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编辑整理
苗族 贵州黔东南
姓名:吴通光
年龄:53岁
种烟时间:18年
烟叶种植惠苗家
我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城关镇云台村的党支部书记,还是个老烟农。
提起苗族,许多人可能会想到吊脚楼、苗寨,或者芦笙舞、银饰,这些都已经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被大家所知晓。有些人或许还觉得苗家人,尤其是山区农村的苗家人日子过得比较紧巴。但实际上,我们苗家人的生活已经今非昔比,越来越好了。
我们村能富起来,首功要记在烟叶上。
去年我种烟196亩,毛收入69万元,除去生产物资投入,我还雇请了同村村民帮忙种烟,工资支出10万元左右,一年下来纯收入20多万。
从整个村子来说,我们村85%以上的农户是苗族,去年全村种烟1191亩,毛收入433.6万元。仅售烟一项,就占了全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可以说,烟叶种植对村民们脱贫致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村坐落在美丽的云台山脚下,尽管土地相对其他山区没那么零散,但以前因为交通不便,冬天挑肥、春天挑水、夏天扛烟叶,进进出出都靠一双脚,大家累得浑身跟散了架一样。
以前的生产技术也很落后,育苗是各家自己育,步骤繁琐不说,烟苗质量还得不到保障;烘烤用的是自家小烤房,一个烤房最多能烤四五亩烟,质量还不稳定,即便烘烤期间天天不敢合眼盯着烤房,很多时候烤出来的烟等级也不高。
在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欠缺的情况下,种烟的收入不算高。1997年我刚开始种烟时,5亩烟毛收入五六千块钱。放到现在,也就是一炕烟的收入。
2008年,烟草行业在我们村大力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因为我当时担任村里的村主任,没少接触这方面的事情。通过烟草公司技术人员的讲解,我觉得种烟将会有很大变化。
事实证明我的预测对了。从那时候开始,烟草公司首先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给村里修建了机耕道,方便车辆进出;接着为村民新建了密集式烤房,烟叶不仅烤得多,烘烤质量也大幅提升。他们还通过发放补贴鼓励村民购置农用机械,大大降低了种烟的劳动强度。
更为重要的是,专业化服务的出现,让我们有了扩大生产规模的底气。最开始是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从育苗、机耕、植保到烘烤,都有服务队来帮忙。2012年,烟草公司进一步加强专业化服务,引导成立了白垛金叶烟农专业合作社,为附近几个村提供从育苗到分级的全程专业化服务,让我们烟农种烟更加省心。
此外,烟草公司的各项工作也越来越规范了。以烟叶收购为例,过去由于流程不畅,监督不够严格,人情烟等现象偶有出现;交售时间也长,往往大清早去排队,到了晚上还卖不完。现在这些现象都不存在了。电脑开单、专业化分级,不光减少了大量人力,还杜绝了人情烟的出现;预约售烟让大家不再长时间等待;烟站推出的贴心服务,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刚开始的时候,一些村民心里犹豫,种烟积极性不高,不敢开展规模化种植。但我认准种烟这个事情可行。于是,2009年我带头搞起了规模化种植。
当年我种了100多亩。根据烟草公司的建议,我首先对烤房进行升级换代,掏出部分资金加上烟草公司给的补贴建起了新式烤房。在生产技术上,我听从烟技员的指导,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操作。同时,因为我还要忙村里的工作,我开始尝试请专业化服务队提供服务。
2009年年底一算账,我知道路走对了——当年纯收入十多万元。有了我的带动,村民们增加了种烟信心,村里的烤烟产业逐渐发展起来了。
这些年,有了烟叶种植这块收入打底,我们村又开始发展更多产业,包括种植竹柳、金银花,加工豇豆、腊肉,开办农家乐等,给村民们带来了更多收入。
2014年,以贵州施秉云台山等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通过申请,云台山成为贵州省第三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这个好消息传来后,我知道我们村发展旅游业的大好机会来了。
现在已经可以看出旅游业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排楼冲组原先是我们村最穷的一个组,他们靠云台山最近,过去常发生村民盗伐树木运下山换米的事情。这都是被贫穷逼的。现在可不一样了,这个组的不少农户办起了农家乐。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去年以来,他们的生意红火了不少,很多人都富裕起来。
这么多产业发展起来了,烤烟产业是不是可以不发展了?对此,我们村大多数人都觉得烤烟是村里的基础产业,在烟草公司的支持下,收入稳定并逐年增加,是不可或缺的,不仅不能削弱,还得加强。
而且,随着云台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烟草公司更加重视绿色环保,对烟叶种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去年,我们这里推行烟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把烟蚜茧蜂放到哪片烟田里,哪片烟田就很少有蚜虫了。此外,烟草公司还引导合作社在村里开了一家有机肥堆制工厂,我们种烟都能用上有机肥。
总之,烟叶种植是越来越高科技、越来越环保了,带给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这不,今年又有村民想种烟,但因为计划指标有限,我决定自己少种一点,从196亩减为100亩,把其他的计划交给想种烟的村民。我总觉得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有了烤烟做基础,有了云台山的旅游资源,再加上发展其他产业,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在这里,我想邀请大家到我们村来做客,尝尝苗乡的美食,看看苗乡的美景,体验一下我们苗家人现在的幸福生活!
