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撩人:香烟的历史》
(法)迪迪埃·努里松 著 陈睿 译
烟草、咖啡因与酒精,在西方被视为产生上瘾与精神刺激的主要来源。早期探索新大陆的航海家们,将来自美洲的烟草带回欧洲。“当烟雾从鼻子嘴巴里冒出来,犹如香炉一般。”当时的欧洲人看来,吸烟不仅可以抗饿解渴,还能驱除疲劳,恢复体力,精神得以放松。在16世纪,吸食烟草逐渐风靡欧洲大陆,烟草贸易蔚然成风。到了17世纪,人们喜欢举办各式各样的吸烟派对,每个学生的书包里都会有一只烟斗。
香烟是一种舶来品,充满异域风情。香烟是一种社会化产物,体积虽小,影响却大。“香烟这东西本是一件简单的物品,而一旦被点燃,被‘吸入’,它就真正地拥有了‘生命’,它的存在也就变得更有价值”。 香烟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根植在每一个人的头脑里。作者是法国里昂一大的历史学教授,在对可口可乐、酒精等让人着迷的物品研究完毕后,把对香烟历史的研究成果写入本书。在他看来,香烟的发展历程,映射着社会的演进,撩拨着整个世界,香烟让我们多了一个看世界的角度。
香烟并非单纯的存在,其角色一直在变化中。它乍看平庸,有着相似的外表,也远称不上高科技,内里却隐藏神秘,令人难以捉摸。吸烟曾象征着更强大活跃的生活样式,似乎也更符合工业社会文明体系。它的角色也在演变,从令人愉悦到“尼古丁谋杀”,及至今人皆知的肺癌罪魁。
吸烟是一种可被控制的欲望,撩拨着吸烟者的嗅觉、触觉视觉甚至听觉,一直到味蕾被激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着重于对法国香烟历史的描述。原因倒是可理解。法国政府对香烟制造售卖垄断达200年,甚至连广告都由政府掏腰包。法国却又是最早推行反烟运动的国家之一,这恰是法国香烟发展的独特之处。有一个段子是,卡萨诺瓦就曾在街上被法国巡逻队搜查,吓得他赶紧将随身携带的鼻烟扔掉,辩称那只是“巴黎干乳酪”。
人们不止需要卷烟,与之相关的一切附件都成为重要发明。比如瑞典人发明了安全火柴。怀揣着小小火柴盒,人们可以随时点燃一只香烟,而无需守候在火炉或煤油灯前。到19世纪晚期,香烟已成为法国文人开口必谈的话题,法国烟草局开始推出更多具有地域或女性特色的香烟品牌。教导人们如何更优雅吸烟的书籍出现,比如《吸烟的艺术:如何避免引起女士的不悦》。
而在20世纪,吸烟的社会学价值得以加强。有烟同享是一种极大的乐趣,集体吸烟行为能建立起同盟关系,降低了个体罪恶感、羞愧及孤独感。香烟犹如人际润滑剂,也进入情爱之火。它被视为男性生殖器官的隐喻,成为女性勾起性欲的道具。
从香烟窥探世界,串接起整个社会发展。这是一本关于香烟的小百科全书,比如大部分香烟历史的著作都绝少提及香烟厂的工人,作者却敏锐捕捉到这一点。香烟厂工人多以女性为主,这不仅因为她们手工灵巧,更是低酬劳。“只要双手一翻,就能准确细致地把烟草裹进薄薄的小纸片里,而女工们在大腿上搓雪茄或烟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尽管反对禁烟的阵营依然在坚守阵地,香烟在视觉媒体的出现频率依然不减。眼下的香烟运动正推崇它的新魅力所在:吸烟让人更性感,充满诱惑力,有味道、唤醒激情。对于香烟的未来,作者的答案是“充满疑问”。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