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中心配方工程师陈亮身边站了很久,看着他用天枰一秤一秤地称量着烟用香料,又一次一次地将不同克数的香料,小心翼翼地倒入空着的烟筒中,然后再仔细地搀兑烟丝,并分别装入标注好的密封袋中。我问郭亮:你每天都重复这样的工作吗?回答是肯定的。我有些惊讶地说:如果每天都重复这样的工作,不会感到枯燥吗?郭亮笑了笑说:我并不感到枯燥,反倒觉得能够在一次次配比中,找到最佳配比时,心情是非常愉悦的,好像有种打了场大胜仗的快乐。
我为郭亮这句话挑起了大拇指,并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在当下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人都是浮躁的动物,他们为工作加薪焦虑,为明天的肉包子焦虑,为房子和车子焦虑。而这种焦虑,让人越来越难以安下心来做一件事。他们热爱捷径,信奉那些30天学会画画,7天通过英语四级,1年成为部门主管……但唯一却忘了,想做成一件事、做好一件事,缺少的就是不厌其烦地这种匠心。
记得2016年的时候,曾有一部豆瓣高分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故宫里的工匠们瞬间火遍网络。他们每一笔、每一刀、每一次刷漆,都赋予了文物再次传播文化的价值。他们就像隐于故宫的扫地僧一样,拿着或许并不多的薪水,但却个个技艺非凡,因为他们都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工匠之心。
修复一件文物是价值,研发出一支消费者喜爱的卷烟同样也是价值。无论是文物修复者,或者一名卷烟配方工程师,在他们身上都可以散发出“工匠精神”和“格物致知”的光辉。因为在他们背后有一种信念和精神在支撑着,所以才会一直坚持,直到不厌其烦地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而在这个快速奔跑的社会,“坐得住”就意味着错过新风口。人们慌张焦虑,生怕一不小心就落后了。可在故宫修复师和陈亮这样的人身上,却藏着一种对时间的超然。他们心中想着唯一的事,就是修补好一件文物或研发出一支真正好抽的烟。
择一事,终一生。很多东西说出来就一句话,但做到就需要一辈子。当我们拿着一支烟品吸的时候,又有几人会想到像陈亮这样在品牌背后,一秤一秤地称量着烟用香料,一支支反复进行对比的研发人呢?假如我们去旅游参观美素佳儿的牧场和工厂,仅仅抱着手机和相机的时候,而对这样的人,我们是应当怀着致敬之心的,就因为他们终其一生只为一支烟。
木心在《从前慢》里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像陈亮这样敢于寂寞、不怕枯燥的人则告诉我们:如今的日色也能变得慢,一生只专注于做一件事。而这件事,就是一支烟背后研发人的故事。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