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宽窄文化 > 正文

大道之行也

2020年01月08日 来源:宽窄之道 作者:李钢
A+ A

宽窄说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宽与窄的道理,我以前没怎么想过,现在写这篇随谈,大概想了一下。

  我认为,宽窄之道,宽是大道。宽与窄,无论在哪个层面,我都认同宽,并且歌颂宽。因为人类的历史,就是由窄向宽、由束缚向解放的历史,人这个物种自诞生以来,天生向往的就是宽;窄是人类不断摆脱的现实,而宽是神话,是梦想,是未来,是人类从古至今不懈的追求。

  当然是这个道理。庄子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他描述的就是一种宽阔,也可以理解为人类的志向和目标。我们还有一些成语和俗语,比如“鸿鹄之志”、“天马行空”、“虚怀若谷”、“气贯长虹”、“胸有丘壑”、“宰相肚里能撑船”等等,还有我少时听到的两句话“身在长工屋,放眼全世界”,这些话表达了无论在胸怀上气度上视野上境界上,人所希望具有的都应该是那种辽阔,高远,旷达,这就是宽。

  相反也有一些成语,如“鼠目寸光”、“井底之蛙”等,皆为贬义,比喻的是狭隘、保守和封闭,也就是窄。窄是宽的对立,从人类进步这个意义上来说,窄的存在相对于宽,就是一种警示,窄是条死胡同。

  尤其是就像坐井观天那样,你明明看到了蓝天白云,看到雁阵高飞,鹰在翱翔,而自己却置身于逼仄狭窄中不能动弹,恰如李白诗曰“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试想那该是怎样一种痛苦。

  记得多年前我听过一个成功者的演讲,讲述他当初如何沿着一条崎岖小路走出大山,几番挣扎拼杀,开辟了事业的坦途。然后他陷入对那条小路的深情回忆,讲到自己在路上的犹豫和徘徊,以及和一个送他的女孩怎样难分难舍、拥抱接吻什么的。

  我当时边听边想,无论他怎样流连缠绵,那都是一条他不能折返的路,因为那条路的一端连着封闭和穷困,另一端虽然未知,却预示着无数个希望。当然我觉得他最好把那个女孩也带出来。让我感动的是他成功之后多次回乡,给那个偏僻山村带去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事实上,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我经常看到一些目光呆滞、表情困惑的人,从他们的谈吐举止衣着打扮上,一眼就可以看出,那是来自闭塞乡村的人。对他们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全新的,不可思议的,他们为了谋生,闯入到这种全新和不可思议之中,要在这里打工生活。

  过上一段时间,我看到了他们的变化,他们的眼神变得鲜活起来,衣着甚至语言都在改变。他们参与到这座城市的建设中来,而这座城市也在由外向内地建设着他们,改变着他们,从装束,到习气,到胸怀,到观念。

  如果他们再回到原先的乡村,就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自己了,他们会成为那个地方开过眼界的人,有知识的人。他们带回了新鲜的气息,他们的目光和想法就会把那个地方搅得躁动不安,一个地方的变化就这样开始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流行过一个故事,说咱们的元宵这种食品那真是奇妙无比。外国人觉得好吃,就想把制作技术学回去,但是咱们要保密,不教给他们。他们就偷了一个没煮元宵的来研究,转来转去找不着一条缝,于是就想啊想啊,人都想傻了,硬是没想出这馅儿是怎么装到里面去的。其实咱们的北方农村老大娘只是把馅儿放在糯米面上滚来滚去,像屎壳郎滚粪球似的,就把元宵做出来了。

  这个故事我当时在各种场合反复听人讲起,讲故事的人全都一脸得意。现在再想起这个故事,真是让人脸红,让人哭笑不得,它完全是咱们在封闭保守状态下的一种无知的自我娱乐,自我满足,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鸣。改革开放几十年,打开了人们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世界,看清了自己。

  如此看来,世间的路无论大小,确立了目标,选对了方向,顺道而行即是宽,背道而驰即是窄;而方向与目标的正确,取决于行路者的胸怀、境界和眼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不是靠双腿而是靠思想在行走,一切宽阔都是思想的宽阔,有了宽阔的思想,才会有脚下的宽阔和宽阔的远方。

