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在网络上火得一塌糊涂的那封带有文艺范儿的“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让我感到汗然。说心里话,我是实在搞不明白一个一年当中有两个假期的老师,为什么还要非得辞职才能去看世界呢?想来,这也许是年轻一代的勇敢与超脱吧。凡事要尽兴,凡事要做绝,这或许是一种性格,但也绝对算不上是理智。
《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文章《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说:“出门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是当今中国人一组难以解开的心结。的确,如今在压力这么大、信息这么快、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下,谁都想到处走走、看看。但是,总觉得还要视条件做决定,否则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举动。
和一位年轻同事交流对这封辞职信的看法,这位年轻同事很佩服那位老师,说她活得很有激情,也很有想法。同时,也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得很现实。我问这位年轻同事:活得现实不好吗?最基本,活得现实说明你想到了还有“责任”二字。
不知是谁给这封辞职信配上解说,领导表态:挺好的,我支持你的想法,对了,每月房贷多少?回答:5000。社保呢?780。汽车油费、煤气水电物业费呢?差不多2000。你的孩子呢?
这就是现实问题,这位领导的语言很有艺术性,没有直接的否定,而是把现实摆出来。我和这位年轻同事讲:如果是孤家寡人的话,没问题,来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可以,你可以抛开一切。但是你如果有父母、有爱人、有孩子,你这样的一走了之,难道就没有牵挂吗?中国有句老话,叫:父母在,不远游。就因为有了那份牵挂和责任,“想走就走”也大都是说说而已。这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而是有条件没条件的问题。
曾很羡慕三毛,满撒哈拉的走,又写过那么多优美的文字,尤其是她写的那首《橄榄树》: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年轻时曾经为了三毛所描写的意境沉迷了很长一段时间,印象中三毛就是那种无拘无束满世界走的背包客。其实不是,三毛是一名签约作家,她可以走到哪儿写到哪儿,到时间交稿收钱,而且她在撒哈拉时,她的丈夫就是撒哈拉当地的一名潜水工程师,所以她可以在撒哈拉尽情地感受,这就是条件的问题。
女儿在师范大学读书,但学的不是师范类。和女儿聊天时说:学师范的真好,将来若能再当一名老师就更不错了,薪水也可以,两个假期时还能走一走。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共同的认知,大家都觉得这样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但还是没想到,那位为了全世界看看的老师,连一年当中有两个假期的工作都不要了,这种想法真的不敢苟同。
也许那位老师有属于自己的条件,抛去父母、爱人、孩子的因素,可能她家中有足以支付其全世界看看的资金,可能她有鼓励其全世界走走的家庭背景,但人生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时期的责任,若是没有足够的条件,还是别学为好。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