标,一看便知。”史培志说。
多年来,史培志先后投入40余万元用于收藏烟标。为了买到自己喜欢的藏品,他至今还住在一个简陋的筒子楼里。“我老婆说我把买房子的钱都用到收藏烟标上了。这些藏品如果出手,价钱至少可以翻番。但我舍不得卖啊,我收藏这些东西不是为了赚钱,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这么多年,我已经把烟标收藏当成我的事业,也把手里的烟标看成我的孩子了,这是我一生所爱。”史培志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
史培志说,这些年一直有业内人士想花高价收走他的烟标,不过都被他婉拒了。“朋友都劝我卖了,反正书都出完了。但是我看重的不是它的经济价值,而是它背后的文化历史。”对他而言,烟标就像一位老朋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