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帮助儿子整理书架。无意中发现,太多的书都是我没见过,也没读过的。不由得感叹:“这个小家伙,什么时候买了这么多的书了?”
看着被我整理的井然有序的书架,思绪不由得漫游,又飞回了从前。
儿时,我是没有藏书的。看书,只能通过两个途径:
一,班级里订的《新少年》。年少的我们,家庭是贫穷的,知识是贫瘠的。但对书籍的渴求却是热烈的。清楚的记得,那时候,老师用少的可怜的班费为我们全班合定一套《新少年》,期期必定,就挂在教室前面的一角。每期《新少年》刊物到的时候,我总会是第一个抢先去读,如获至宝般。儿时懵懵懂明白的一些道理好像都是从这里汲取的。
二,去左邻右舍家里搜。不是说我的邻居家里都有很多藏书。我所说的书是指他们用来糊棚,糊墙壁用的废弃的报纸,以及破旧的书刊。那时候,因为家家户户都是低矮的土房,每到新年时,大家都会想办法让自己的屋子焕然一新。用纸张把房间重新糊一遍是最简洁最省钱的办法。就是现在的我都还会好奇,我那些可爱的邻居们是在哪淘到那么多书和报纸的,仿佛在一夜之间冒出来似的。犹记得那些时光,是我最开心的日子。有了这些书,我就可以忘记时间,忘记吃饭,忘记回家,忘记一切......
遇到没被拆开的书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因为可以读到一部完整版,连贯的故事。而遇到已经拆开,并被糊到墙上的书时,我也不会失望,更不会错过,就站在人家的地上,炕上,或平视,或仰视,一章一节的看,虽然读的故事会不连贯,也不完整,但喜欢的热度却丝毫不会减退,常常是每次回家,脖子因为长时间仰视都会酸痛好久。
小学六年级时,我第一次见到了书架。是在居住在县城的伯父家里。 看着他家那个陈列有序,摆放的整整齐齐,满满的书架,羡慕之情油然而生。我多想自己也可以拥有这样一个书架。可惜没有,我连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也没有。整个暑假,我都是在他家度过的,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坐在地板上看书,疯狂的看,好像要把那些知识都牢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儿时,书是奢侈品,是我绝对不能拥有的贵重品,是我年少的梦。现在,书却成了必需品,是儿子喜欢的玩具,看着书架上罗列的五花八门的各色藏书,我笑了。儿子哪会知道我年少时读书的不易呢?
这,也许就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吧!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