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5月10日周国平在北大演讲时一学生发问:您为什么后来更多偏向于比较通俗的这么一种风格?周国平解释说:我在一定程度上退步了。我现在写不出当时的那种文章,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很多大作家后期的文章也没有前期的好。而且我的文字绝不是晦涩的,哪怕写陌生的。
我更愿意相信周国平说这句话是出于谦虚或者没听清问题的缘故,否则就不敢苟同了。我倒觉得能把复杂的写得更加通俗,不仅不是退步,反而是一种成熟与进步的体现,因为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你才能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事物归于本真,这是一种“道”,返璞归真的“道”。而这种通俗不仅涵盖诗歌、散文,也包括学术、专著之类的东西。
如果用风格来描述作品,余光中的作品风格是极不统一的,所以余光中才被戏称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余光中发表过1000多首诗歌,但是为什么被传颂最多,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还是《乡愁》呢?很简单,通俗,却饱含情感。像这种语言纯净、清淡,浅白真率而又意味隽永的作品恰恰是传世之作的共同之处。而余光中那些早期受西方现代派影响的诗作,大都被人们遗忘了。原因也很简单,不通俗,人们很难读懂其要表达的意思,所以那些作品也只能存在于余光中自己的诗集里。
至于周国平讲:现在写散文、写短篇的东西比较多,长篇的、专著性的东西比较少,甚至很多年没有出了。那位学生直言:认为看周国平早期的书能够感受到他当时写文章下了很大功夫在里面。这才是关键,肤浅和通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下功夫去采集素材、分析资料,写出来的东西没有深度,也只能算作肤浅。若是能把专著性的东西用通俗的语言和事例表达出来,那才叫精彩。在某商业公司时,很多人在讲到一位财务处长当年竞聘时的表现都拍手叫好,我问:好在哪里?人们的一致观点是:那位处长能够把财务这种专业性很强,又很枯燥的知识,用很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大家一听就懂,且例子非常贴切,让人听的入神,这就是那位财务处长的水平。我想,这才是对通俗意义的最高阐释。
练武的人讲,练武过程是一个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也就是从下腰扎马之类的基本功开始,到一个套路一个套路地学,最后再将套路熔炼到脑子里,打破套路的桎梏,一举手一投足皆是招式这种化境的升华。练武的这个过程其实在很多领域中都是相通的,到最后都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结果,但为什么还有许多人去追求繁复呢?本来100字能说清楚的东西,非要讲上1000字,甚至10000字;本来可以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来,却偏要加上几点,用晦涩难懂的术语去表述,这显然是没到化境的表现。所以说,通俗并不代表退步,人家周国平说自己现在写的东西通俗了,也退步了,人家也许就是在谦虚,但我们还是要通俗一点才好。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