彝族 四川攀枝花
姓名:起世明
年龄:43岁
种烟时间:10年
真心说声咔沙沙
我是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波西村烟农,已经种了整整十年的烟叶,算得上村里的老烟农了。
我们这个村落属于彝族村,早些年底子薄、观念旧,大家的生活并不如意。近些年来,烟草公司帮助我们修起了一口口水窖,保证生产灌溉;筑起一条条道路,为我们打开致富之门;建起了图书室,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生产知识。
烟草公司援建的烟基工程对我们整个村落的农林果木产业有很大帮助。特别是近3年来,他们投资700多万元,帮助我们村解决了用水问题。这件件好事儿都做到了我们彝族人的心坎儿上,真心对他们说声咔沙沙(彝语,意为谢谢)。
我家有5口人,以前没有种烟时,人均年收入四五百元,住的是土坯房。种烟后,我们的生活一年一个变化,2007年盖起了十间砖混房,2011年还买了辆小轿车。这日子就像我们火把节的火把一样红红火火,你说我心里能不高兴吗?种烟真是瓦吉瓦(彝语,意为好得很)!
还有,为了提高烟叶质量,烟草公司指导我们把烟株顶部和底部的两片烟叶剔除掉,为了保障我们的利益,还按标准给了补贴,兑现了他们提出的“减产不减收”承诺。2014年,我们村共有39户烟农,卖烟收入超过了300万元。我种了25亩,毛收入超过了10万元。想想今后的日子,我信心十足、希望满满!
土家族 重庆黔江
姓名:邬光福
年龄:32岁
种烟时间:13年
幸福来到山旮旯
我1983年出生在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镇麒麟村,因为家里贫穷,老汉(重庆方言,意为父亲)为我取名“光福”,希望幸福伴我一生。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80后”烟农,我通过种烟让家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瓦房、小轿车都有了,也算是圆了老汉多年来的心愿。
多年前,麒麟村是贫穷的代名词,“山高坡陡岩旮旯,红苕洋芋包谷粑;要想吃顿白米饭,除非右客(重庆方言,意为妻子)生娃娃”是村里的真实写照。
2002年,我开始种烟。经过3年打拼,我用种烟的收入建起了新房子,娶回了媳妇。
2005年以来,政府和烟草部门投资在麒麟烟区修了公路,建了水池、育苗工场、新型烤房等配套工程。我们耕地有了微耕机,烟叶运输有了农用车,不仅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烟叶质量、产量不断提高。村里人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2012年,我们村建起了黔江区第一家烟农专业合作社,我被大伙儿推选为合作社的理事长。合作社组建后,我们在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多个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让担心劳动力不足的社员吃了颗定心丸。
现在,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合作社有社员150余人,实现了整村烟农全部入社。这两年,合作社还搞起了四季豆、胡萝卜、黄瓜种植,社员们每年都有1000~2000元的分红。
2014年,我们村遭受了严重风灾和雹灾,合作社在专业化植保、专业化烘烤上发挥了较大作用,把烟农损失降到了最低。全社总收入突破100万元,目前盈余32万元。我这个理事长也算是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
就我个人而言,种烟让我非常有成就感,也让我们家的生活越来越幸福。2012年,我用种烟收入买了辆轿车;2013年,我全款在黔江区买了套三室一厅的商品房;2014年烤烟卖完后,我带着全家去云南大理、丽江等地玩了一圈……
要说今后的打算,我想在5年内办一个烟叶农场,做个职业烟农,希望烟草公司能给我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瑶族 广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