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小比舍是南涧县无量山镇新政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这是一个充满着许多传奇故事的村庄,与她遥遥相望的另一个村,叫大比舍。小比舍村名中虽有一个“小”字,但她不小,全村近300多户人家,故有“大比舍不大,小比舍不小”之说。村里的居民以彝族居多。人一到村口,无不被那一排整齐有序的大树所吸引。那些大树像列队的士兵,千百年来守护着这个村庄。有当地文化人说:“北有万里长城,南有树长城。”听此言,遂有想前往小比舍村一睹“树长城”的风采的念头,终于在这个周末拜访。
在当地人熊哥的带领下,我们兴致勃勃地从南涧县城出发,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村口的一个垭口,站在垭口的路边远看小比舍村,就见整个村庄掩映在绿色中,村里村外都是泡核桃,在远处就是村里的庄稼地,庄稼地边,就见那排大树整齐有序地站在地边上,它们一溜儿地排开,远看确实有“树长城”的模样和神韵。
熊哥是彝族,对当地的彝族文化颇有研究。他介绍,这里的彝族属于彝族支系香唐人。据他介绍,远古时期,居住在小比舍村的彝族部落因狩猎、放牧等,时常与他人引发矛盾。由于小比舍村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对来犯之敌防不胜防,经常受到偷袭。于是,彝族先民就在村的东西南北角,分别建起瞭望塔,一发现敌情就以吹牛角或打锣为号,抵御抗击入侵者。但是,无量山雨水多,湿气大,木头搭建的瞭望塔,经不起雨雪风霜侵蚀,一两年后就得重新搭建,后来人们受“万里长城”的启发,就地取材,在村子周围16里的范围内栽种香樟木,把整个村子围起来,取名“树长城”。
在冷兵器时代,“树长城”发挥了极大的军事防御作用,站岗放哨者可在树梢观察外面的敌情,一旦发现有外敌来犯,就用早已准备好的藤篾绳索将树与树连接起来,然后把用藤条、竹篾、木棍编制而成的10米高的栅栏竖起重叠捆绑好,如此反复链接,就形成一座森严壁垒、易守难攻的“树长城”。多年后的今天,当我站在“树长城”前,遥想当年,无不为村民的聪明才智所折服。
清朝末年,在哀牢山区曾发生过一场规模宏大、影响较深的李文学起义。当年,夷家兵马大元帅李文学最得力的都督自安东就出生在这个村里。起义后,他在村庄的后山上设立了两个营地,一个叫大营盘,另一个叫小营盘。我们可以想象,在多次交战中,“树长城”一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到今天,大营盘多数战壕已倒塌,小营盘已夷为平地,只有当年抵御过清军的“树长城”中的几棵大树还在。
“这些树都是樟树,我们叫香樟树。这类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这些树长城中,年龄最大的已有一千多岁了!”熊哥介绍道。当天,我们深入到树长城下,才发现那些树,树高都在20米以上,树干粗壮,有的要三五个大汉才能围拢过来。树枝分叉较多,可谓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在熊哥的指引下,我看到了那株千年老树,其根部所发出来的根须都比成年人的手臂还粗,这些根须错落有致地深深地扎进土里。相较于其他树,这株“老大哥”显得更“苍老”一些,枝叶也更少一些。
行走在“树长城”下,我才发现,那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基本相同,目测在1.5米左右。树长城沿着当年的“茶马古道”一字儿栽植下去,然后沿着村庄的四周围拢过来,形成了一个环状,将整个村子包围在其中。
“树长城”另一侧是早在唐代就存在的茶马古道,这条古道通往景东等地。我们沿着古道往下走,仰头再看那“树长城”时,就见那些大树高高地立在那里,俯仰天地间,自有一种正气。
随着时间得推移,有的树已死亡,有的被砍伐,现在只剩下38棵了。幸运的是,这些树已被保护了起来,这些树和村中的古迹形成一道小比舍村特有的风景而备受世人关注,远方的游客也不时前来。尤其值得高兴的是,今年,小比舍村连通无量山樱花谷的公路已修通,到樱花谷的朋友们可直接到这个村里来听香唐调,看“树长城”了。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