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365天的静思冥想》,乍看书名,便想这应该是一本写如何孕育生命、珍惜生命的书。翻开目录,才知这是一本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书。
365天的第一个月讲述了聆听、学习、权威、自我认识,拜读之后,联系目前工作现状,让我体会颇深。
生活摆在眼前,我们会面临很多选择。《生命之书》教给我们,自在地聆听,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放下心中的屏障,忘却企图、欲望、焦虑和各种投射,去禅悟、去聆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又有多少人能够无欲无求的生活,走进自己的心里,去聆听这个世界最原始的声音。镇里新来了两位年轻同志,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来说,应不能过于去追求欲望和权利,急于求进,有时要像书里所说的,放下心中的屏障,倾听万籁,也许会得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生一直处在学习中,可是我们理解的学习就是去获取新的信息,透过记忆去累积知识,注重的是外在知识的累积。我们大多都是基于一些外在的目标去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我们其实从未真的领会什么。《生命之书》提倡的是心理上的学习,是自己渴望去理解以及因喜爱而去做某件事。学习不是一种累积,不能把学习这件事变成一个囤积知识的仓库,应该一边生活一边学,就不会停止学习了,也就没有一刻是倒退或退化的了。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自我认识,认识自身的能力、想法等,但也要了解竞争对手的能力,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生命之书》所说的自我认识却没有那么简单,认为自我认识就是在每个当下发现自己的动机、欲求、思想和偏好,来面对经验所带来的挑战。自我认识要透过关系的互动、日常的活动、说话的方式、下评论和算计的方式,以及谴责自己和他人的方式来揭露它。用一颗安详的心、单纯的心去觉知自己,揭露自己,透过自我认识产生创造力,提升自身能力。
《生命之书》认为的权威会阻碍学习,权威会是固定的一种模式,会受制于知识。他还认为任何一种权威都会使我们变得盲目,并助长轻忽的态度。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待商榷。权威能给我们做参考,可以把它作为基础,再去创新。权威也都是别人创造出来的,有些东西(自然规律、现象等)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遵从。
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你为什么只想做书本的学生,而不想做人生的门徒?若是能在周遭的环境里发现孰真孰假,你自然会知道什么是实相。”他不断地指出,只有这本思想无法操纵的“生命之书”,这本永远在变化、充满活力的著作,才是值得阅读的,其他的都只是二手信息罢了。无穷的经验,深植于内心的恐惧、焦虑、痛苦、快乐及人类数千年来所累积的信念,全都在你的内心深处,你就是这本“生命之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之书,真实而丰富,但不断在变化中,我们穷尽一生也许也无法读透,克里希那穆提的《生命之书》像个药引子,他激发我们直面人生中的种种苦难,了解苦难本身,最终消解苦难,回归宁静。他让我们忘却欲望、权利、企图、恐惧、焦虑……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帮助我们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这种境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我们只能慢慢体会,细细回味。
《生命之书》涵盖了人类所有的情境,人生的每一个面向在他的眼底都是息息相关的,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品味。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