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角 > 烟具赏析 > 正文

纵览烟云话烟杆【图】

2014年01月21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编辑整理 作者:华杰
A+ A

 

清代旱烟杆。

 

清代旱烟杆和旱烟盒。

  中国人最早的吸烟方式是抽旱烟,就是把烟丝装入烟锅点燃后,通过连接烟锅和烟嘴的中空管子以吸其烟。明末至清代中期,这种吸烟方式流传最广。即使是现在,我国的一些农村里仍能见到个别老人使用这种烟具。

  旱烟杆通常是在细管的烟杆一端安烟嘴,而另一端则安有装烟丝的烟锅,与之配套使用的还有装烟丝用的烟荷包或旱烟壶。烟锅除铜质外,还有瓷、铁、铝等质地。烟嘴常用石、玉、铜、铝、象牙等材料制作,以翡翠嘴和象牙嘴为高档。烟杆普遍是以竹子为材料,比较讲究的则用象牙、乌木、紫檀木等高档材料,便于雕刻装饰。

  在民间许多地方,便于携带的短烟杆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类似棍棒工具的长烟杆,既可拨草探路,又可击蛇驱兽,还可拒敌防身。在我国传统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这样铜头铁杆的烟杆武器。此外,民间还多见将“杆”与“锅”、“嘴”铸成一体的白铜旱烟杆,名唤“一口香”,小巧玲珑,别有一番情趣。

  旱烟杆一进入上流社会,情况就不同了。曾有诗云“翡翠烟嘴玉石斗,斑妃竹杆镶金银”,把烟杆描述得极为豪华,再加上烟坠、烟荷包等精美附件,达官贵人们手执一杆,一步三摇,气派十足。更有甚者,所用烟杆长至无法自己点火,还得让下人来帮忙。清朝官员陆耀在《烟谱》中曾说:“江浙则镂木为置烟之器,而截竹以为之管,朴实无华,田野间多用之。士大夫则用金、银、铜、铁之类嵌其两头,又或用乌木、象牙为之,管不久便裂,远不及竹。滇人象牙管内另制铜管纳其中,但取不裂,然与工匠、佣夫纯用铜铁铸成者无异,每得火全管皆热,火气直达喉中,最易损人。”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用乌木、象牙做成的烟管不如竹制的好,反而有害于人。但为何士大夫仍愿意耗费巨资使用呢?原因不过是嫌粗陋的烟具会失其颜面,不能体现其高贵的身份。

  清代朝廷官员中谁的烟杆最有名?很多人认为是纪晓岚。《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了他吸烟的趣闻轶事:抽烟是纪晓岚的三大嗜好之一,其所用的旱烟杆是定做的,且容量很大,有人说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这虽有夸张之嫌,但其烟杆在京城中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也属罕见。因此,纪晓岚就有了“纪大烟袋”的绰号。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陶瓷、竹木为材质的烟具是主流,其价廉耐用的特性也推动了烟草制品的生产和消费。据1980年广西博物馆文物队发掘广西合浦上窑明窑遗址简报称,出土文物中有瓷烟斗3件,分三式。I式长3.4厘米、斗高2.3厘米、斗径1.5厘米、插杆孔径1厘米。长方斗形,细白胎,三面施青黄釉,底部无釉。II式长3.7厘米、斗径1.1厘米、插杆孔径1.2厘米。弯长筒斗形,灰胎,施青黄釉。III式斗高2.5厘米、斗径2厘米、插杆孔径1厘米。圆斗形,细白胎,通体无釉。

  以上3件烟斗出土时,民工都盛烟点火吸吮过,其通气效果良好。后来,专家经过考证,确认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烟斗(实物现收藏于广西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之后,广西合浦遗址出土的瓷烟斗和明嘉靖二十八年的压槌再次引发了学术界对烟草传入中国时间问题的探讨。中国烟草博物馆曾对此课题专门立项,现已有足够的研究成果表明烟叶是多路近时传入中国进行种植的,路线相对独立,且传入时间不早于1568年~1572年间,也不晚于1575年。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