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世纪,英国最流行的是斗烟和鼻烟。烟民们买到天然的烟叶后,往往根据自己的吸食偏好来加工。为了使烟草不霉变,他们往往会用一个金或银的首饰盒来贮存未加工的烟草,而把首饰珠宝等饰品另置他处,待想要吸食烟草时,再拿出来加工。
在美洲,雪茄烟最早是成束地装在猪膀胱中出售的,其中还放一两支香草除臭。猪膀胱,雪茄烟最早最原始的包装。
欧洲半岛战争,使雪茄烟风行。在此期间,荷兰、奥地利、瑞士纷纷发展起了专门的雪茄烟生产工业。1830年,乌普曼公司的银行将雪茄装在密封香柏木盒中运回伦敦,供董事们享用。此后,香柏木盒开始盛行,并成为哈瓦那雪茄和所有手工制雪茄的标准包装。因为香柏木的好处在于可避免雪茄太过干燥,并可促进雪茄继续熟成。后来,再改为使用大的香柏木柜,可以装10000多支雪茄。
1837年,移民到古巴的加利西亚人拉蒙·阿万斯,开始将彩色平版印刷标签应用到雪茄盒上。于是,无论来自何地的手工制雪茄,都使用彩色平版印刷标签。
19世纪中期,雪茄工业迅猛发展,需求质量也增加。哈瓦那和其他品牌的雪茄,不仅在盒盖内面印有标签或图绘花纹,就连盒子本身也带有彩色的装饰滚边,盒子内部还有彩色贴纸盖住雪茄。这种木盒被称做“天然盒”。
随着发展,又有少数雪茄采用厚纸板包装,也有许多品牌的单支雪茄装入铝管并衬以香柏木包装。
在历史上,卷烟曾经接受过一次最崇高的荣誉,规格之高,空前绝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843年,法国国王路易·菲力普和玛莉亚·阿梅莉王后,下令当时主管皇家烟草专卖的西蒙子爵制造了2000支带有金嘴的卷烟,采用当时罕见的平版印刷纸卷裹成,装在镀金檀香木匣子,10支一包。烟匣精巧别致,匣盖可滑动,便于取放烟卷。然后,以每包60个金法郎的价格进行拍卖,把所得利润用来救济在高德劳普飓风灾害中获救的幸存者们,资助他们重建家园。
这可能也是近古时代最豪华的一次烟的制作和包装。
从某种意义上说,卷烟包装的发展史就是一段社会的发展史。
在我国清代,人们广泛吸食的,大多是在阳光下曝晒以后的晒烟。在很多烟铺,晒烟都是用大麻袋填充式包装,散乱堆放在檐下。一些烟铺作坊为了促销,动了一些脑筋,如福建烟商在推销“建烟”烟丝时,就在包烟丝的土纸上盖印上兰花等图案,并且在每包里加附了一个美丽的贝壳。于是,“建烟”烟丝很快就占领了市场。
天津中和烟铺(又称五甲子老烟铺),是一家历经明、清、民国三朝的老字号。店内出售的烟叶,一律用白纸包包,麻绳捆成四方,再交人提走,这称为“锭子烟”,包装讲究手风、手法。每包扎好后,再加盖中和烟铺戳记。后来改为硬纸盒包装,外面印有万字锦的绿色花纹;打开纸盖,里面印有“中和烟铺,五甲子老烟铺”的字样。这样既美观大方,又起宣传作用。
烟产品的包装一直都受到了人们和商家的关注。因为,这有利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有利于经营者运输、贮存、销售,有利于卷烟市场的管理和税收的征管等。
烟草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从一开始都具备商品的一切功能。作为商品,需要市场,需要吸引广大消费者的注意,也就是广告。烟草以及烟草制品也不例外。
最早出现的烟制品广告约在1614年。在英国伦敦,一家烟店率先挂出了“黑童”烟招牌,告示该店烟盒子、打火石、火筒子、小钳子、斗烟丝、鼻烟末、烟叶及木签子等等一应俱全。供君挑选,欢迎惠顾。
1644年,中国天津城北门外大街,山西临汾商人张晋凯开了一间小烟铺,名为“中和烟铺”(又称五甲子老烟铺),人们又俗称“老西儿烟铺”。相传,《施公案》主人公施世纶任总督驻天津时,常光顾此店,并为张老板挥笔题写了“中和烟铺”四个大字。张遂镌刻成巨匾悬于门首,从此烟铺名声大震,财源广进。
明清时期,在我国各大城市中,许多烟铺、烟具店都撰写着宣传自己烟铺中烟制品和烟具的牌匾、烟幡、烟对联等等,例如:
客至周旋,调和水火;
器司呼吸,变幻云烟。(烟具功用)
淡淡烟云归一路;
吸取水旱备两枝。(水旱烟袋俱全)
喷云泄雾藏半腹;
玉箫金管坐两头。(喻烟锅为金管银嘴玉箫)
个中滋味频尝取;
纸上烟云任卷舒。(烟丝铺)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