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角 > 烟具赏析 > 正文

小瓶子里的大世界

2014年07月23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三秦都市报》编辑整理 作者:
A+ A

  在电视剧《步步惊心》的剧情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四爷把自己亲手绘制的鼻烟壶送给了若曦,这鼻烟壶深受若曦喜爱并珍藏。因这一镜头,内画鼻烟壶被大众广泛知晓。而据有关资料显示,内画鼻烟壶兴盛于光绪年间,一直延传至今。

  作画时,画师如少女穿针,将细小如针的笔,伸进娇小如豆的瓶口,在磨过砂的玻璃瓶壁上轻轻勾画,神奇的景致便逐渐出现,手在瓶外,画在瓶中,令人不禁叫绝……起源于200多年前的内画艺术分为京派、秦派、晋派和冀派四个流派,自从1988年张铁山把内画艺术带到三秦大地,经过近20年的发展,使秦派内画艺术形成了以笔墨见长、风格古朴的特点。鼻烟壶、笔筒、屏风、茶壶、酒杯等等,内画艺术如今已发展出50多类作品。它通过精湛的技艺,表现出笔意温润、着色清透、脉理精妙、雍容典雅的格调,在陕西工艺美术界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新生力量,陕西铁山内画艺术研究院还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

  鼻烟壶,就是盛鼻烟的容器。鼻烟,系用研磨成极细的烟草末掺入其他名贵香料等制成。明代晚期,意大利人利玛窦将鼻烟带入中国,作为贡品进献给万历皇帝。当时的鼻烟被装在瓶状的玻璃容器中,无论瓶身大小,上面都描着金花。最初用来装鼻烟的玻璃瓶,俗称“大金花”、“小金花”。西方人设计的小型鼻烟盒,打开时容易翻散,吸食的时候容易被风刮走或散味儿,中国人就尝试换一种容器装入鼻烟。中国的“壶”,在汉代以前只有一个口,进水口也是出水口。“鼻烟壶”的命名便沿用了这个古老的概念。

  “内画鼻烟壶始于乾隆年间,相传当时一位地方小官吏进京办事,因故被困京城,住在庙中,因其嗜好鼻烟,而又无钱购买,只得用烟签反复掏刮烟壶内壁粘着的鼻烟,结果划出一道道不规则的痕迹。庙中一位和尚看见并受到启示,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最后发明了内画鼻烟壶。还有人传说内画鼻烟壶是受17世纪欧洲著名的法国玻璃背绘画的影响而兴起的。”西北大学教授,民俗专家韩养民说,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后妃及大臣千人仓皇出逃,到达西安府,居住在北院门巡抚衙门。而慈禧太后并不喜欢鼻烟壶,但其相随来西安的满清达官贵人带来了全国各地的鼻烟壶。这时的西安成为内画鼻烟壶艺术的汇聚之地,在陕西这个文化底蕴浑厚的热土里逐渐被吸纳和发展。

  “秦派内画大师张铁山就是吸纳整合陕西内画文化艺术的有心人,他选用青铜器、兵马俑、瓷器等工艺形象为图符,形象地展示出陕西的历史传统与文化标志。”韩养民说,这些图符并非只是简单的视觉描摹,而是需要深刻领会这些文物所传达出来的人文气息,通过对器物上斑驳痕迹和工艺造型的描绘,也对原有的内画绘技产生革新与促进。

  两年前,张铁山筹办了一次“秦风问鼎”的内画展。他把几十年来的创作倾囊展出,引起业内不小震动。京派厚重、鲁派流畅、冀派典雅、粤派艳丽,在吸收了它们的长处后,张铁山又继承了陕西地域中周、秦、汉、唐的国韵气质,创立了以润、透、精、雅为特点的“秦派”内画艺术。这些“秦派”作品,与以往题材均不同,古物的凝重与沧桑,被张铁山刻画得淋漓尽致。

  “受父亲的影响,喜欢上了绘画。当时我正就读高中,成绩非常好,是学校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班长。有保送大学的机会。我父亲当时负责地区医院的药品,常特批给内画大师王习三患病的母亲一些管制药品,因此结识了王习三。跟他有了交往以后,发现鼻烟壶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形式,父亲决定让我跟随王习三大师学艺,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张铁山说,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决定,因为大学毕业以后,马上就是国家干部。而他的哥哥、姐姐和弟弟都是在国营单位或者研究所,而王习三的单位属于轻工局的大集体行业,无论如何都不能跟国营企业和干部相比,但父亲是铁了心要让他跟王大师学艺术。“我想父亲也许想把自己对于艺术热爱的夙愿在我身上实现吧。所以,我16岁就跟随王习三大师学习内画了。现在看来,父亲也确实独具慧眼,替我做的选择也是正确的。”

  跟随王习三大师学习了一整年后,又跟随其他师兄学习。三年以后,张铁山就开始独立绘画了。

  在学徒的期间,张铁山就有一个朦朦胧胧的念头,有一天也要成为王老师那样的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西安,作为十三朝文化古都,张铁山小时候也在此生活过,自然就有了重回西安发展的念头。1988年,张铁山回到了西安,创办张铁山内画艺术研究室。在创业初期,非常辛苦,鼻烟壶虽然在河北发展得很好,但在西安仍是外来文化,还是没有得到认可,又缺乏资金,所以只能自己慢慢画,然后去旅游市场卖。

