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被誉为中国古汉语活化石,传承中原古韵,承载着客家族群的文化、历史和命运。客家方言流传范围极窄,对客家人来说却为宽。客家方言的完整保留和对客家习俗的执着传承,“宁卖祖宗田,不丢客家言”将客家文化深深扎根在每一位客家人的生命旅程中。
“大杂居、小聚居”
居住格局的方言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眼底人人是客,脚跟处处是家,曰客家。
从中原到岭南,从岭南到四川,客家人从千年之前宽延的历史深处走来,从千里之外的故土家园走来,开山劈岭,筚路蓝缕,扎根在蜀地这片千里沃野之上,“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客家人源自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那场波澜壮阔的移民运动,客家先祖以“鹤不发顶则难宏其声,蟹不脱壳则难大其腔”之凌云壮志,负祖骸肩日月,食米糠宿岩洞,历经旷世磨难,用双脚一步步演绎出千里迁徙征途的传奇豪迈。
客家人历经五次大迁徙,足迹遍布祖国各地乃至全世界。他们行走天下、移民世界,被誉为“东方犹太人”,具有极强的凝聚性、适应性、开创性、可教性和防卫性。其中,第四次大迁徙发生在明末清初。四川客家人就是特指清初以来,从闽粤赣客家大本营38个县市迁移至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的客家移民及其后裔,分布在今四川(含重庆)的63个县市,约有200余万人。
迁居四川的客家人,结合原乡居住习惯与蜀地地理环境,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小至一个村庄,大至一个县乡,乃至于若干个县乡连成一片。这些连成一片的县乡,又构成了四川版图上“客家方言岛”的独特景观现象,主要是指成都东山客家聚居区。东山客家,以洛带古镇为中心,其中洛带镇90%的人口为客家人。
故土情愁,乡音无改
客家话在洛带拥有宽阔天地
乡音无改,可作为反映洛带客家人生活的影视艺术重点。场景中,客家老奶奶用客家方言给孩子唱童谣《月光光》: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割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口一张塘,钓条鲤鱼八尺长;鲤鱼头拿来食,鲤鱼尾拿来尝;中间拿来娶新娘。八月啊十五呐,月光光,阿妈共厓拜呀拜月光;阿妈问厓一声,故乡就在哪方。月光啊月光光,你照呀照四方;请你讲厓嘀呀,哪里是我的故乡。八月啊十五呐,月光光,阿妈共厓拜呀拜月光;阿妈讲厓嘀呀,故乡就在莲塘啊。月光啊月光光,你照呀照四方,阿妈讲厓嘀呀,莲塘系厓的故乡。(注:厓,即“我”;嘀,即“知”。)
客家人始终恪守祖训,“宁卖祖宗田,不丢客家言。”客家方言被誉为中国古汉语活化石,传承中原古韵,承载着客家族群的文化、历史和命运。客家在其方言中读作“哈嘎”,原有“客户”之意,系当地土著居民的对其的称呼,后相沿成为自称。
正如广东会馆的楹联:“庙堂经过劫灰年宝相依然重振曹溪钟鼓,华简俱成桑梓地乡音无改新增天府冠裳”,“乡音无改”是客家文化传承最直观的反映。
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是客家人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客家之所以区别于非客家,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语言。客家方言不仅是客家之所以成为客家的标志和客家文化的要素,而且也是客家民系自我认同的内聚纽带。一个客家人之所以把另外一个客家人认同为自己的属群,其最直接、最简单的辨识标志就是因为双方都讲一样的客家话。在客家人眼里,语言就是自己的命脉,就是自己的根。
清末嘉应州(今梅州)人黄遵宪在《梅水诗传》序中说:“此客人者,来自河洛……而守其语言不少变。余尝以为,客人者,中原之旧族,三代之遗民,盖考之于语言、文字,益自信其不诬也。”语言大师章太炎先生在《客方言•序》中说:“广东称客籍者,以嘉应诸县为宗。”“大氏(抵)本之河南,其声音亦与岭北相似。”美国耶鲁大学韩廷敦教授在《种族的品性》一书中说:“客家人原出北方,他们的方言,实在是一种官话,像中州河南的话。”上述中外专家的观点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客家话源于中原,保留河南中州音韵,是河南的官话。客家话至今仍作为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而流行于客家聚居区,并成为现代汉语中一个独立的方言系统。
抱团取暖,慰藉乡愁
执拗保守的窄处成就宽的世界
洛带古镇一街七巷古街作为传统商业步行街,集中传递了客家文化与地域特色的精髓。古街顺地形流水而建,千年老街、客家民居保存完好。老街呈“一街七巷子”格局,空间变化丰富;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属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主街的客栈、商铺、典当、茶馆、杂耍等车水马龙。七条巷子特色:柴市巷,柴市场;马槽堰巷:马帮;糠市巷:挑粮食担子买卖;凤仪巷:窈窕淑女悠闲逛街;江西会馆巷:商人进进出出……展示洛带市井的“清明上河图”。“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四川驿馆“碧藏云外树,红露驿边楼。”民间有“运不完的五凤溪,搬不空的甄子场(洛带),装不满的成都府”一说。
在民国时期,古镇的上下街口和七条小巷都保留了栅子,有的小巷栅门的遗迹尚存。每到夜晚降临,各街巷栅门一关闭,古镇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的防御系统,一般的盗贼、匪徒难以逾越。度过了一个平安的夜晚后,第二天太阳一出,街上的栅门纷纷打开,来来往往的商贩又开始活跃于集市之中。
古街以江西会馆巷为界,由上街和下街组成,红砂石板路面,长约1200米,宽约8米,东高西低,石板镶嵌。旧时全街以土砖小青瓦房为主,高低错落有致。
在广东会馆的大门上,有一副楹联至今犹存:“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遥,归舟欲上粤王台。”相思、商务活动为广东会馆重点。
思念故乡之情溢于言表。难怪客家人当年在燃灯寺后面的三峨山上,种植了大量的红豆树,这是他们离开家乡时,从家乡特地带来的。在他乡异地,种上家乡的红豆树,以寄托相思。这也是客家人思念故乡的特有方式,真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摘,此物最相思”。如今的红豆树仅存十多棵,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要采摘几枝红豆,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遥想当年,广东人在思念家乡时,或许是站在红豆树下,遥望着南方的土地,长久地默默地伫立。
抱团取暖,慰藉乡愁,执拗保守的窄处成就宽的世界,洛带成为内地最大的客家方言岛,成为世界客家人向往的精神栖息地。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