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正文

水街踏浪

2014年04月23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赵伟
A+ A

  初闻 “水街”,以为是江南水乡的某条街道,抑或是大山深处傍水而居的美丽山寨。当朋友告诉我“水街”不远,就在渭水南岸,始觉不大相信:关中平原少湖泊,地表水资源匮乏,哪来的“水街”景观?如果真有此景,至多是小水库、浅水沟而已,不值得一看。

  今年清明节,孩子放假,提出“户外一日游”。我欣然同意,却为“路线问题”琢磨半天,难以定夺。孩子便说“逛水街”,妻随声附和,与子“结盟”。我直言“水街无风景,倒不如去陕南观赏油菜花。”孩子任性,非去水街不可,无奈之际,只得答应作陪。 

  那天,风轻云淡,春光明媚,正是外出踏春的好时光。车出小城,穿越铁路、高速、高铁“三线”,驶过“飞虹”渭河八号桥,很快进入同省跨区的周至县境。此地与“教民稼穑”的后稷故里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两岸共饮渭河水,田园风光却不同。北岸多麦田、蒜地,传统农业之景观;南岸多苗圃、果园,素有“猕猴桃之乡”美誉。 

  车过周至县城,街道两旁樱花盛开,煞是好看。欲说“风景这边独好”,忽闻司机一句:水街快到了。孩子喜出望外,叽叽喳喳,显得兴奋不已。

  约五六分钟,车抵城南一大桥。两个孩子欢快地蹦下车,像出笼的鸟儿结伴先飞,向大桥下面的景点跑去。妻子笑说:孩子爱玩是天性,就让他们玩个够。

  站在桥头看风景,不觉眼前一亮,心头惊喜:这水街景色还不错啊!看来自己小瞧家门口的旅游景点了。凭栏远望,从秦岭脚下流淌而来的小溪水,被人工拦截围堰,在大桥上下汇聚成一条长五六里、宽百米的水域。俯视桥下,宽宽的河面夹在绿荫中间,宛若长长的街面,猜想“水街”取名于此吧。

  再望水街两岸,垂柳依依,亭台座座,茅草屋、农家小院半掩绿荫下,坐落有致,相映成趣;浮在水面的木板桥,或直或曲,逶迤如画,极似江南水景再现;一群鸭子游弋水中央,时而曲颈向天歌,时而红掌拨清波,样子可爱十分;几个小竹排缓缓行进,上面坐在一帮身着古装的艺人,吹箫击鼓,低声浅唱,可谓“古风古韵随水去,大唐盛世入梦来。”

  桥头俯视“水街”,赏心悦目,美轮美奂。当日,时值假日,游人如织,岸上行人花花绿绿,恰似一幅现代版的“清明河上图”。 

  走到大桥下,风景更迷人。一脚踏上木板桥,浑身似乎有了水的灵气,心旷神怡,惬意十分。水街的水美,约半米深浅,清清亮亮的,犹如一面镜子,照的人眼明心亮、精神倍爽。

  木板桥墩有特色。它们非水泥钢筋铸就,皆为庄稼汉从前夏忙时节碾麦子用的石头碌碡。木板固定其上,贴近水面。人在板上走,犹如踏浪行。

  悠悠情怀水中影,身临仙境画中游。水街充满了农耕文化元素,处处“返璞归真”,草色入眼帘,古董让人爱。青竹旁,农家小院门楼高,青砖绿瓦红对联,门迎春风,户纳吉祥,小院石碾盘,屋檐挂马鞍。树杈吊着金黄包谷棒,红红辣椒串,人见人爱,流连忘返。垂柳下,几处茅草屋造型别致,檐口低小,伸手可摸,室内有炕,炕铺芦苇席,摆着纺线车,墙挂针线包,贴着主席像。几家做生意的招牌,印制网络流行语,妙趣横生,玩味无穷。更让人称奇的是,每走一程,可见一个大瓷缸,肚儿大,有海量,里面不装水,原是垃圾箱。

  平日里难的放慢脚步一回。漫步水街,心儿悠悠。望着清清的河水,呼吸新鲜的空气,观赏鸭子溪水得野趣,听秦腔戏曲长见识。。走到一瀑布前,听喧哗水声,看溪流飞泻,溅起无数浪花,吸引游人拍照。“茄子”声与水流声交织一起,和谐得趣 只听得“咔擦”声不断,笑脸即传群友空间。

  坐在岸边石板上小憩,妻子笑容可掬,似乎年轻许多,孩子们童心未泯,在浅水区看小蝌蚪。这些黑色的小家伙,摆着小尾巴,游来游去,逍遥自在,似乎在感恩人类给予它们这方纯净的水源。

  最美不过志愿者。一群中学生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从身边走过。有的低头捡拾垃圾,有的搀扶过桥的老人,有的为游人指路,有的提醒大人小孩不要攀折花木。志愿者队旗插在垂柳下,在微风中飘扬,倒映水面,显得格外的红。

  听当地的一位年轻人讲,这里原是挖沙子的河滩,荒草满地,无人问津。前些年,县上搞旅游开发,投资不少,有了这般风景,景点还未正式开放,就吸引了西安、咸阳大中城市的市民,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夕阳西下,启程返回时。孩子问我:这个景点好不好,出来后悔不?我笑答:不识水街真面目,只缘思维太陈旧。孩子呵呵一笑,笑声飘荡水街两岸。回到家中,心里琢磨一件事儿:什么时候,家乡也能开发出一个犹如水街的旅游点,那该多好!足不出户,也能享受了人间美景。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