  “主要销售的对象是来西安旅游的外国人,如果他们感兴趣,我就当场给他们表演,他们当场就定购。就这样慢慢一点点地做起来了。1994年成立了西安铁山内画艺术研究院。”经济宽裕了,就有了创立秦派的念头。

  内画艺术研究院成立后就开始招收徒弟和学员,给其它大学授课,可以进行学术交流。这个期间相当于秦派的雏形,社会上开始认可,也有学员开始报名学习了。省里开始认可他的作品,开始定制鼻烟壶做作为礼品,旅游市场的销售渠道已经非常固定。

  经过6年时间的积累与筹措,1994年研究室升格为研究所,2000年升格为研究院。2003年,“非典”来袭,这对靠国外游客生存的研究院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短短3个月,张铁山的积蓄就花光了,无奈之下,他卖掉了房子。“不管怎么说,‘秦派’是我创立的,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它没了。”直到今天,他仍是租房住,所有收入全部投入内画事业。

  事业的好转引起了年轻人的关注,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有人找上门来学习。然而这些年徒弟来来去去,留下的只有极少部分。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对技艺的传承,“只有传承下去,才能扩大本地内画的影响。”想要传承,就必须走出自己的风格,创建“秦派”的想法,也是在这个时间内慢慢成型。

  为了保持良好的创作状态,他坚持不饮酒吸烟。“内画是一项极为严谨的手工艺,手不能抖,心不能偏。”为做好传承,他对徒弟要求十分严格,耐不下清苦的学生,他也不多做劝留。如今研究院的弟子中有美术学院的大学生,有技校毕业生,还有40岁以上的中年人,甚至有香港的中学生……每一位,他都倾囊相授,希望更多人从事“秦派”内画,希望这些弟子学成后可以自立门户,推广“秦派”内画。

  除了创作、带徒,张铁山还积极致力于内画交流和推广。2014年10月份将在西安举办的国际内画学术研讨会便是铁山内画艺术研究院独家承办。20多年来,从半间小屋,到700多平方米、30余人的专业创研机构;从几无土壤的地方,到营造出自己的内画天地,张铁山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在国内及国际内画界奠定了自己的声名与影响。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建一个内画艺术博物馆,把内画发展历程介绍、现场制作等都融进去,全面展示内画的美,让更多人喜欢内画,将它发扬光大。”6月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铁山透露,政府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地段划拨了一块10亩左右的地,用来建设博物馆。目前,相关手续正在申报中。张铁山说,将来的博物馆要有三种功能,一种是展览的功能,给观众以鼻烟壶文化上的提升,二是培训和传承,给徒弟和学院进行培训的场所,三是交流的功能,还有一块公众开发区域。干艺术就要耐得住寂寞

  34岁的张利民是秦派内画大师张铁山的弟子,山东人,自幼喜欢绘画的他高中一毕业就只身来到号称“内画之乡”的河北衡水开始学习内画,在那里,认识了如今的爱人刘岩。“我们学习班当时有十几个学员,到现在也只剩下我和媳妇两个人还在从事内画行业。”6月8日一大早,张利民就带着5岁的儿子赶到位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店面。爱人刘岩在家里忙着收拾家务,自己便来店面顶班。

  “干这一行,尤其是艺术创作,要能耐得清贫和寂寞。说老实话,倘若当个做内画的流水线工人,一个月也能挣到五六千元,但你要在技艺上不断提升,挣钱就很难了,十天半个月才能出一件作品。”为了维持生计,张利民和爱人租了一个旅游商店里的铺面,主要经营内画艺术品,爱人每天照顾生意,张利民则专心在家里创作,偶尔也去帮帮忙。租来的小屋既是家,也是工作间。

  “恩师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令人钦佩,我现在每天都要去恩师那里学习、作画。”张利民说,为了让他们能沉下心做画,恩师张铁山每月给他们发工资,帮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免去后顾之忧。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旅游品市场被中断,内画没有销路。为了继续给学员发工资,张铁山当时决定把房子卖掉,使他们依然可以安心做画,抱团来度过最低谷的时期。

  “招收学员采取精益求精的原则,选择那些悟性好、构图基础好,又能沉得住气来专心做画的,现在有30多名学员在从事秦派内画的技艺传承。”张铁山告诉记者,目前已经跟西北大学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等三所大学建立了定向联系,将来想从这些毕业生中选拔学员。他们既有理论和绘画基础,艺术的前期基础已经打好,起点高、上手快,很容易在内画上有新的创意。用这些学员把高等学院的理论和风气带到内画中来。

  “西安的历史人文总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很喜欢西安的创作环境,外国游客很多,有利于内画艺术的广泛传播。”没有顾客时,张利民坐在铺面的工作台上,一笔一划地勾了起来。灯光下,一个个半透明的烟壶上,人物、山水、花鸟......笔触精妙,色彩艳丽,神采风韵尽在其中。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