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太原晚报》编辑整理 烟标,就是人们俗称的烟盒。凡是有吸烟者的地方,都可毫不费力地找到被人不屑一顾的烟盒。山西太原迎泽区宁化府社区57岁的高义生从不吸烟,却酷爱收藏烟标,是出了名的烟标迷。他痴迷烟标收藏近26载,收藏的烟标多达1.6万种、30多万张,各类香烟品牌覆盖全国200多家卷烟厂。在高义生看来,一张张薄薄的烟标,记录着历史的烟尘,回响着社会的脚步,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让人回味,更是一种旷远的记忆。
“捡”来的收藏梦
他从不抽烟,却与烟标结缘,这源于一次“偶遇”。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枚烟标是1989年在解放路的街边捡的。”高义生一边说,一边从收藏夹里找到了那张宝贵的烟标。记者看到,这是贵州省铜仁雪茄烟厂出品的“牛尾猴”烟标,上面画的是一只挂在树枝上的金丝猴,惟妙惟肖。
他说,一看到这图案,就打心眼里喜欢,舍不得扔掉。回家后,他把这枚烟标夹在了书里。从此,便爱上了烟标收藏。打那以后,他为了一张烟标到处寻觅,养成了出门后专门盯路面的习惯。走在路上,他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往地上“扫描”,希望能捡来一个“金元宝”。一旦发现有奇异的香烟壳,哪怕是被揉成团儿,他也捡回来细心地用毛巾洇湿,然后用熨斗熨烫平整。
宁买烟标不下馆子
高义生下岗后,一直在存车处看车子,家里经济条件一般。那么,他是如何积攒到这么多烟标的?他说,除了少量烟标是自己出钱购买外,大部分是通过路边捡拾、委托亲朋好友收集、藏友间交换等途径获得。
与高义生相熟的人都知道,如果花几十元钱吃顿饭,他肯定舍不得,若是为了喜欢的烟标,出手上百元他眼都不眨。就这样,老高攒烟标的嗜好在亲戚朋友中出了名,有人甚至抽了烟后专门留下烟标,送给高义生收藏。
渐渐地,他收藏的烟标种类越来越多,家里处处可见烟标的“身影”:阳台的两个书柜里和书柜顶上全是烟标,桌子上、床底下、衣柜上面、墙角的鞋盒里,也全都是烟标。
散发时代气息
在高义生眼中,这些烟标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更是时代的写照。
一聊起烟标,老高立刻就能提起精神。翻看他收藏的烟标,无论是产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刀、斑马、风车牌烟标,产于60年代的云光、腰鼓牌烟标,还是产于七八十年代的友谊、力士、凤凰、红双喜牌烟标,可谓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有些早期的烟标尽管纸张已经泛黄,但精美图案却仍然明晰,散发出浓厚的时代气息。
“‘渡江’是安徽烟、‘真龙’是广西烟、‘好日子’是深圳烟、‘老仁义’是哈尔滨的……”他如数家珍地说:“看,这是上世纪50年代太原卷烟厂出产的‘迎泽烟’,上面还有当时水泥式的老汾河桥的图案。瞧,这是上世纪70年代的‘勤俭’烟标,是当时最便宜的,8分钱一盒。”
高义生收集最全的是“大光”烟标,透过这些烟标,太原香烟令人骄傲的历史依稀可见。据他介绍,大光烟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的,70年代末风靡全国,一盒卖到了3毛钱。在北京市,曾经出现过人们排队买“大光”的盛况。
见证悠悠往事
不少人搞收藏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老高却说,他收藏烟标不图啥,只为喜欢。
“为了收藏烟标,我去过全国不少地方,结识了很多有着同样爱好的藏友。”老高说,收藏丰富了他的生活,增长了他的见识。等以后老了,把烟标册拿出来翻翻,想起这张烟标是某某送的、那张烟标是如何“淘”来的,可以回想起很多往事,逝去的岁月就像又过了一次电影,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他说,还会继续烟标收藏,如果有机会,希望更多人走进他的“烟标世界”,感受烟标文化。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