  过去有一首民歌《走西口》里是这样唱的:“走路你走大路,不要走小路,大路上的人儿多,拉话话解忧愁……”人人都知道朝大路上走,车如流水马如龙,车多人挤,再宽的路也变窄了,挤到最后就挤不动了,堵了。

  这不只是地域性的现象,而是世界性的现象,全世界都在塞车,越是发达的地方越塞车,所以“堵”是发展的象征,是我们这个世纪的特征之一。我觉得是好现象,千年堵一回,让我们赶上也值了。我坐车的时候最不怕塞车,有时被堵在半道上我就想,早晚你总得通吧,一会儿,果然就通了。

  有一次,我和几个人开车从康定回来,半夜在一个叫泥巴山的地方就堵了车。伸头一看,好家伙!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长串车灯,蜿蜒几公里,十分壮观,原来是狭窄地段对开的长途车互不相让,司机们在赌气。我就对车上一个身穿保安制服的人说,你下车到前面去,吓唬吓唬他们。

  因为他那个保安制服酷似警服,我觉得应该有效果。这人就提着个应急灯跑过去一阵吼,那些僵持着的司机吓了一跳,弄不明白半夜三更在这荒山野岭上怎么会钻出个警察来管理交通,就乖乖地听他指挥,两边的车缓缓开过,井然有序。

  谁知这位老兄冒充警察有瘾,我们的车通过之后他仍站在那里忙活,停不下来打不住了。所以,当一个人在为疏通做贡献的时候,是多么忘我多么卖劲啊!我们只好去把他强行拉上车来。

  堵则思通,就是这么个道理。河流堵了要疏通,下水道堵了要疏通,马路堵了要拓宽、要造新路,一造就发展了。堵是暂时现象,通是必然趋势,有办法堵就有办法通,通则不痛,通!通!通!我在一种四处张贴的广告上看到了这个“通”字,我觉得这个字要流行起来。堵是个什么玩意儿?螳臂挡车。车要通行,人要通行,历史要通行,挡不住的。

  外国有句谚语:绕着房子转一圈,就比呆在屋里要知道得多。咱们中国也有句话:树挪死,人挪活。人跟植物不同,挪就是要走动,要交流,要开阔视野。闭塞的生活容易造成目光如豆,思想窒息。

  我们今天的这个世界是一个立体的世界,天上地下江河湖海,有飞机有车有巨轮有互联网,这些东西将旧的疆界打破,使人跳出原来的生活范围,挣脱旧有观念的束缚,摒弃那种植物生活,走到陌生中去。

  今天这个时代,人的思维在网络化,双脚在车轮化,臂膀在羽翼化,飞翔是人类千年的梦想,是神话,但是从上个世纪开始,人类飞腾起来了,神话变成了现实。飞到天空俯瞰大地是什么感觉?飞到外太空俯瞰地球是什么感觉?那就是由鲲化鹏的感觉,是上帝的角度。

  我一向认为人应该是遨游的生物,是飞翔的生物,停滞会使人庸俗和渺小。而人一旦改变了视角,改变了空间位置,思想就开始向新的领域拓展。所以我们的思想是立体的,视野是宏观的,这个世纪的人类已到达前所未有的高点,有着前所未有的宽阔。

  40年前,邓小平看到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他伸手推开了中国的窗户。他有一句名言:发展是硬道理。中国持续发展到今天,改革开放是唯一的道路。这是一条宽广的道路,必须畅通无阻。宽是大道,通是保障,是趋势;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是谓大道之行也。

  思辨清单

  为什么要让自己的眼界变得宽阔:

  1、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

  2、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3、唯有胸怀开阔,方能落子无悔。

  作者:李钢,诗人,重庆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1970年代末期进入中国诗坛,代表作为大型系列诗歌《蓝水兵》,先后当选“当代十大青年诗人”和“最受喜爱的当代十大中青年诗人”。出版有诗歌、散文、漫画等著作多部,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曾获第二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以及数十项文学奖。此外,有作品被央视拍摄成电视诗歌散文多部,获连续四届全国电视星光奖。

  来源:本文节选自《宽窄之道》,宽与窄,天地轮回,人生圆融。由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