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烟标烟具 > 正文

用火柴收藏留住时代的影子【图】

2015年03月23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第一财经日报》编辑整理 作者:邱妍
A+ A

  烟草在线据《第一财经日报》编辑整理  “我去九江出差,买了一篮子火柴,要上火车时被警察拦下。我反复解释自己是收藏爱好者,耽误了好多时间,就因为这样没赶上火车。”说起自己与火柴的话题,李涌金有说不完的故事。从30多年前起,他就开始收藏火柴了。

  走进李涌金的家,墙边立满了陈列柜,柜中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火柴。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世界各国6000余件奇异火柴和火柴发明前人类使用的阳隧、火镰、取灯等各种原始取火器。这些珍奇的取火宝贝让他获得过世界吉尼斯火柴收藏之最证书,收藏最多品种火柴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李涌金对火柴的热爱最早源于喜欢美术,“有图案的我都喜欢,邮票、糖纸、火花标都很让我着迷。火柴盒就像小百科全书,政治历史、风土人情、名胜古迹……都浓缩在包装上。”李涌金说,火花标收藏多了,就延伸到了火柴。在方寸火柴中,他发现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现代火柴的历史也就一百多年,然而人类取火的历史却源远流长。以火柴收藏为基点,既寻找各种有趣的火柴,也探寻取火的历史,这里面乐趣无穷。”李涌金说。

千姿百态的火柴

  小小一盒火柴,其实颇有把玩之处。火柴盒的图案与形态,火柴本身的外观与功能都是值得玩味的细节。火柴包装的特色是李涌金收藏火柴早期时最痴迷的一点。曾经在港务局工作的他有很多出差和旅游的机会,一到外地,他就四处寻找有趣的火柴。

  他有一组十盒的火柴,买自福建。每一盒都有福建的一处景色,拼接起来就是一整幅碧水丹青的画面。火柴盒的背面拼起来则是导游图。一条鱼形外观包装的火柴是他在广州一家餐厅找到的,火柴盒上鱼眼、鱼鳞、鱼尾,每个细节都活灵活现,体现了餐厅的海鲜特色。他去江西,则找到了一套由江西美术家丘斌设计的十盒刺绣艺术火柴。十盒火柴每盒形状各不相同,黑底彩绣,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还有一盒北爱尔兰一家餐厅的专用火柴,外形是一位大厨,高高竖立的大厨帽,胖胖的身躯,甚是有趣。

  相传公元618年5月,日本三名渔民在捕鱼时网到一尊唐代观世音金像,带回村祭奉,使全村人丁兴旺、丰收延年。后人为纪念三名渔民,便把他们当成神明供祭。以后每年五月,人们都身穿各种渔网花纹传统服装,载歌载舞进行节祭旅游活动,这便是三社祭的由来。三社祭庙会火柴便采用日本传统的渔网纹对襟衣服做造型,内页是三社祭活动日程安排介绍,既有丰富的传统纪念意义又美观实用。

  荷兰生产的风车火柴也是李涌金极其喜欢的一件。虽然设计构造简单,但视觉效果极佳。四盒普通的长方形火柴按顺序交叉排列成正方形,四面各有一个红绳小拉手。拉动起来,四盒火柴拉出的小抽屉犹如风车的风叶在转动。

  “小小四盒火柴,经过简单的组合,竟然如此巧妙地展示了荷兰特有的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让人不禁为荷兰人的聪明才智所折服。”李涌金说。

  在李涌金的火柴王国里,火柴绝不是清一色地穿黄衣戴黑帽,而是火柴药头赤橙黄绿青蓝紫白样样有。火柴梗也是长短粗细不同,各不相同。他的美国长梗火柴像筷子一样,有28厘米长。无梗火柴则只有火药头,需要用铁钳夹住取火。除了外观各异,李涌金也发现火柴是往多用性方向发展的。在他的火柴收藏里,有加了防潮涂层、用于海上救险的抗风防潮火柴,也有添加了中药,拔火罐时能治病的药用火柴。

  为了找到有特殊用途的火柴,李涌金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的火柴厂。不过,并不是每家火柴厂都理解他痴迷火柴的心情。“很多都是爱理不理,门卫那一关就很难过。之后还要沟通生产科,很多人不理你的。”李涌金回忆说,找了这么多年火柴,就西安火柴厂最支持,厂长把库房里所有的样品都让他带回来一套,一共带了几十套,那一晚,李涌金激动得睡不着觉。
牵系起历史与情感

  到如今,再有特色的火柴也只是火柴,李涌金深知火柴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就像焰火火柴,燃起来很好看,然而,现在好看的焰火多了。火柴只是一段时间存在过,然后退出了人们的视野。”李涌金希望留住那个时代的影子,让后辈知道火柴是什么样子。前些年,他做了自己的私人火柴博物馆,也研究起了火柴的历史。

  在李涌金的收藏中,最古老的“火柴”要数取灯。1827年,英国人发明了现代火柴,而若追根溯源,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最原始的火柴—取灯。取灯,也是北方老人对火柴的俗称。

  李涌金发现历史文献和明清小说中多次有“取灯儿”一词出现,北宋陶谷著《清异录·器具》中叙述:“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燃。既神之,呼为引火奴”。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古今小说》中有这一句:“忘带个取灯儿去了。”

  李涌金有两把取灯是从古董商那儿寻来的,弯弯的小木片做成,尖的一头粘上硫磺,30支一把,用线捆扎。为了深入了解取灯,他跑了北京三次。北京前门大栅栏附近,有一条古老的胡同,总长不过百余米,却是最原始的火柴发源地,名字就叫取灯胡同。李涌金通过和当地的老人聊天、实地探访了解到,那里曾经聚集着取灯作坊、手工业者和批发商。直到民国初年,还有取灯出售。至今,那些老人还是对火柴保留了取灯的叫法。

  对于火柴的研究,李涌金有自己的一套思路。每当收藏一盒火柴,他就会根据火柴的商标去查出品公司。先是弄清楚工厂,再去工厂档案室查阅资料,看资料中出现过什么人物。就这样,他找到了火柴大王刘鸿生的线索。

  上世纪初,在孙中山实业救国的号召下,以刘鸿生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积极投身于民族工业的振兴和发展。刘鸿生1930年在上海组建规模宏大的民族火柴企业,取名大中华火柴有限公司,打破了洋火一统中国的局面。在李涌金的文章中,他谈到了刘鸿生。远在美国的刘鸿生的家人看到李涌金的文章后,主动联系了李涌金。收藏不仅使李涌金串联起火柴的历史脉络,也让他建立起更多的人与人的情感联系。还曾有一位工程师在报纸上看到了介绍李涌金收藏火柴的文章,便写信给他,把自己偶然收到的一盒火柴送给李涌金,素不相识的人也因为火柴收藏而成了朋友。

  “自己研究学习火柴的历史,也和很多人交了朋友,是很大的乐趣。另外,很多人并不了解火柴,后辈连火柴什么样子都没见过。所以,我想把火柴收集起来,留住那个时代。人类应该感恩火柴。”李涌金说。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