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1.过度自信效应
心理学家塔勒布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家公司询问了近百名员工:自己的工作能力处于什么水平?结果超过73%的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要知道平均水平也只不过50%而已。
我们都有过装修房子的经历,我敢肯定很少有人能在预计的工期内完成。我家的房子预计一个半月完工,尽管我爸我妈每天都去现场帮我“监工”,请的设计公司也是经人介绍的靠谱团队,可是最终还是用了三个月,整整多出了一倍。是什么原因呢?
人们总是对自己的学识和预测能力会进行系统性的高估,而且会高估的很厉害,这就是过度自信效应。我们自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工作能力超群,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至少我们是远远高估了的。而一个团体,比如一家设计公司,他们也会过度自信,认为自己能够预测整个过程,让事情掌握在自己手里。
对于过度自信效应,重要的不是单个估计是否正确。它会令我们忽视真正知道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我们常常犯了也不自知的思维错误,比如:某烟销售变缓了,厂家为了刺激销售,给订购的老板赠送礼品。尽管好几个老板告诉老李,这款烟在他们店里卖的并不好,但老李觉得自己肯定能想办法卖出去,于是订购了好多条,结果好久都没卖出去。
近几年市场遇冷,经商多年的刘老板明明已经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但是他认为自己摸爬滚打商海多年,别人赚不到的钱自己都能赚到。他连续代理了两个新产品,把自己的资金都压了进去,结果一个新产品销量不佳,导致了资金链断裂。
在经营中,为了避免多度自信导致判断失误的情况,我们一定要仔细算账,做好数据对比,用真实的数据来说话,避免自己过度自信。即使通过分析暂时没有发现问题,也要尽量往悲观的方向考虑,提前制定应急措施,做好准备。
2.纠缠于沉没成本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姑娘向主持人哭诉,自己跟她的男朋友相处了整整6年,这个男孩子总是有改不掉的坏习惯,比如说爱喝酒,喝完酒之后就在家里撒酒疯;花钱大手大脚,苹果手机出一部买一部;好面子,动不动就要请客吃饭,不来就是看不起他。她多次要求男孩子改掉这些坏毛病,但是男孩儿并没有这么做。不仅如此,她感觉男孩子这么多年并没有想要结婚的打算,只要一提买房、结婚,就翻脸,为此吵了很多次架。
很多现场观众、嘉宾都给姑娘出主意,这时候一个嘉宾问:“你为什么不跟他分手重新找一个男朋友呢?”女孩哭着说:“我们已经在一起6年了,我最好的青春年华已经给他了,怎么能分手?”
已经浪费在对方身上的6年,成了姑娘心里最昂贵的成本,要丢掉是一定舍不得的,这就是沉默成本,让我们哪怕明明知道应该放弃,也舍不得放弃的心理因素。
沉没成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我们的思维,进而影响决定。比如:进的货卖不出去,又舍不得降价出售;店铺位置不好,舍不得已经付出的房租和装修而不愿搬迁。
该怎么解决呢?我们得抛弃只看过去的心态,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事物本身的价值来判断是否该抛弃。如果以后也难卖出去,那就立刻降价销售;如果店铺未来一段时间内没有人流量增多的迹象,那就立刻想办法搬迁。
3.归纳法思维
2015年6月初的一天早上,我还在读大学的表弟打来电话,咨询我如何在A股开户。我很奇怪他一个穷学生问这个干什么?他告诉我,自己同学把打工攒下的钱买了股票,现在翻了5倍不止.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对面的同事兴奋又神秘的告诉我,再不买股票就来不及了,牛市就要来了。我查了一下股指,已经到了5000点。同事告诉我说:还会再涨的,他的股票账户已经过百万了。我对股票一窍不通,于是去请教了几个炒股方面颇有心得的朋友、同事,无一例外说还会大涨,于是我也忍不住买了一些股票。
后来发生的事,我想但凡炒股的人都会很清楚。股指在到达5178点时戛然而止,一泻千里,我的股票至今被套。
我的朋友老A是一个老司机,他驾龄10年,除了被别人追尾过一次,没有出过任何事故。去年,我刚考上驾照,跟他请教开车上路需要注意的潜在风险,他跟我说:“有啥风险,你放心大胆的开就行了,我都开了10年了,从没出过啥事!”可是就在上个月,他出了车祸,在十字路口与另一辆车撞在了一起,人没有大碍,车却损毁严重。
有一种用观察个体得出的结论来判断全局的错误思维,叫做归纳法思考。我在咨询股票的时候,选择的都是所谓的行家,都是在股票上涨中得到了甜头的人,无论是从理性还是情感上,都自然倾向于认为股市还将继续上涨。那些在股市里赔的一塌糊涂的人早都黯然离场了,我根本连咨询他们的机会都没有。我仅凭一些在股市中挣了钱的人的建议,就得出今后股票一定会涨的结论,这就是用个体来判断了全局。
而我的朋友,用自己过去十年未出过事故的个例,就得出开车风险很低这个结论,自然也不合理。我猜,如果一个不幸有过几次事故经历的人用归纳法来思考,估计会得出开车很危险的结论。
平时,我们特别习惯于用归纳法来做决定,比如:“XX烟厂的几款烟都卖的特别好,这款新品肯定也不错!”于是盲目乐观的订了很多,最后卖不出去了。
“前两年烟草公司一到年底就各种断货,今年我得多进点货压着才行。”没想到年底并没有断货,自己压的库存好久才消化完。
“以前我偷偷卖过好多次朋友托我卖的烟,都没出过问题,这次肯定也没事儿”。可惜这次消费者打了举报电话,烟草局来罚了款,自己多年的信誉毁于一旦。
怎么才能避免这种思维错误?第一,自己看到的只是一些个体,即使自己感觉数量足够多了,时间足够久了,也要跳出这个框框,往整体上看、往本质上看。比如,判断一款烟能不能卖好,生产企业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吸味、价格、包装、竞争等,这就是整体,也是本质。第二,要相信常识,比如车祸的发生是随机事件,是有概率的,虽然这个概率难以把握,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会发生危险,但谨慎驾驶终归没错。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