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南方连续几周的高温炙烤,让空调、wifi、葛优躺成了这个假期的标配。凌晨一点半,街边烧烤摊上,大容量的啤酒杯中冒着白气的啤酒被一次次清空,又迅速地倒满。酒精让我们的对话失去了拘谨和逻辑,却让字句之间充满了真诚。
陈旧的电视屏在墙上一闪一闪,貌似在滚动播放里约奥运会的进展。孙杨输了,周围的人无不感慨:“他跟对手就差了个指甲盖”,“男人的眼泪不能太廉价”。
深深的刺痛感交杂在泪水中,每句话都显得无力又委屈。这时,到底谁的行为是更廉价的呢?
我想,每个人都有这些经历。
1.越努力越幸运?
他来自一个N线小城市的乡镇,人口基数不大,竞争压力却丝毫不小。只有每个乡镇中学的前几名,才有资格进入县城里唯一的重点高中。即使是这样,他也不负众望,几乎以“传说”的姿态顺利进入那所高中的实验班。
虽然在众人眼里,他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存在,可他从来没有失掉以往的谦恭,总是以一种邻家大哥的形象陪伴在我们身边,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入微。
他天赋异禀,写的一手好字,他的文综答题卷总是被当作一份艺术品,为老师、同学们传阅。他思维严密,总是在晦涩难懂的数学、物理课上精彩“破冰”,奇迹般地挽回降到冰点的课堂气氛。
2012年的冬天,在学校的软磨硬泡下,他最终选择了剑走偏锋,选择了不确定性较大,机会成本更高,回报可能也更大的文科。从此,他成为文科班中的重点培养对象,清华北大的“预备人选”。
在任何一个课间、假期,你一定会发现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埋头苦干的他。他就这样把优秀变成了一种习惯,无论是月考、地区联考、省联考,种种数据分析都预测他将成为拔得头筹的人。
可老天恰恰就跟他开了个玩笑,他的第一次滑铁卢,没想到竟是高考:他的分数甚至不足以考上任何一所985大学。他不甘心,毅然地报名复读。
大学第一个假期,我偶然在母校碰上了他,他还是和往常一样努力、自信。高考前的每一次考试,都和往年一样,顺风顺水。可是非常不幸的是,结果也与去年一样,铩羽而归。分数竟比去年还低了几分,能上的还是去年那个省内一本。
应试教育总是避免不了“成王败寇”的思维,第二年结束时,还是出现了质疑的声音:“他平时考的那么好,不会是抄的吧”。两年间,两次落差极大的结果虽然辜负了他四年的付出,但令人无言以对的或许是最后那句不负责任的质疑。
无端的指责,势必伤得最深刻。我们中的大多数注重的是结果,而往往忽略了创造结果过程中的辛酸付出,更忽略了失意者的尊严与感受。越努力越幸运不适合每一个人,也不会成为每个励志故事的标配结局。
2.赢了什么,输了什么?
我们小学的时候总是能在书本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木匠以毕生的勤劳与智慧,赢得了老板的赏识,得以在退休之前修建最后一栋房子。
如果在此刻不说结局,老木匠一定是大众心中标准的人生赢家。但是很不幸,老木匠并没有以一个兢兢业业的形象收场,反而因最后时刻的偷工减料而落的自讨苦吃的下场。他赢得了赏识,却输了尊重。
人生没有绝对的赢家,却有绝对的尊重。竞技体育的赛场上,超越对手一厘米、一毫秒收获比赛的胜利,都是值得祝贺的。但祝贺不等于尊重,而获胜后的风度往往是从祝贺质变为尊重的跳板。
我曾经认识一位学长,在校期间是多个学生组织的leader,大三还没结束就获得某知名电视台的实习资格。入职后,凭着自己超高的上层交往能力在单位混的如鱼得水。说实话,同年龄段能获得如此成就的人不多,他算一个。
可他唯独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在自己通过上层资源把一件事做得漂亮之后,喜欢孤立曾经反对过他的人。在他的手机列表里,那种三五人的小群占了绝大部分,本是团结的一个集体,却时常被他划的圈子冲得七零八落。
很明显,小圈子里不会再有其他声音;小圈子里也不敢有其他声音。
他是赢家,他的确赢了。赢家会有赢家的姿态,会有赢家的话语权。而这种话语权究竟是会成为塑造自我形象的机会,还是为一己私利服务,全看赢家个人。
结尾
与赢家相对的,是失败者。让loser感到刺痛的不仅仅是结果本身,更是是结果之后冷冰冰的话语与赤裸裸的挑衅。这些外部因素夹杂着自我责备,足以触动人们心中最柔软、最脆弱的位置。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孙杨已经用一枚迟来的金牌,打了那位“赢家”的脸。这就好像生活不会永远把错的人摆在对的位置。
竞技体育和生活一样,在乎的是当下,再微小的差距也会有胜负之分。
可生活和竞技体育不同,因为竞技体育中为了争名次,你可以卑劣;但卑劣之后,你要面对的,终究是生活。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