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经典散文吧编辑整理 在中国,许多文人骚客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独有情钟,不管是附庸风雅也好,为赋新词强说愁也罢,总之,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自有其意义和价值。说到文人,除爱四君子作为生命的依托或者精神支柱是远远不够的。在他们的生活里,读书写作是一种常态,尤其是对于写作的人而言,更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烟。有烟,促使思考、促使文思泉涌,更促使字斟句酌。
所以,燃烟煮字,可以说是每个写作者都应有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背后蕴藏着多少闪烁的星火。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心。在每一篇文章诞生的背后,有多少的事需要梳理,有多少的文字需要斟酌和考量。在这种情形之下,燃一支烟可以说胜过任何东西,哪怕是红袖在则,鲍鱼三珍,都无法与烟媲美。
铁齿铜牙纪晓岚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给世人的印象除了巧舌如簧、出口成章、才华横溢之外,还有就是手里一根烟枪不离左右,这足以证明烟在他心里的依赖性与可持续性。还有一个被世人誉为怪才的李贺,短短的一生与烟没有分过家,读书著文更是烟不离手。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很喜欢他的诗文,称他为不可多得的人才、怪才,只可惜生命太短暂些。这一点上,毛泽东有些爱屋及乌,从他后来嗜烟如命就可以得知。当然论文、论才,李贺自然甘拜下风,但里面的因缘关系不是文与才的那点关系可以说得清楚的,文是媒介,烟是相惜的纽带。当然,也许是我的偏见,但不管怎么说,燃烟煮字是他们共有的特性。
拿现代大家鲁迅和林语堂两位先生而言,燃烟煮字硬是成为他们生命的标记。每每阅读他们文字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离我是那么的近,仿佛就在身边似的,看着他们吞云吐雾,手下行云流水,娓娓道来,尤其是林语堂先生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烟斗里飘出来的一样,轻柔又不飘渺,细致又不繁琐,斟字酌句里自有一分浓香的意味,如烟丝般的精致与芬芳。回头我们再来看看鲁迅先生,他的文学创作和烟紧紧相系在一起,或许是他的性格使然,或许是他的生命比别人多一份沉重,导致了他比别人对现实里的一切多了一份深刻与思考,再说当时的社会空气又那么恶劣,喜欢创作的他自然将烟视为一种心理或生理的需要,在一呼一吸里释放文字的同时也释放了生命本身。他的彷徨也好、呐喊也罢,无不透视他心里的苦闷和头顶上压抑的黑暗。鲁迅先生是敏感的,又是细腻的,他之所以嗜烟如命,还不是因为社会、家庭、个人的不理解所造成的。这不是他不热爱生活、不关心自己的健康,在他看来,与其在沉默中死亡,还不如通过自己喜好的方式来反抗。其实先生比谁都懂得生活、感情和家庭的意义,这些都可以通过阅读他的文章得到验证。很难想象,没有烟对于他这样一个人会是怎样的光景!我理解林语堂先生,但我更理解鲁迅先生,虽然他们的文字表达方式不同,一个幽默、闲适,一个沉重、犀利,但为文遣句都离不开烟来煮字那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燃烟煮字,听起来似乎有点诗情画意的意味在里头,其实不然,甚至有时可以说是恰恰相反,那枯燥、干涩只有尝试过的人才得知,要不雪芹先生怎么会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诗句来表达心里的无奈和愤懑。已逝作家路遥先生大家都非常熟悉,根据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目前被各家电视台推出、热播,收视率之高创历史新高,引发热议和关注。但为人所不知的是,路遥为了创作这部跨世纪的作品费尽了心血,据路遥自己交代,他的文字都是通过烟煮出来的,他说生活里没有白馍、没有咖啡不要紧,但绝对不能少了烟,在他看来,创作没有烟是不可想象的更是难以忍受的一件事,为此,他宁可节衣缩食,也不能少了那一口。所以我要说,路遥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有烟的故事,事实也就是那样,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就是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情景与场景。
联系到生活中的我自己,虽然没有演变到像他们那样烟不离手的地步,但是,燃烟煮字也日趋成为我创作的一部分,更确切地说,我写的每一篇文字背后都有烟的影子,要是没有烟,我的思维就活跃,心情不舒畅,写出来的东西沉闷不说,还多了抹不去的为文造情的痕迹,这与我是不能接受的。岁月如梭,蓦然回首,燃烟煮字屈指一算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这历史看来只能升高,不会下降,当然,其缘由是我依然行在这条路上为前提!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